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是一个和财政投入高度相关的行业,属于“半公半私”行业,但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是补充关系,有替代关系,但无法完全互相替代。首先明确一个概念“虽然教育财政经费已经投入了很多,但是还是不足的”,而教育财政投入更不足的地方,其实反而更需要社会资本的参与,来推动整个地区教育的发展。故对教育财政投入的深入研究,包括结构性,地域性,对整个教育行业的投资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关于整个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大多数人都有较强的感性认知,知道体量是巨大的,但是没有量化的概念:——教育经费总体量到底有多大?——其中有多少来源于财政投入,有多少来源于其他渠道投入(社会资本等)?——国家对于不同教育阶段的投入有何差异?——不同省份对于教育的投入有何差异?本篇报告将从数据的维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析。本篇报告的三个核心结论是:总量角度:教育经费多渠道筹集需求凸显,社会投入占比有望提升。——2018年教育社会总投入达4.6万亿元。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投入持续增长,自2012年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占GDP比重均在5%以上。——“公办财政教育支出,依然是教育支出的主体”。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均在4%以上,2018年国家教育财政经费投入达3.7万亿元,预计短期内该比重会相对稳定,我国教育经费中80%以上来源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超90%,地方是教育财政支出的绝对主力!国家教育财政经费分为中央支出和地方支出,而地方财政教育支出是整个社会对于教育投入和财政支出的绝对主力来源。——地方财政是有压力的,需要社会资本投入教育来支持。地方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在2012年对于地方财政的压力达到高点(占地方财政收入/支出比重分别为33.0%/18.8%),且目前该现状未有明显缓解,我们认为这可能是2012年之后相关政策出台的重要引发原因之一(2013年上海和温州两地开始营利性学校试点),加大民办教育力量投入需求突出,非财政的教育经费占比有望提升。分阶段角度: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支出占比近半,职业教育、幼儿园和高中占比略有提升,高等教育占比有所下降,预计结构性优化仍会继续进行。——2016年幼儿园/义务教育/高中/高等教育阶段财政投入经费占总财政投入经费比分别为3.8%/46.6%/9.6%/10.8%。(还有约29%是职业教育及其他教育投入)——幼儿园财政投入目前相对其比例来说太少。幼儿园的财政投入远低于其他阶段,与其17%的总人数占比不匹配,未来幼儿园公办化、普惠化是大趋势。——而高等教育财政占比略有下降,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民办化率的提升。伴随未来财政更多向低龄阶段倾斜,占比可能会有所调整,而这一趋势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带来机会。——教育民办化率整体还是比较低,幼儿园相对高,民办高等教育在成长。2017年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高/中职/高等教育民办渗透率(指人数)分别为56%/8%/13%/13%/14%/24%,相较2004年分别增加28/5/8/5/6/19pct,幼儿园民办渗透率极高,民办高等教育渗透率提升较快。——“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有人在默默为你守护”:除幼儿园外,生均教育经费均超过10000元。“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这一指标可以更加直观体现不同阶段的生均财政投入之间差距。根据最新数据,除幼儿园仍然低于3000元/人以外,其他阶段均超过10000元/人,普通高等更是超过了20000元/人。——1997-2017二十年间我国经历了优先发展小学,之后是初中的过程,目前是处于加强稳固对于义务教育的投入,并加速发展学前、高中及高等教育的时期。这个过程中,民办教育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分地区角度:建议关注地方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压力较大,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地区。各地教育经费支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及财政情况差异较大,一定程度影响地方对于民办学校的需求程度以及政策优惠力度。结合6个指标的排名和赋值,我们对于各省市进行了综合排名,我们把得分大于等于3分的称为民办教育优势地区(18个),小于3分的称为非优势地区(13个)。我们认为该评分从财政角度出发,得分越高,排名越靠前的省市,我们认为更有引入民办学校以增强本地教育资源的诉求,也更有可能提供较大力度的鼓励政策,民办教育发展空间也更大。细分来看:一类民办教育优势地区(5个)广东、山东、河北、浙江、湖北;二类民办教育优势地区(8个)河南,广西,云南,江西,江苏,湖南,福建,上海;三类民办教育优势地区(5个)四川,安徽,贵州,山西,北京。标的推荐:港股教育上市公司中,有多家布局思路与本文切合性很高,如中教控股,希望教育,中国新华教育,建议关注宇华教育,睿见教育等。风险提示:民促法落地存不确定性,收购整合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等。报告部分观点如下:
教育是一个和财政投入高度相关的行业,属于“半公半私”行业,但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是补充关系,有替代关系,但无法完全互相替代。首先明确一个概念“虽然教育财政经费已经投入了很多,但是还是不足的”,而教育财政投入更不足的地方,其实反而更需要社会资本的参与,来推动整个地区教育的发展。故对教育财政投入的深入研究,包括结构性,地域性,对整个教育行业的投资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关于整个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大多数人都有较强的感性认知,知道体量是巨大的,但是没有量化的概念——总体量到底有多大?其中有多少来源于财政投入,有多少来源于其他渠道投入(社会资本等)?国家对于不同教育阶段的投入有何差异?不同省份对于教育的投入有何差异?本篇报告将从数据的维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析。在进行具体分析之前,我们先介绍在本文中会使用到的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教育经费”可以理解为“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投入总额”(最大口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可以理解为“国家财政对于教育的支出总额”(第二大口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重”可以理解为“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投入中财政的贡献程度”。“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可以理解为“一般公共财政对于教育的支出总额”(第三大口径)。重要的几个一句话结论——中国教育财政支出经费体量达4万亿,很大,但是还不足。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有人为你守护,中国上学便宜是因为有着生均超过10000元的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大部分(90%+)教育财政是地方在扛而不是中央,地方压力其实挺大的。民办教育非常重要,真的需要促进,既解决财政压力,又提供多元化教育。一、总量角度:教育经费多渠道筹集需求凸显,社会投入占比有望提升:
“教育经费”是指“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投入总额”。其中包括来源于财政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来源于其他渠道的教育经费(比如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指的是学校取得的所有属于财政性质的经费,主要包括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可以简单理解为“公共财政教育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以及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投入持续增长,自2012年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占GDP比重均在5%以上。我国一直并长期重视教育工作,并致力于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教育经费总投入在2002-2018年16年间CAGR为14.2%,自2012年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占GDP比重均在5%以上,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高达46135亿元,2018年同比增速为8.4%,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总投入。我国教育经费中80%以上来源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非财政的教育经费占比有望提升。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社会对于教育的投入可分为不同的教育经费,其中包括来源于财政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来源于其他渠道的教育经费(比如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等)。目前结构上来看,我国教育经费中80%以上来源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这意味着国家财政是社会对于教育投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多渠道筹资需求逐步凸显,未来非财政的教育经费来源占比有望持续提升。自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均在4%以上,预计短期内该比重会相对稳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2002-2018年16年间CAGR为15.9%,自2012年以来,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均在4%以上,201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高达36990亿元,2018年同比增速为8.1%。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财力虽然很紧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预计短期内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会相对稳定。(来源:国金研究的财富号 2019-05-21 16:36)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