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并购发展的新乳业,最近有了新的动作。先是7.09亿元收购现代牧业9.28%股的股权,之后又与澳牛乳业联姻,收购后者55%的股权,接连的两笔收购或许意味着旗下已有35家控股子公司的新乳业又进入了新一轮收购期。

01

靠并购整合发家,快速扩张

新乳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并购史。

回到2002年,当时决定涉足乳业市场的新希望六和曾先后通过控股或参股的方式,收购了四川华西、杭州双峰、河北天香等区域乳企,在华东和华北市场布下棋子,这在新乳业的骨子里留下并购的基因。

据了解,在涉足乳业之初,新希望集团还曾有过这样的畅想:收购→整合(品牌、资源)→联动→全国(市场)→前三甲”。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于新希望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而收购的很多乳企是国有企业,因此一开始这些收购的企业与其西南大本营是割裂的,属于块状经营。虽然之后也进行过磨合,但整合效果不佳,导致业绩没有很好的反响。最终在2011年,新乳业被剥离。

不过,新乳业并没有因此败落,而是承借国内乳制品发展的东风,经营业绩逐渐向好,2013年管理层曾准备在香港红筹上市。但在2016年初,管理层决定放弃,理由是主要消费人群和未来发展战略在国内市场。而有券商则表示,或许是出于估值水平的考虑。2016年11月新乳业进行股改,开启内地上市路。

在筹备上市的过程中,新乳业也没忘记收购。2015年以前,新乳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西南、华东和华北;2014 年,通过对湖南南山的收购成功切入华中市场;2015年-2016年期间,新乳业又先后收购了苏州双喜、湖南南山、西昌三牧、朝日乳业等乳企,加码此前地区的布局。

这也是新乳业的第二轮收购,与第一轮收购不同的是,此次收购是新乳业经营区域实行的一次织网行动,将奶业布局在地域上打通。

截至2018年底,新乳业旗下共有35家控股子公司、包括“华西”、“雪兰”、“双峰”、“白帝”、“琴牌”等13个主要乳品品牌、15座乳制品加工厂,12个自有牧场。

02

上市半年两笔收购,开启二轮并购后半场

2019年1月25日,新乳业终于成功在A股上市,上市后的新乳业开启了快速扩张的道路,据了解,其早在4月份就透露了与福州澳牛合作的消息,知道近日才正式达成合作。

资料显示,后者主要从事奶牛饲养、青饲料种植、加工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澳牛”牌纯牛奶、乳饮料、巴氏奶、酸奶等,在福建拥有一定知名度。新乳业方面表示,此次收购能够发挥自身在并购整合方面的核心能力,进一步强化在福建区域的布局,为新乳业未来全国化战略落地起关键的支撑作用。

在被问及新乳业于澳牛乳业合作后是否走出福建,进入广东市场,新乳业董事长席刚谨慎表示,所谓辐射华南市场,依然是建立在夯实本地的基础之上。之后,他也明确表示,“时机成熟之后一定会去广东,但目前没有具体时间安排。”

立志成为“新鲜一代选择”的新乳业,显然已将收购目标市场的本地乳企作为跳板,希望借此打破低温产品的奶源、运输半径限制,抓住低温巴氏奶的爆发红利,不知新乳业这次的运气怎么样?

除了进军华南,新乳业也把目光放到奶源上,今年7月份新乳业与现代牧业达成合作,以参股形式认购现代牧业9.2846%的股权,花费7.092亿元,交易完成后,新乳业成为现代牧业第二大股东。据官方数据显示,现代牧业目前在全国7个省份拥有26个弯头牧场,截止2018年底,奶牛存栏数为23万头。    

对于新乳业来说,与现代牧业合作不仅稳定了奶源,而且可以利用现代牧业的优势减少运输成本,快速发展低温巴氏奶。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新乳业也试图入主辉山乳业,但第二轮竞标时落败。从上述动作可以看出,上市之后的新乳业扩张步伐更大,速度更快。

最新的荷兰银行年度全球最大乳制品公司调查显示,2018 年,乳制品行业发生了 111 宗交易,略低于去年的 127 宗交易。但截至 2019 年中期,乳制品交易数量已达 85 个。借助行业并购的大趋势,新乳业或将进入二轮并购的后半场。

03

卡位低温奶,新乳业“错位发展”

目前在国内乳制品行业,常温奶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局势,为了与巨头形成错位竞争,区域性乳企一般主打低温奶市场,新乳业从2010年后便明确了“新鲜战略”,主打低温奶。

但之前一直是常温奶的天下,低温奶主要是各地方乳企占山为王。随着消费升级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低温奶开始获得消费者的关注。据尼尔森预计,近三年内中国鲜奶市场正以18.5%的复合增长率发展,到2021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0亿元。

也就是说未来几年,新乳业有望借助此前的布局快速发展,这也使新乳业的股价在上市之初5.39元/股曾一度涨到22.93元/股。不过到目前为止,新乳业的股价有所回落,这可能与中国整个乳制品行业有关。根据农业部公布的主产省生鲜乳价格来看,七月原奶价格同比涨幅已超过6%,由于奶牛存栏量下降,预计1-2年内仍存原奶价格上升的可能。成本上涨必然会影响毛利率和净利率,这也是新乳业参股现代牧业的原因之一。

对标国外,美国的迪安食品与新乳业的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是从非乳业入局,靠并购做大,以低温奶为主,是一个区域巴氏奶品牌的集合。刚开始发展时,迪安食品曾借助并购迅速扩张,到2007年其旗下便有65个品牌,收入也从1997年的18亿美元成长为2008年125亿美元,这使股价在1996年到2007年增长近10倍。虽然之后股价和业绩都有所回落,但这背后是其将新利润增长板块的WhiteWave剥离,迪安食品上市主体中只剩下萎缩的普通巴氏奶业务。

与迪安食品不同的是,我国巴氏奶现在处于发展初期,不存在萎缩的可能,这是新乳业的优势。

新乳业的劣势在于其目前除了新希望品牌外,其他品牌并不出名,仍然以区域性企业、区域性品牌为主发展。而迪安食品却有意培养品牌化、差异化产品,先后收购WhiteWave、Horizon Organic、Alpro 等公司。

此外,随着常温奶增速越来越慢,很多企业都开始加码抢占低温赛道,比如来自新西兰的恒天然就在今年推出一款名为“鲜牛乳”的巴氏鲜奶,国内众多知名乳企也开始抢滩。各方摩拳擦掌,好不热闹。与这些企业相比,新乳业并不是很知名,不占优势。

市场份额不大是新乳业面临的另一个挑战,虽然目前低温奶发展速度很快,但由于低温奶的市场教育还不够,导致消费者对其认知存在差异。 

还有一点是冷链体系的建设。目前我国一二线城市低温奶已经是市场红海,而三四线城市冷链体系不完善,因此新乳业低温奶发展仍存一定难度。而彼时迪安食品却拥有美国最大的液奶冷链到店配送系统。

(来源:知料财经的财富号 2019-08-15 19:38)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