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朱雀基金公募投资部总经理兼权益投资总监张延鹏先生做客今日头条财经频道线上访谈栏目《投基方法论》,分享近期市场的看法和股票投资策略,截至今天上午已经有323万人阅读,超1100个点赞,人气急剧上升中。

嘉宾档案

张延鹏,朱雀基金公募投资部总经理兼权益投资总监

15年投研经验,价值投资老兵,精研个股,严控风险。

4年实业经历,擅长自下而上研究,追求确定性投资机会,像内部人一样理解公司。

淡化短期排名,追求“绝对回报”理念,求高胜率,做长跑健将。

曾作为投资顾问团队投资经理参与朱雀18期投资运作,荣获《中国证券报》“2017年度金牛私募投资经理(五年期股票策略)”。

注:基金经理管理或提供投顾建议的其它产品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以上奖项于2018年6月颁发。

投资的风格有很多种,私转公的金牛老将张延鹏有什么心得?八千字长文读完,小雀受益匪浅,提取精华以飨客官。

问:欢迎朱雀基金公募投资部总经理兼权益投资总监张延鹏老师做客今日头条财经频道线上访谈栏目《投基方法论》。私转公之前的朱雀投资是中国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百亿私募投资机构之一,但很多普通投资者也许对私募机构并不算太熟悉,请系统介绍一下此前的朱雀投资和私转公后的朱雀基金。

张延鹏:

朱雀投资是从2007年开始创业的,借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灵兽的名字,是一个吉祥美好的象征,再加上我们创始团队中的几个主要同事,都是在西安出生和长大的,所以就这样命名了。

朱雀投资成立不久就遇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但比较好地规避了市场风险。2008年11月,管理层推出“经济刺激计划”,对于稳定中国经济起到积极作用。市场从6000点跌到1600之后,我们判断风险释放得比较充分了,尽管是全球性金融危机,但是中国经济还是有它的韧性,而且很多上市公司情况也没有那么糟,股价却出现了非常大的回落,我们能从中找到一批非常有投资价值的公司。所以我们在2008年底到2009年初积极布局,抓住了2009年市场的快速反弹和回升。经过这一轮,朱雀投资慢慢赢得了投资人的信任,走上持续发展的轨道。接下来2012、2013年市场总体震荡向下,那个时候我们认为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依旧显著。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消费、医药、先进制造业、tmt等行业代表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我们重点在这些方向中,选择优质公司,持续投资,获得了相对较好的收益。

2015年和2016年是充满挑战的两年,市场大幅上涨后,剧烈波动,这两年对投资管理中的策略应对和风控措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在2015年总体应对不错,取得了良好的回报。2016年熔断中碰到的新问题,没有能前瞻性应对,也吃了亏。

我们就是在这样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经过12年的发展,朱雀投资规模超过百亿,得到了很多百万级高净值客户的认可,也拿到了15座金牛奖(公司和个人)。随着居民资产管理需求的提升,我们也希望能为更多的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于是提交了公募申请,去年9月获准设立朱雀基金,今年1月获得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许可证,朱雀投资主要的核心投研团队都转移到了朱雀基金的平台上。

注:以上荣誉为朱雀基金设立前由朱雀投资获得。“15座金牛”均由《中国证券报》颁发,具体日期为2009-2018年4-8月之间。朱雀投资是对朱雀股权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朱雀股权”)、上海朱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朱雀资产”)、上海朱雀投资发展中心(有限合伙)(简称“朱雀合伙”)及相关企业的总称。 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百亿级资管规模”含投顾规模。

问:朱雀在私募时代曾经的优势是什么,现在转公募后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投资上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张延鹏:

大家印象中的公募很多是追求相对收益,跟私募追求绝对收益的差异是比较大的。我们认为,资产管理的本质是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转公募后,我们依然秉持这个出发点,延续之前的投资体系,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在过往十多年的投资中,我们的目标是绝对收益,当然如果同时也有相对收益更好。事实上,两者不可兼得,从具体投资实践来看,我们持续专注于绝对收益,拉长时间来看相对收益也会不错。我们分析了过往产品的业绩,放到相对收益数据中来排名的话,一般两年时间优势慢慢就开始体现出来了,拉的时间越长,相对收益的排名就越靠前。在过去十几年的历史里,以三、五年的维度来看,基本都能证明这一点。

私转公后,朱雀基金延续了原有的核心团队和投研理念。投研团队上,我们沿袭了原来的核心团队,投研骨干平均从业年限12年。投资理念上,我们秉承“绝对回报”理念,淡化短期排名,力争在中长期为客户创造收益。

问:有观点认为,A股市场很多年指数并没有明显变化,收益不显著;也有很多公募在推一种叫“ Smart-”的策略,你如何看待国内资本市场的和收益? 

张延鹏:

我们之前内部做过一个中美市场的比较,从中国市场成立以来跟美国在同时期做对比,从最终数据来看其实两个市场的最终收益差不多,但是A股波动大,美股可能就比较收敛了。为什么大家体验很差,就是因为波动太大,当这个市场波动太大的时候,哪怕机构投资者面对回撤过大的时候,也扛不住,也要止损,所以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更难承受。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波动?很多人说是因为中国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不行,我们的投资者结构中散户居多,不够成熟理性,这是原因之一。

其次,还和市场制度有关系。五年前你去做一个ST股票的组合,可能跑赢所有机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ST不退市,大家去炒小市值,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种局面。

第三,和资本市场的持续开放有关,近三年,国际化的投资者更多进入A股市场。他们资金量很大,但投资的股票很少,可能就那百十来只。如果把这些公司编成一个指数来看的话,那这个指数的净值可能是稳步上行的。所以,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也改变了市场的波动,市场的降低了。

其实某些好公司的是有的,如果放到3600只股票里面去看,不太明显,但如果放到300只里看的话,比如说沪深300,那么的体现其实还是可以的。从去年年底到今年,我们认为熊牛转折在路上:一方面,经济接近中期的底部区域;另一方面,科创板和注册制的推出将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这将成为未来A股走牛的制度基础。

问:就个人投资风格而言,你更倾向于价值还是成长?或者说,在哪些阶段更适合投资价值股,哪些条件下又更适合成长股?

张延鹏:

我们不会刻意去区分成长与价值,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成长与价值也是在动态变化的,有些成长性公司过了较快成长阶段,不再是成长股了。有的传统带有周期属性的公司,由于行业格局改变以及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其增长的持续性较之前提升了,也体现出成长的属性。

我们需要更多从产业角度去思考。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经济的结构分化、行业内部公司之间的分化在持续加剧,选择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公司是关键。 

问:目前并没有可以公开追溯的过往业绩,在公募产品红海化的当下,如何说服非机构投资者去认购你们的第一只新产品?

张延鹏:

私转公之前,我们参与投资运作的产品不少,也树立了不错的口碑,金牛奖就有15座(公司及个人),是所有私募中获奖总数最多的一家,这也是对我们管理能力的认可。

而且,我们沿袭了朱雀投资主要的核心投研团队,平均从业年限12年,具备丰富的资产管理经验。

为发挥投研的积极性,保障团队的稳定性,公司延续了“合伙制文化”,拟留出35%的股权用于员工持股计划。

对于我们的第一只公募产品,也是我的第一只公募产品,我们有决心做好,并且拟和股东一起跟投超过1000万元,以示诚意。

(实际跟投金额以基金成立公告为准。)

问:很多明星基金经理都面临产品规模越来越大的问题,而一位基金经理的股票池基本上也就那么大,剩下的仓位可能大多都配置了指数,这样相对收益率可能就会受影响,很多百亿规模的产品都有这个问题,你如何看待?

张延鹏:

我们一直坚持一点:团队走在规模前面。目前我们配备了接近30人的投研团队,组建了大消费、先进制造、生物医药、TMT四大产业链研究组,能够覆盖足够多的优质公司。

并且,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经济的结构分化、行业内部公司之间的分化在持续加剧,选择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公司才是关键。未来行业的集中度将上升,龙头的投资价值更为凸显。

从具体投资来看,我们股票库中行业龙头、中大市值型公司较多,在以往管理超过150亿规模时不存在问题。在目前阶段,认为管理上不存在问题。我们的投研团队在不断进化,投资品种也在不断精进中,这将会对未来的投资做好有效支持。

问:做绝对收益,对回撤的控制很重要,请问你是怎么做的?

张延鹏:

我们控制回撤,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从仓位管理,我们内部的投决会每个季度会讨论仓位变化的情况。其次,对于持仓结构的调整,在投资实践中,我们在进行投资布局的时候,有一些方向,是中期好,短期不好(行业政策、基本面波动影响等等);还有一些是短期中都比较好的方向。在实际操作中,也会根据组合持仓品种实际表现作出动态的调整。同时也有相应的风控制度来应对止盈止损和回撤管理。这套管理体系已经经历过市场的充分检验。

在过去多年中,我们一直是坚持这样去做的,当然并不是说每一次都能把回撤控制好,但是从历史上看,因为有这样的决策体系,并且不断反思与完善,总体还是能把回撤控制在预计的范围内。

问:在选股策略上,大家都常说“自上而下”,你的投资理念是什么?

张延鹏:

我们的投资理念是“保守、专注、创新、思辨”,朱雀成立以来,一直坚持。

如果一句话来总结投资方法,就是从产业视角做投资,赚企业成长的钱。具体的投资框架,是“自上而下”择大时,“自下而上”研个股。

自上而下,判断宏观环境,把握整体大方向,让仓位、配置、择时有据可循。同时,如果能够提前预见一些蕴含的“灰犀牛”,风险来临的时候起码不会特别恐慌。

宏观环境确认后,再从中观出发,自下而上选股。和普通的行业研究不同,我们的投资研究以多年实践总结的产业链研究模式为基础。所谓产业链研究模式,即构建产业链小组开展研究,改变传统模式下行业研究员单打独斗的局面,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横向交叉验证,提升投资确定性,避免“盲人摸象”。

最后,再从重点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寻找确定性的投资机会,发掘未来世界的“世界冠军”和明日中国的“中国之最”。

问:从宏观策略的角度来讲,目前中国处于什么样的周期?这一周期中哪些行业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张延鹏:

中国GDP在2011年见顶,之后一直下行,去年下半年有很多人认为已经触底了。朱雀北京办公室认为,中国GDP潜在的增长率在6%左右这个水平基本就已经到底了,到底之后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不像原来那样马上就反弹,可能进入到一个经济的转型期。GDP也许未来几年波动都很小,但是经济结构内部的分化会很剧烈,有些行业会起来得比较快,产业有一些可能会逐步往下走,整体看可能会比较平。

很多人觉得经济见底后在底部折腾的时间很长,不要对周期抱有很高的预期,再一次大幅反弹起来的可能性比较小,这时应该寻找一些结构性的机会,比如可能像服务业这种相关的行业能够起来得比较快,还有科技、消费升级、科技创新,然后在这个方向里面去找机会。所以周期本身就是在见底之后需要去淡化的,不是像以往一旦见底了,就是反弹和拐点,其实见底之后是转型,转型里面找到一些好的产业,它可能未来几年都是向上的,可能向上的斜率不像之前的经济周期一样斜率很陡峭,它可能是一个很平缓的坡儿,在这里面我们找到一些优质的公司,肯定会比行业更快一些,买入长期持有有望长期赚钱。

在看好未来经济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看好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的大方向。具体来说,看好先进制造业、大消费、生物医药、tmt等方向里的优质公司。

注: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

(来源:朱雀基金的财富号 2019-06-19 16:40)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