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市场上,与上市公司相关的产业资本一般可狭义地分为股份回购资金和大股东增、减持资金。

关于股份回购资金方面,据数据显示,该类资金自2018年6月之后(较前一月增50.8%),规模增长明显。直至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回购资金规模达到400亿元左右的峰值,与此同时,指数也出现了阶段性底部。

回购资金的持续增长对于市场阶段见底有一定参考作用,但是有两个缺点。

再看大股东增减持资金方面,这类资金近一年多来主要以净减持为主,平均每月净减持金额为-115.61亿元。从数据上看,从2018年1月到今年4月这16个月中,净减持金额与上证指数的联系并不是很大。2018年7、8、9三个月上证指数跌幅收窄处于震荡区间,但是大股东净减持金额连续三个月维持高位;而去年12月市场见底出现反弹,而净减持金额更是超过150亿元。所以从近一年多数据看,大股东增减持净额与大盘指数可参考性不大。

回购资金具有一定参考作用,但是有两个缺点。

首先,它是单向资金,只有买入金额。所以不论市场涨跌,回购资金都是正值,无法判断资金的多空强弱。其次,未来随着政策和趋势刺激,该项资金越来越大是确定事件,所以单依靠回购资金规模去判断市场阶段底部难度太大,且有明显滞后。

可行办法,是将这两大类资金做平滑处理。

既然回购资金和大股东增减持资金都算做产业资本,那么就可以加总考虑。这样即可以缓解回购资金的滞后性,也可以增强大股东增减持金额的参考性。

尤其是资金汇总,还综合考虑了场内产业资本的多空情况比较。如上图所示,如果将回购资金与大股东增减持净额经过加总来看,当总数值为正时,市场多头占优(回购资金+增持资金-减持资金)。也预示底部正在接近,这样可帮助投资者提前准备进场。

这两类资金用于分析市场强弱需要综合考虑,可借鉴性较高。但是在个股机会把握上,仍需要独立考虑。原因如下:

一些上市公司增减持资金有一定误导性,有些大比例增持其实参考意义不大。例如5月初,据东财choice数据显示,合盛硅业(603260)被大股东大幅增持超过30%,其实质原因是股权协议转让。从数据显示的大股东增减持明细中可看出,罗立国的一致行动人,罗燚和罗烨栋分别受让了大股东富达实业减持的8246.09万股。其实仅是受让原股东减持的股份,非真正意义上的大股东增持。

又如隆华科技(300263)于四月底出现大比例减持,本质则是股权转让。公告显示是实控人完成股份转让的过户登记导致的。

所以如果单纯看增减持比例或者增减持资金,很有可能会被一个个别案列误导,所以仅此做为投资参考难度较大。

而回购资金由于只是单向资金,优势相比前者会强一些。其主要优势就是已实施回购的上市公司一般具备一定基本面支撑。

通过统计已实施回购金额1亿元以上个股的发现,这些上市公司ROE中位数为8.98%,同期所有A股上市公ROE中位为6.8%;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方面(CFO),已回购超1亿元以上个股中位数为4.45亿元,A股上市公司中值为1.33亿元。

而回购金额越高的上市公司,这两项数值优势更明显,例如回购超3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ROE中值约为12.24%,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中值约为10.41亿元;若回购金额超过5亿元以上,ROE中值将达14.13%左右,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中值约为20.54亿元。从公司基本实力看,这些公司相比整体A股样本看,优势较为突出。

从机会把握程度看,回购个股的机会把握相对容易一些。下图为已经实施股份回购3亿元以上,剔除ROE低于12.24%个股。同时考虑到因为去年政策支持,一些公司可能会采用融资回购股份的方式,如此会增加公司未来杠杆,存在风险,借钱回购不能算作实力的体现,所以也剔除了2018年筹资现金大额净流入个股。仅供参考:

风险提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回购进展不及预期

来源:巨丰投顾

作者:张旭 执业证书:A0680617100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 

(来源:巨丰投顾财富号的财富号 2019-05-19 11:50)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