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的饱受质疑,到被逐渐被认可,最近拼多多(PDD.US)又站到被了质疑的聚光灯之下。让人不得不心生感叹,互联网行业的评论风向变得可真快,有时候只是公司的一次业务调整,有时候只是几个数据。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段话:“有一位做生意的九零后,曾经放言,谁若是瞧不起拼多多 ,谁根本就不适合做生意。我现在想说的是,他本人不仅不适合做生意,更不适合做投资。”

拼多多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价格还一度涨到32元附近,而到了最近,又降低到了20元左右,这一来一去,跌了50%左右,一不小心,这个“电商新四级”成了“价值毁灭者”。特别是财报发布当天,这一跌就是11%,看来,市场是有多不认可拼多多。

  (拼多多最近的走势图 资料来源:富途)

  那么,到底是拼多多最近本身的业绩实在太差,还是因为资本市场太过于苛刻?

光有增长可不行,还要有增速

其实,说起来,拼多多多最近的财报并不难看,甚至很好看。一季度的总收入为6.77亿美元,同比增长228%。公司称,这主要是由于在线营销收入增加所致。

不过,如果你看到这个业绩,认为公司还不错,那我不免要借用上面的话来说“你这样的思考方式,可能不太适合做投资。”

股市投资,很大程度上是赚预期差的钱。在股市,这件事情,就算是好事情,但如果之前市场已经有预期了,就称不上是真正的好事情了,就算只是比预期稍微差一点,股价就会下跌。至于利空,在真正落地之后,往往就成了利好。

拼多多在财报中所说的:“由于我们的年度活跃买家基数和每位活跃买家的年度支出的快速增长,过去12个月的GMV增加至人民币5,574亿元。这些指标反映了我们在提高用户参与度和改善用户体验,我们将在2019年继续战略性地投资于我们的用户和商家,并推动更多用户参与更实用和有趣的功能。“

听起来数据很不错,管理层勤劳又上进,可是没用。因为呢,做投资的人有一种神奇的工具——叫做EXCEL。他们不辞劳苦地一次一次打开财报,然后把各种数据找出来,以期发现蛛丝马迹。

当他们把数据一个一个地填进EXCEL,然后点击”插入图表“,就生成了新图表。不看不知道,这一看,他们敏锐地发现,在拼多多看起来业绩大好的背景下,几个核心指标都在增长,但是增速却在放缓。

比如,GMV增长虽快,但增速已经放缓。我先解释以下这个指标,所谓的GMV就是在平台上所有订单的总价值,这个指标常常会比营业收入更大,就在于营业收入还有一些确认的准则,而GMV则不管产品和服务是否实际销售、交付或者退回,都可以算进去。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说一位女子买了40件衣服,旅游拍照之后,根据“七天无理由退款准则”,将这些物品又悉数退还给了卖家。你看,她这个单子就不能算成是收入,但是算成GMV就没问题。这也是为什么,GMV的量总是要大于营业收入。分析电商的时候,GMV一定是关键的指标之一

再看拼多多的GMV,一季度可是增长181%达到5574亿元,这也是首次跨入了5000亿元门槛。但是这一个增速,居然已经是拼多多连续五个季度的GMV增速下滑。有时候同比看不出什么来,但看环比,绝对有杀伤力。

 

(拼多多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出现GMV的增速下滑 数据来源:网络)

其实不光是GMV增速的情况,就连营收的情况都已经出现了放缓。一季度,拼多多的营收同比增长了228%,这当然很高,但是仔细看,却又是一个连续5个季度增速的放缓。

  

(拼多多近五个季度出现营收增速下滑 资料来源:网络)

新增用户数的指标也非常关键,这个时候,拼多多的新增用户数是1710万人,这其实已经很厉害了。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可怕的是阿里巴巴一季度的新增用户数居然是2200万人,这就糟了。

因为本身拼多多就是一个”后起之秀“,而作为后来者,体量可以小,但爆发力一定要足够强,但现在看来阿里巴巴”老当益壮“,相比之下,这位晚辈反而有点乏力了。

这样,疑惑就来了,到底还有多少市场空间可以任由拼多多腾挪呢?

既要增长,还要增速,这当然很难,也是资本市场对于拼多多的要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与给的市值和股价匹配。

既有增长,又有增速是随便可以达到的吗?现在来看,互联网企业就算“996”了也未必能达到这个效果。

资本市场的礼物早就标好了价格

 要完全说资本就是很苛刻,也不对,很多时候,资本又宽容地可怕。但这也为资本之后可能出现的苛刻埋下了种子。

以拼多多来说,其实最近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之中,可以说“没有补贴,就没有拼多多”。

我们在财报中发现,在营收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大笔的费用在支撑。公司一季度营业费用达到了8.63亿美元。其中,最大头的当然是销售及营销费用,达到了7.2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02%主要是线上线下广告,促销及品牌推广活动。

从拼多多财报公布的数据看,一季度拼多多APP的月度活跃买家数为2.897亿人,但年度活跃买家数却高达4.433亿。

财报注释中介绍,月度数据只统计了拼多多移动端(即拼多多APP)的数据,而年度活跃买家则包含了通过社交平台(微信为主)完成的交易。

这也就是说,拼多多接近一半的订单是在微信内完成的。究竟是微信成就了拼多多,还是腾讯绑架了拼多多,这是一个问题。

总的来说,拼多多还在利用微信的社交流量进行轰炸式的广告营销,以此获取大量的用户。

 另外,拼多多一季度的总营收是6.77亿美元,也就是说,公司的费用,比整体的营收还要多出不少。广告费比收入还多,这样的“好事情”,也就是互联网行业特别多。

这就难怪市场对于拼多多的财报寄予很大的厚望,毕竟赚钱难,烧钱容易,现在烧了这么多钱,总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增长数据吧?但这样来看,拼多多显然不能让市场满意。

而如果往深处想,一旦这么多的补贴退潮,拼多多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呢?就像打车市场也曾经有过烧钱大战,但现在来看,平台还是不赚钱。

资本市场会送企业礼物,但是这个礼物,早就暗含了价格。

 社交电商的跑道越来越拥挤

  关于拼多多的崛起,市面上曾经有过一个震撼人心的说法,比如“看不懂拼多多,可能是你不了解真正的中国”,原来中国有90%以上的人口没有喝过星巴克,13亿人口没有出过国,10亿人口没有坐过飞机。所以,拼多多的渠道下沉当然有很大空间。

好大一顶帽子!居然让人感到无力反驳。但我还是打算要反驳一下。

因为从财报上看拼多多到底是赚渠道下沉的钱,还是贴钱买客户?

之前,有一个做餐饮生意的人就感叹:“中国做生意真难啊,为什么难,因为亏钱的生意大家都那么愿意做!”

这句话听起来,颇有苦涩的味道。而在互联网行业,烧钱是一种常见的模式,但烧钱往往会掩盖很多真相。

现在还难言拼多多的模式一定不成立,只是从财报来看,透露出了一些不那么积极的信号。

而与此同时,在今年5月份,另外一家社交电商公司——云集(YJ.US)也上市了,体量只有拼多多的十分之一,微商出身,争议更大,但是同样也有一个生动的赚钱故事。

当然,和拼多多一样,这家公司同样在烧钱,同样规模在扩大,同样还没实现盈利。

可以看到的是,社交电商本来看起来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但是很快,我们发现对手越来越多,跑道也不再新了,之后可能还不断会有新进入者加入。互联网的领域,但凡空间稍微大点,都会有这样的问题。竞争这么激烈,不“996”,还能怎么样?

尾声

 不管怎样,拼多多的故事,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互联网公司的故事。看懂了拼多多,你未必能看懂“另外一个中国”,但是至少你可以看懂为什么互联网公司必须“996”。而这种无奈,恐怕会一直持续下去。

 

(来源:财经界漫步的财富号 2019-05-26 16:59)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