厂长的话

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开春以来,翻篇的不只是股市,似乎还有楼市。这不,今天出门吃个饭都遇上了久违的中介宣传单,什么“不限购不限贷”、“比周边房价便宜一半”,看得厂长都有点春心萌动了。虽说房住不炒的宗旨依旧不变,但后面不还有句千城千策吗?对于炒房客和开发商来讲,这点想象空间完全足够了!

万人摇号重现江湖,这类房产却跌了40%


A股这边风景独好,但楼市的烟花三月也颇有一丝“春回大地”的暖意:

南京河西的两个楼盘,首付要八成,还需250万和430万的验资证明,结果两天以来吸引到近万人登记,中签率仅有5.4%和7.7%;

杭州的中国铁建西湖国际城,有262套房源,一共吸引了17000多名的客户报名,其平均中签率竟低至1.5%;

还有房价收入最高的深圳,其南山红花雅筑,开盘当天签订67套,销售额3亿。南山科技园1400万起步的豪宅,半小时卖掉一半。。。

“万人摇号”重现江湖,房价也出现了局部升温的现象。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北、上、深其二月的成交面积较之去年分别增长了5%、69%和8%,其年初以来的二手房房价也同步提高了4%、12%和8%,甚至个人房贷利率都相比去年有所下调。。。但话又说回来了,今年政策微调是有的,但完全松绑那是无稽之谈,目前除大湾区城市圈外并不存在太大的投资机会,大方向依旧以长线保值为主,想要快速增值还不如看看隔壁的股票频道。。。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是投资是还是投机,有一类房产却是再便宜都碰不得的——商住房。

所谓商住房,它是一种“历史遗留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开发商把原本商用属性的土地给盖成了居民住房。相比于正儿八经的办公楼,商住房可以让开发商快速回本,而由于其“能解决住房民生问题的特殊性”,政府之前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从17年开始,向来模糊暧昧的政策态度突然变得尖锐明朗,把当时蓬勃向上的商住房行业给按到了万丈深渊。

具体来说,在2017年6月,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公办类项目管理的公告》,明确规定商业、办公类项目不得擅自改变为居住等用途,这一纸文书直接否定了商住房的居住属性,也大大增价了投资风险。

果不其然,消息落地后,市场哗然变色,像北京像素这样的典型商住房,其房价已从当年的7万狂跌至了目前的4万,“滑坡幅度”高达40%

当然了,说到影响,中弘股份才是这场“政改”的最大受害者,其多处商住房项目“轰然倒塌”,业绩股价惨遭双杀,之前厂长在讲盈泰财富时还提到过这个倒霉鬼:

日薄西山的商铺


除了商住房,商铺的投资价值也不容乐观。

如果说商住房的死因是政策风险,那么整垮商铺的就是时代。

像厂长家里那块,原本有块规模尚可的商铺圈,曾几何时也是服装、美食、零售店抱团扎堆,但近几年来却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几乎每几个月都能看到一批新的面孔。。。几年下来能坚持留守的目测还不到三分之一。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个别,我们把目标放大点——老王很多城市的万达广场都出现了人去楼空,冷冷清清的尴尬。。。近年来王健林的“收手动作”都是有目共睹的,这其中的诸多意味也是不言自明。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实体店不赚钱了,无利可图了。

要知道,商铺的投资价值取决于于商户的经营收益,而除去其自身的业务能力,租金成本、行业性质、地段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但近些年来,由于马老板的出现,电子商务的崛起,使得“天下没有了不好做的生意”,商铺稀缺性的根本被动摇了。

比如在商铺和电商的竞争中,他俩的成本开销就是不成比的。全面转战网络平台的电商无需考虑门面精装的因素,也不用过分讲究地段,这部分剩下来的利润空间还能让利给客户,也就产生了价格竞争上的绝对优势。

而实际上,除去少数要求“客户亲至”的服务类行业,很大部分的行业都不再推崇地段的作用。而即便是那些极少数的、自带人气的商业街,又会因为房租过高,使得绝大部分商家望而却步。。。尤其还有“消费降级”的舆论洗脑——在诸多利空因素的重重包围之下,实体店不说日薄西山,也是到了需要谋求转型的时候了。

商户们过得不好,市场供大于求,那租金回报率更是不能奢望(能租出去就谢天谢地了)。实际上目前一二线城市的商铺租金回报率也就2、3个点,沦落到了和余额宝一争高下的地步。再加上变现能力差等因素,商铺的投资价值已滑落到了冰点。除非是核心地段的,不然真的没啥搞头。。。

爆雷不断的地产私募


当然了,厂长上面讲的这些开放商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为了脱坑,很多开放商就从广告宣传上花心思,以“几年回本”、“高价包租”的虚假标语来诱惑接盘侠。

近年来,这股歪风邪气还蔓延到了投资公司和私募基金。

厂长回顾了下近年来的几个私募爆雷大案,发现“入坑”的商业地产私募还着实不少。

比如说深圳的X德国际时代广场,他们家的商铺就曾牵扯过一批爆雷的私募基金。

而说到出问题的这家瑞X资本,当时还上过厂长“深圳私募连环炸”的黑名单。其注册资本11.3亿,主营基金管理、地产投资及商铺租赁,其全资子公司中融X成发行过多只与X德项目相关的私募基金,其中一些商铺契约型基金及物业并购基金都存在着违规宣传的问题。

比如在此之中的“XX国际商铺契约型私募投资基金”,还堂而皇之地在其官网上做过“保本”的产品介绍:

“本基金资金用于投资于横岗XX国际3550平方物业并购(合计57间商铺,含45个免费停车位),以房屋销售回款以及银行贷款资金作为还款来源,100%股权控制和100%产权控制并有1000平方物业质押,保证还款。”

但到去年十月,这家私募连同该产品的多款地产基金都出现了逾期问题,并直接引发挤兑,导致公司运转陷入停滞,现金流枯竭,其负债总额达16亿,而所谓的“保本”自然是无从谈起。

厂长记得当时的评语是“实控人态度良好,但兑付方案迟迟未出”。。。然而三个月过去了,仅就厂长获取到的信息来看,这家私募在发了份道歉信后就再也没有下文了。甚至厂长今天去中基协一看,得了,这家私募已经被官宣失联:

同样在地产上挨刀的还有我们的老熟人恒X金融集团。

去年年底它有21只共30亿的地产私募产品同时爆雷,且兑付率仅为0.2%。按官方解释似乎是砸在了其投资的“深圳城市更新项目”里。。。当然了这家私募的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厂长这里不做赘述,想复习的同学可以点击这篇文章《21只产品仅兑付0.2%,30亿去向不明》回味一下。

除此之外,因地产而出事的资管计划也不在少数。像今年中信资管2.6亿的中信X诚-沈阳温州城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其问题就出在了商铺开发前的拆迁问题上。17年,中信资管的“天津融邦大厦项目资管计划”也出现过无法兑付的老问题。。。除了中信,开源证券和华创证券的地产资管计划也出现过五花八门的违约问题,厂长这里点到为止,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而言之,地产行业原本就乱象丛生,而投资其中的诸多地产基金(比如物业并购私募基金等),也都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本身流动性还差。。。更何况如今周期见顶,还有政策压制,这都增加了房地产基金的投资风险。

如果大家一定要以间接投资的方式参与地产红利的话,厂长觉得去年讲的新式武器——“房地产股权私募母基金”还可以看下。这种母基金可以筛选不同策略的优秀子基金,以跨国别、多物业类别、不同细分领域的优质项目来分散投资风险,且长期收益较为稳定。

不管怎么说吧,风险第一,收益第二!不管是逆周期的楼市还是疯牛的股市,每当各路牛鬼蛇神开始冒头的时候,厂长请大家记住陈光明的这句话:机会不大的时候,千万要克制住自己的冲动欲望,以及人家对你的追捧。


(来源:私募工厂的财富号 2019-04-04 08:12)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