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开工,今日审议首批3家企业

  

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6月5日将审议微芯生物、安集微电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集科技”)、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准科技”)3家企业发行上市申请,这意味着3家企业正式迎来科创板的上市大考。

作为首批“赶考生”,由于企业规范性比较好等因素,科创板上市申请快速推进,3家企业平均排队时间为58天,且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超过15%的标准。

(一)分属三大领域

首批上会的企业分属于三大不同领域。具体来看,微芯生物属于医药制造业,该公司主营业务是肿瘤、代谢疾病和免疫性疾病三大治疗领域的原创新药研发。目前,微芯生物旗下产品包括已经正式上市销售的新药西达本胺、创新药西格列他纳等。

而安集科技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为关键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产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和光刻胶去除剂。

天准科技属于专业设备制造企业,该公司主要产品为工业视觉装备,包括精密测量仪器、智能检测装备。

按照上市标准来看,微芯生物、安集科技均选择标准一,而天准科技选择标准三,目前天准科技也是唯一一家申报科创板企业中选择第三套上市标准的企业。

(二)企业规模不算大

从首批上会的3家企业来看,规模较小成为三者的共性。数据显示,天准科技在2016-2018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084.96万元、31920.12万元以及50828万元,对应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163.59万元、5158.07万元以及9447.33万元。

安集科技、微芯生物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也均保持增长态势。微芯生物2016-2018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536.44万元、11050.34万元、14768.9万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539.92万元、2590.54万元、3127.62万元。安集科技2016-2018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663.92万元、23242.71万元、24784.87万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709.85万元、3973.91万元、4496.24万元。

其中,微芯生物是一家旨在为患者提供原创新分子实体药物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2016年到2018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0.85亿元、1.11亿元、1.4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45%。

天准科技是一家以机器视觉为核心技术的企业,公司2016、2017、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81亿元、3.19亿元、5.0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7.5%。2016、2017、2018年,实现净利润0.31亿元、0.52亿元、0.9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73.21%。

安集电子主营业务为关键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2016-2018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7亿元、2.32亿元、2.48亿元;2016-2018年公司综合毛利水平分别为55.61%、55.58%和51.10%。

数据显示,截至6月4日,申报科创板的117家公司中,中国通号、天合光能、传音控股在2016-2018年的营业收入均在百亿元以上,中国通号在2018年实现的营业收入更是超过400亿元,天准科技2018年的营业收入在申报科创板的企业中位列第53名,安集科技、微芯生物两公司2018年的营业收入则分别位列申报企业的96名、113名。

(三)天准科技排队时间最短

从排队时间上看,在首批上会的3家企业中,天准科技排队时间最短。4月2日,天准科技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5月27日该公司具体上会时间出炉,也就是说天准科技科创板上市申请从获得受理到获准上会共用了55天的时间。相比之下,微芯生物排队的时间稍长,自3月27日拿到“准考证”到获准上会的时间间隔期为61天,安集科技则用了59天的时间。经前述数据计算,这三家企业平均排队时间为58天。

除了效率高,严格把关也成了审核特色。首批上会的微芯生物,经过3轮问询后才获得上会的机会。在首轮问询中,上交所针对微芯生物提出41问,包括核心技术等问题。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实控人认定与控制权稳定、市场推广费等14个问题为第二轮问询的重点。到了第三轮问询环节,微芯生物的问题缩减至3个,上交所主要聚焦实控人的认定、风险因素以及其他信披问题。

天准科技也是在经过三轮问询后才获得上会资格。上交所在首轮问询中,给天准科技出了44道考题,包括发行人核心业务、公司治理与独立性等问题。二轮问询中,上交所还设置一些“定制化”考题,对公司核心技术、竞争对手、数据勾稽关系进行“刨根问底”式问询,而核心技术先进性问题在“三试”中仍被重点关注。

虽然安集科技仅获得两轮问询,但问题数量并不少,上交所对安集科技总共问询问题为60个。经计算,这三家企业被问询问题平均数量为60个。

(四)研发占比均“达标”

科创板更加注重科创属性,研发投入等问题成为问询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单从研发指标来看,首批上会接受审核的3家企业均“达标”。

经统计计算,这三家企业研发占比最高的为微芯生物。数据显示,微芯生物在2016-2018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5166万元、6852.75万元、8248.2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0.52%、62.01%以及55.85%,微芯生物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合计约2.03亿元。此外,天准科技在2016-2018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6.22%、18.66%、15.66%,安集科技2016-2018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1.88%、21.77%、21.64%。

根据安排,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将于6月11日审议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家公司的首发申请,6月3日晚间,澜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的上会日期也正式敲定,定于6月13日。

二、“在路上”的首批企业 或100%过会、注册 

科创板具有包容性。一些“在路上”的科创企业规模不大,公司存在问题不多,审核起来反而相对较快。推进速度快是因为公司的规范性比较好,包括持续经营能力、科创属性并不存在非常多的疑问。

规模较小的企业,它的业务比较清晰,整个问询和回答的效率比较高。在之前交易所的审核中,这些企业的问题已经比较明确,因此科创板上市申请在快速推进。

首批三家企业上会的通过率应该是100%,然后应该都能顺利地进入到注册这个环节,而且注册的进程比法定的程序可能会更快、更有效率,应该这三家企业都能完成注册,拿到科创板上市的批文。

另外,第二批、第三批上会企业的过会率应该也会非常高,不出意外的话都应该是100%。

因为之前从整个的保荐机构的把关、还有从上交所的受理,特别是问询的过程来看非常严格。经过上交所一轮一轮的问询,企业回答还是比较迅速、高效,而且比较令人满意,上会企业的规范性、质量、科创定位都没什么问题,或者是问题很小,所以最后审核阶段的上市,通过率应该很高。

另外,与A股IPO情况做一下对比,现在这几周A股IPO的通过率都是100%,那么科创板注册制通过率100%很正常。

三、七月集中上市 VS 七一前分批上市

为了防止过度地大涨、爆炒局面,三家企业是否能很快地询价、定价、上市,还是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为考虑到最快的进程,过会企业6月底就可以上市,但是由于三家企业资金太少,如果过多的市场资金只迎接这少量的三家企业,无论是它的发行也好,还是二级市场的交易也好,可能会引起过度地大涨、爆炒局面,可能这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按照创业板的经验,前几批几个已经过会的企业集中上市这种安排是可能的。

不过根据试点注册制的精神,考虑到科创板推进的高效率,在市场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注册一批即放行上市一批,不用走以前审核制创业板的老路。毕竟即使多几家企业一起,初期资本市场也是供不应求。

之后科创板上市节奏海会加快。一批一批的企业进入到上市委和最后的注册阶段,没有排队的企业,不存在排队的说法,这是注册制的精髓,企业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受理、问询、审核、注册、上市。

四、理性对待影子股等行情

第一、第二、第三批上会企业共9家,涉及A股影子股共有23只。其中,第一批上会企业的影子股为搜于特江苏国信华立股份张江高科中兴通讯兆易创新新易盛小商品城东吴证券誉衡药业等。

从股价走势来看,23影子股普遍今年以来平均涨幅超三成。宏达股份誉衡药业等个股今年以来股价上涨超50%,华西股份康缘药业张江高科等个股年内涨幅超过30%。

对此,科创板企业在A股的相关影子股涨了三成,其实算低的了,并没有因为是影子股而暴涨,这也是市场相对回归理性的一个状态。对于科创板的影子股,投资者要保持一个理性的状态。

毕竟科创板的推进、进程还没有完全落地,相关的投资收益并没有完全确认,包括所谓的影子股参与科创板的程度、投资收益到底能兑现多少、投资的期限等等,其实都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

这些影子股很多是在概念阶段,它的涨幅和它真正能在投资当中获得的相对理性预期的收益之间,不一定完全匹配。其实有一些非理性的层面在里面,可能一是涨幅需要分化;二是它真正投资的企业,投资收益兑现的时候,可能出现价值回归的情况。

总体来说,还是要理性看待科创板的影子股,要用理性去判断上述的这些因素,综合地去看它的收益兑现的程度,是不是和股价完全匹配、特别是和它的股价涨幅是否适合。

换句话说,我个人其实比较反对爆炒科创板和科创板影子股,要理性对待。

(根据大众证券报、北京商报等对付立春的采访稿整理,记者宗庆兰、刘凤茹等)

(来源:清华付立春的财富号 2019-06-06 08:45)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