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氢燃料电池产业化元年

随着氢能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地补转向加氢设施,决策层对于氢燃料电池产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实际上,自氢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决策层对氢燃料电池的扶持政策便密集落地。先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明确地补转向支持加氢站建设,随后燃料电池汽车首次入选2019年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而日前工信部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编制展开调研,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以及加氢站建设运营成为决策层的关注重点。

最后,4月9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中再次提及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明确了加氢站建设、审批的主管部门,为打通加氢站建设审批流程奠定基础。

在政策的多方位扶持下,氢燃料电池产业将在2019年迎来真正的产业化元年,公共交通领域的商用车将是燃料电池产业化的突破口。目前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量仅为远期目标的近万分之一,未来十年,行业成长空间巨大。而随着市场对于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政策预期的增强,场内资金的聚焦点有望从加氢设施向燃料电池产业链延伸。电堆作为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将显著受益。

二、商用车将是突破口

在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9年第3批)车型目录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3批推广目录中,今年首次入选的3款燃料电池汽车包括中通客车燃料电池厢式运输车,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燃料电池城市客车,以及南通皋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燃料电池厢式运输车。这些均是长续航、重载领域的商用车。

商用车大概率将是燃料电池产业化的突破口,并且公共交通领域可能是最先破局的方向。原因有两点:

一方面,相对于传统锂电池而言,燃料电池本身具有高能量密度、充电(加氢)快等优点,更适用于长途、重载等商用车领域。可以说,燃料电池是锂电池很好的补充。另一方面,公共交通领域的平均成本较低,并且路线固定,配套建设比较容易,参照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经验,预计能起到良好的社会推广效果,进而能够比较快速地带动产业链成本下降。

另外,3月下旬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特意强调"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和新能源公交车的政策将另行发布"。这意味着未来燃料电池汽车或与新能源公交车结合在一起推广,而可能的形式是市场期待已久的"十城千辆"推广计划。

所谓的"十城千辆",即"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2009年由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启动,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氢燃料电池车有望在2019年正式实施"十城千辆"推广计划,其中北京、上海、张家口、成都、郑州、如皋、佛山、潍坊、苏州、大连等城市有望成为首批推广城市。参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经验,若氢染料电池汽车的"十城千辆"计划落地,将对氢能源电池汽车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018年全国完成燃料电池汽车产量1527辆,而目前国内商用车销量为 437.1 万辆,燃料电池汽车渗透率仅 0.03%,未来发展空间可观。与此同时,《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明确,2020年,燃料电池运输车辆的目标产量1万辆,2030年目标产量200万辆。可见目前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量仅为远期目标的近万分之一,未来十年,行业成长空间巨大。

三、产业链核心环节受益

1、基础设施将是氢能产业链最先启动的环节

截至2018年全球已建成369座加氢站,日本、德国、美国数量较多,合计占全球比重达54%。我国排名第四,已建成加氢站23座,占比为6%。根据2016年10月发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到2020年我国建成加氢站将达100座,2030年将达到1000座。

目前市场对于基础配套规划建设的政策利好已有了充分的反映,龙头股涨幅非常可观,而随着市场对于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政策预期的增强,场内资金的聚焦点有望从加氢设施向燃料电池产业链延伸。

2、燃料电池产业链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可以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使用固体聚合物作为电解质,含有铂或者铂合金催化剂的多孔碳作为电极,由于其主要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因此又被称为氢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产业链分为上游材料、中游制造和下游应用三大环节。其中电堆处于燃料电池产业链中游核心环节,在燃料电池汽车中成本占比最高,是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具体来看,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组成膜电极和双极板是电堆的上游原材料,其中催化剂、双极板占电堆成本的比重分别高达36%、23%,是电堆降成本的关键,而这需要工艺进步与规模化生产共同推进。据国金证券预计,随着规模放量以及产业链国产化,电堆成本预计可降60%。

目前中国已初步掌握了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部件及电堆的关键技术,燃料电池电堆已实现小规模放量和初步国产化。其中,电极、质子交换膜和双极板具备国产化能力,气体扩散层有小批量供应,催化剂具备研发能力。

随着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逐步推进,电堆作为产业链核心环节,将显著受益。

4、 相关上市公司

1、上游:氢气制备

我国化石燃料制氢(包括煤炭、天然气、甲醇制氢等)成本较低,有望成为低成本氢气来源。相关上市公司包括:新奥股份华鲁恒升广汇能源等。

我国工业副产氢提纯成本较低,也有望成为低成本氢气来源,副产氢气较多的化工行业包括PDH、氯碱化工等。相关上市公司包括:卫星石化东华能源万华化学滨化股份新疆天业等。

2、中游:氢气储运

氢能源储运材料相关公司,如华昌化工等;

氢能源储运装备制造相关公司,如富瑞特装等。

3、下游:氢气应用

随着氢能源产业链发展,下游氢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汽车消费量有望高速增长,建议关注相关公司的投资机会。

在电堆设计及系统集成环节,相关上市公司包括:大洋电机(参股巴拉德9.9%股权,入股HT进军储氢环节)、雄韬股份(投资氢璞创能,募投燃料电池项目)以及东方电气(拓展燃料电池电堆与系统集成)。贵研铂业则是催化剂核心标的。

(来源:淘牛邦的财富号 2019-04-18 11:05)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