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和昨天发的两篇文章,系统的分析了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和房地产业务。这篇文章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篇,内容会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华夏幸福的整体情况做一个概述,包括运营数据、债务情况、现金流状态、新业务方向等;

第二部分,聊一下平安入股华夏幸福后给后者带来的影响;

第三部分,对华夏做一个整体估值预判,给出是否投资的建议。

01丨华夏幸福整体情况概述

之前两篇文章偏重于对华夏产业新城和房地产业务的深入分析,聚焦在了业务本身,并没有对华夏幸福这个公司整体做过多分析。

现在我们把视角向上提,俯视整个公司的运营情况。

2018年,华夏幸福实现销售额1627.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3%;营业收入837.99亿元,同比增长40.52%;归母净利润117.46亿元,同比增长32.88%。

再看一下成本和费用数据,2018年营业成本489.19亿,同比增长57.87;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为18.82亿和80.45亿,同比变动-4.13%和7.44%。

这说明华夏2018年的整体毛利率是降低的,但是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控制的很好,占比营收的比例也在走低。

毛利率下降的原因在于产业发展服务业务,毛利率从2017年的92.25%降低至2018年的77.32%,拉低了华夏整体的毛利率水平。我看了一下,该业务毛利率大幅下降的原因有两点,一个是产业新城异地复制,外阜新区的成本高于环京成熟区域;第二个是宏观经济不好,招商引资的成本大幅提升,降低了毛利率水平。

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去年确实走低,我拉了一下近几年的数据,发现销售费用率是持续走低的,证明华夏在这一点上控制的很好。但是管理费用率除了2018年以外,其他年份都是增长状态,从2013年的5.5%增长到了2017年的12.6%。

网上有人分析华夏,说其管理效率持续提升,未免有些夸大了。

同样的数据还有ROE,这个数据在2018年是27%,同比提升了3.2个百分点。但如果时间拉长来看,从2013年到2018年,华夏幸福的ROE从40.4%降低至27%。

上面的数据说明,华夏幸福的运营效率整体来看是走低的,但近两年情况有明显好转。但如果要称之为“高质量精细化运营”,可能还得更长时间的验证。

接下来再说一下华夏债务问题和现金流问题。

截止到2018年末,华夏幸福共有银行授信3683亿元,已经使用了605亿元,剩余额度3078亿元。货币资金余额为473亿,覆盖一年内到期债务的1.8倍。另外,华夏的债务结构也得到了有效改善,一年内到期债务占比从31%下降到19%,两年以上到期的债务比例大幅提升。

除此之外,2018年华夏大量回购了旗下子公司的股权,减少了“名股实债”这种高成本融资方式的占比。

现金流方面,华夏2018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74亿,相较于2017年的-162亿有明显改善,而且2018年后三个季度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持续为正。但到了2019年一季度,这个数据不是特别理想,单季度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154亿。

筹资活动净现金流在2018年出现-65亿后,2019年一季度转正,为165亿。畅通的融资渠道有利于公司的快速发展。

债务问题和现金流问题能够好转,相信和平安入股有很大关系。

还有一个事情要提一下。

华夏幸福2018年年报开篇的《致股东信》中提到,华夏要开拓新模式、新领域和新地域

其中的新模式是指要开拓轻资产运营模式,轻重并举;新地域是指之前提到的“3 3 4战略”,提高非环京区域的营收比重。

至于新领域,华夏幸福年报中是这样披露的:

开拓新领域。公司在做强产业新城业务的基础上,探索开拓产业新城以外亦属于综合不动产的新业务领域。公司将增加商业地产及相关中高端住宅业务,如写字楼、商场等;并对康养、长租公寓等新型不动产业务保持探索。

华夏在现有两大业务并驾齐驱的基础上,有意试水商业综合体项目。

这个业务由新加盟华夏的吴向东团队负责,以华南区域作为重点突破。为此,华夏幸福专门设立深圳总部,开始双总部运营模式。

吴向东是商业地产领域的牛人,之前任华润置地执行董事、华润集团总经理等职位,操盘过多个华润的重大地产项目。现加盟华夏幸福,任职联席董事长、CEO和总裁。

以华夏幸福的地产基因加上吴向东的过往履历来看,这次新业务的探索是比较有想象力的,有机会在之前的业务基础上新生一个业绩增长极。

我持乐观态度。

02丨平安入股华夏

2018年,华夏幸福的股权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动,关注华夏的投资者都知道,中国平安入股了华夏幸福。

2018年,华夏控股股东华夏幸福基业分两次,合计转让7.53亿股给平安,合计转让价格约179亿元。股权转让完成后,华夏幸福的控股股东依然是王文学旗下的华夏幸福基业,合计持股比例为36.29%(包括可交换债券质押专户持股的5.08%),而平安集团合计持股25.25%,为第二大股东。

平安入股华夏后,会给后者带来三个重要的影响,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第一点,平安和华夏的协作性,包括业务层面和金融层面;

第二点,华夏对平安的业绩对赌;

第三点,华夏的控制权问题。

第一点不用多说,平安在不动产资管平台管理规模超3000亿,其在各类不动产前沿业务,如长租公寓、物流地产方面具有经验十足,和华夏幸福有很强的业务互补性,上面提到的华夏新业务拓展,可能也会有平安的影子。

金融方面就更容易理解了,平安入股后明显的改善了华夏的现金流和融资能力,而且对后续华夏的“地产金融化”也会有助推作用。

第二点很有意思,华夏在引入作为股东的时候曾签署了一份对赌协议,承诺2018 年~2020 年归母净利润,以2017年归母净利润为基数,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30%、65%、105%,即 2018 年~2020 年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4.2亿元、144.9亿元和180亿元。

华夏幸福2018年实际达成的归母净利润为117.5亿元,擦边完成业绩对赌目标。

我认为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前天发送的第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华夏幸福的业绩有一个蓄水池,那就是“存货”科目,理论上华夏有可能使用这个蓄水池来调解公司当期的利润数据。

另外,房地产业务由销售额转到营业收入,是以公司的商品房实际交付客户的时间为准的,这个地方是否存在着调解交付日期来平滑利润的可能呢?我不是特别清楚,如果有懂这一块的朋友可以留言区知会一下。

如果这样说,会不会华夏2019和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都有可能“擦边”完成呢?当然,也有可能华夏业绩爆发,超额完成对赌目标。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只做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让时间给我们结果吧。

第三点其实是我最想说的,也就是华夏幸福的控制权问题。

平安投资房地产企业并不是第一次,之前也曾投资了碧桂园、朗诗绿色集团和旭辉控股,并且分别成为了以上三家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但这次投资华夏幸福,还是有很大不同。

首先,平安投资其他三家房地产企业的时候,持股比例均未超过10%,而这次投资华夏幸福达到了破纪录的25.25%。而且这次投资还是在2018年投资持股19.56%的基础上,2019年初又加投了一轮。

其次,平安入股华夏后,即向公司董事会提名孟森、王威作为公司董事候选人,随后顺利当选。而华夏也同时发布了《关于修改公司章程的公告》,将董事会席位由8个增设为9个,其中独立董事3人,董事长之外增设副董事长1名,并设立一名分管财务及融资的副总裁。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原华润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吴向东和俞建加盟华夏,分别任副董事长和联席总裁。

而这一系列动作,在之前投资其他3家房地产企业的时候均未出现。平安投资碧桂园后并未增并未委派董事,对于朗诗绿色集团、旭辉控股集团也只是各委派了一名非执行董事而已,没有干涉管理权。

再加上华夏幸福元老胡学文辞职、执行总裁马万军等多名高管被调任等信息,以上种种都表明,平安入股华夏幸福后,可能在做权利渗透。

据坊间传闻,吴向东之所以离职华润入职华夏幸福,是受到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的邀请。如果这个信息属实,那也可以印证上面的结论。

到现在为止,华夏幸福股东层面,王老板控制的华夏幸福基业为大股东,平安为二股东;董事会席位共9个,3名独董除外,剩余的6个席位华夏系和平安系4:2;当家人层面,王文学任董事长,吴向东为副董事长。

从这些信息看来,华夏幸福内部的权力制衡结构已经初步形成了。

接下来故事的发展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权力制衡局面形成后,平安不再逼近,华夏幸福在两大股东强强联合的基础上,依托于过往的根基和吴向东的能力,巩固固有业务,大力发展新业务,业绩节节提升。

这种可能性很大,这符合几方的利益诉求。

另一种可能,平安成为了门口的野蛮人,强行夺取华夏幸福的控制权,最终将原班人马赶出董事会,可参考平安入股汽车之家的事件。

这其实非常符合平安单方面的利益诉求,通过掌控华夏幸福来来发展自身不动产的业务,想象空间很大。

但这个可能性不是特别大,最起码短时间内不会实现。毕竟王老板的资本运作能力也非常强,不会那么容易就被夺权

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股东来说,我认为上面两种可能对我们来说都不是坏事。

第一种自不必多说,华夏幸福业绩提升对我们肯定有利;第二种可能如果发生了的话,平安成为华夏的控股大股东,先不说业绩提升,仅市场情绪的看好估计也会推动股价上升。而实际上,如果平安控股的华夏,那两个公司就是一家人,在业务协作和资金协作上,肯定会比现在更紧密一些。

换一个角度,我们看一下汽车之家的股价走势大体上也会有一个感知。

平安在2016年6月份控股汽车之家,当时汽车之家的股价在25美元左右(纽交所上市)。到现在,汽车之家的股价已经涨到了84美元,3年涨了2.4倍。如果以2018年6月的最高价119美元计算,那2年时间涨了3.8倍,涨幅惊人。

03丨估值预测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华夏幸福的全部分析内容,下面整合一下这三篇文章的内容,对华夏做一个整体的估值判断。

前面两篇文章有对华夏幸福各个业务的业绩预测,我整理了一下。

以上均为主营业务,除此之外,华夏幸福每年都会有一小部分非主营业务收入,2016年~2018年分别为3.64亿、3.37亿和3.94亿。我们假定后续3年该数据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均为3.5亿。

则2019~2021年华夏幸福营业收入分别为1030亿、1206亿和1563亿。

分业务的营业收入数据有了,我们整理各个业务的毛利率数据,再减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费用项,再减去税费,就可以得出具体的净利润数据了。

另一个方法,直接使用归母净利润率,也可以得出华夏后三年的归母净利润数据。

按照过往归数据发展趋势,我们假定后三年华夏的归母净利润率分别为14%、14.5%和15%。

则可以得出2019~2021年,华夏幸福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4.16亿、174.84亿和234.50亿。

之前提到过,华夏幸福在引入平安的投资时曾做出过业绩对赌,对赌内容是2018 年~2020 年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4.2亿元、144.9亿元和180亿元。这个数据和我们预测的2019、2020年归母净利润是基本吻合的。

而且由于业绩蓄水池的存在,我认为华夏大概率能完成这个净利润指标。

再来分析一下市盈率PE的数据,现在华夏幸福静态市盈率PE大概是8.1倍左右,我整理了自2011年以来华夏过往市盈率的数据,如下。

过去8年,华夏市盈率平均值为12.52倍。其中,最高点出现在2015年的大牛市,为25倍;最低点出现在2012年,为5.54倍,近期最低点出现在2018年底,为6倍。

我们来看一下房地产行业其他企业的同比数据。

房地产企业万科、碧桂园、融创、保利、招商蛇口,这5家公司现在的市盈率分别为9.8倍、7.1倍、10倍、8.5倍和11.3倍。自2011年到现在,以上5家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0.7倍、8.6倍、9.4倍、7.6倍和14.3倍。

结合华夏幸福过往市盈率数据和同行其他企业市盈率数据来看,我认为给华夏10倍市盈率的公允估值是合理的。

考虑到华夏发展速度放缓、高杠杆率、现金流紧绷程度、大额应收账款、平安入股后可能的控制权风险等等一些列问题,再考虑华夏“3 3 4”布局的想象空间、平安入股后带来的资金和业务协同性、新业务可能出现的增长极、经济环境好转等利好因素,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再打个八折,我认为足够谨慎了。

此时推测出2021年华夏幸福的公允价值为1876亿,对应股价为62.47元。

按照我们的投资逻辑,股价在31.24元以下可以买入。截止到7月10日,华夏股价为31.57元,基本上贴近我们的买入区间,所以考虑买入华夏股票


(来源:徐策的投资笔记的财富号 2019-07-12 17:31)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