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不仅是一座物产丰富、风景秀丽的“园林之城”,更有“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说法,也因此被称为“绸都”。唐宋时期,苏州就已经成为了全国丝绸纺织中心;到了明清时代,苏州纺织的丝绸作为皇家垄断的重要手工业品远销海外,成为了中国在欧洲的象征之一。到了今天,丝绸已经不再处于东西方国际贸易中的中心位置,但苏州仍然是我国现代纺织业最重要的生产基地。

而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作为苏州市的第二中心,盛泽镇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首富镇”,这里诞生了2家中国500强企业:恒力集团和盛虹集团;培育的上市公司有四家:南极电商、东方市场、德尔未来和恒力股份。

今天的主人公陈建华,便出生于“丝绸之乡”苏州吴江区盛泽镇。由于家境贫寒,13岁便辍学打工。苏州由于悠久的园林历史,陈建华首先想到的是学习当一名泥瓦匠,但一次摔伤结束了他短暂的瓦匠生涯。

但是命运的玩笑挡不住强者前进的脚步,陈建华开始从事废品回收行业。起初陈建华什么都收,当时的纺织国企普遍存在着管理粗放,废品率高的问题,这让陈建华嗅出了其中的商机。于是他骑上自行车,从收购工厂的废丝开始,逐渐开始经营白厂丝生意,并将业务逐渐拓展到了全国。在不懈努力下,陈建华在20岁时就赚到了200多万。在那个年代,“万元户”是对富人的一个标准称谓,而当时苏州的平均工资只有200多元,人均储蓄也只有1000多元。

虽然早早便积累下了可观的财富,但陈建华的故事才刚刚开始。1994年,在经过八十年代末的经济危机之后,当时的绝大部分集体企业已经奄奄一息,下海创业的浪潮正在袭来。陈建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收购濒临破产的吴江化纤织造厂,从贸易进军生产领域。

但这次收购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顺利,收购一家集体企业除了经济问题,还存在着很多意识形态方面的障碍。当时的“苏南模式”意味着乡镇政府主导着集体企业的经营权,而镇政府似乎并不想将企业卖给个人。最后陈建华拿出自己的两百多万,又筹借了一百多万元,最后以三百六十九万的价格收购了这家工厂。

而此时的吴江化纤织造厂除了亏损严重,还有拖欠工资的问题,员工纷纷离开。为了走出困境,陈建华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他先是结清了全部拖欠的工资,规定每月15号发工资,稳定军心;然后实行“不担保、不欠债、不进亲戚朋友”的“三不”原则,避免管理弊端;最后,对于原料进口和产品销售严格把控,保证公正廉洁。此外,陈建华进行设备升级改造,他先是将原有的梭织机换成1200锭网络车,之后又引进喷水织机、整浆并等国际先进设备,大幅度提高产能,织造厂由此步入正轨,企业次年便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000多万元。

陈建华的这一次成功收购,是改革开放早期的“苏南模式”,向九十年代的“能人模式”转型的典型代表,也充分说明了“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而真正让织造厂实现腾飞的,是陈建华对于市场机遇的准备把握。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内纺织行业产能过剩凸显,织造企业纷纷缩减生产。

但此时的陈建华审时度势,提出了“猫蛇论”。他认为,寒冬来临,企业不要像蛇一样,进入冬眠,而是要像猫一样,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这正是陈建华对周期性行业投资规律的清晰认识:对于周期性行业,行业景气度最低的时候,往往是最佳的入场时机。

于是,他抓住这一“逢低吸纳”的机会,大胆购买了500台国际先进的喷水织机,实现了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事实证明,陈建华的决策是正确的,市场回暖后,这批设备让织造厂的发展快人一步,获得巨额利润。

虽然正确的投资决策为陈建华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此时的陈建华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纺丝工业,而将目光瞄向了空间更为广阔的大化工。

2000年,陈建华切入涤纶产业,直接攻向高端的全拉伸丝。“掐尖”使得陈建华的长丝织造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连续八年位列行首。2003年,陈建华在完成一系列产业整合之后,给企业取名为“恒力集团”,标志着恒力走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之后,恒力又收购了苏州苏盛热电有限公司,并陆续投产了一系列新兴产能,企业的规模化经济开始显现。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呼啸而至,纺织行业陷入萧条。陈建华再次抓住机遇,大力拓展产业链。他先是力排众议上马了20万吨工业丝项目,采用世界最先进生产工艺,引进国际领先水平的生产设备,全力打造全球最大涤纶工业丝生产基地。而后又投产了60万吨化纤聚酯项目,让恒力集团的发展驶入快车道。

到了2011年,恒力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织造企业、最大超亮光丝和工业丝生产基地。他们将业务扩展到宿迁、南通、大连等地。此时的恒力已经有了“小台塑”之称。而事实上,陈建华也与王永庆私交甚好。王永庆,作为台塑的创始人,台湾乃至全亚洲的商界传奇人物。而对于大陆读者来说,更为熟悉的是王永庆的女儿,HTC的“雪姨”王雪红。

据说王永庆将陈建华夫妇当作子女一样看待,其他企业都从未参观过台塑的生产车间,只有恒力的人能进去亲身体验学习。陈建华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王永庆的崇拜,并声称台塑就是恒力的榜样。

2008年经济危机让恒力实现跨跃式发展,也让他看到了现有产业单一、转型空间有限的弊端。织造下游是服装产业,上游是石化产业。不想被别人卡脖子的陈建华最终决定进军上游,由此开辟了一条越来越重的大化工扩张之路。

首先,要改变从日韩进口涤纶主要原料PTA的依赖。寻找生产基地期间,正值大连长兴岛招商。陈建华初到这里,岛上只有一条小路,没水没电,手机信号时有时无。但他看到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做精细化工区位条件得天独厚。不仅是PTA,还是未来PX的理想生产基地。

2010年1月25日,恒力集团与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约,投资260亿元在大连长兴岛建设石化产业基地。

在长兴岛上,恒力集团在2年间填满了3平方公里的海面,并且建设了全球产能最大的PTA工厂,原本为岛屿的长兴岛如今已经和陆地连在了一起。如此顺利的过程让外界也有些吃惊。

这个项目的推进过程中,长兴岛管委会招商6天后,陈建华便前往大连完成了考察,14天后签署协议,3个月完成奠基,6个月完成全部采购,7个月设备安装完毕。

如同坐上火箭的项目进度,让人很难不去想象其中微妙的政商关系。时任辽宁省省委书记王珉,在出任前正是江苏省副省长、苏州市市委书记。而恒力石化成立之后,王珉更是先后至少五次到恒力石化调研,省委书记如此频繁到同一企业调研,重视程度之高并不多见。

2015年,全国掀起反腐大潮。2016年3月4日,此时已经调任中央的王珉被立案调查。因为交往过密,随后陈建华也被带走协助调查,失联时间长达一个多月。此时的陈建华已经是苏州首富,而苏州前首富,金螳螂的实控人朱兴良也曾因为季建业案被带走调查,但后来检察机关并未公布调查结果,此后朱兴良淡出商界。而在陈建华的家乡盛泽,当时的人们相信陈建华“没犯什么大事”,“也许过不了多久就能放出来”。最终陈建华安全落地重掌恒力集团,外界的顾虑也就此打消了。

2012年9月,恒力一期440万吨PTA项目正式投产时,PTA行业却陷入了产能过剩。龙头企业掀起血腥的价格战,甚至有企业投产即破产。面对如此困境,陈建华的选择依然是在危机中扩张,上马二期项目,建成全球单体产能最大、工艺最先进、综合配套最全的PTA工厂之一,至少获得成本和品质上的优势。

不仅如此,恒力还抛出更为惊天的大手笔,启动耗资740亿元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直接攻上游,深耕全产业链。与主流合股建厂相比,恒力则是自己掏巨资,风险也自担。对于石化企业来说,规模就是王道,没有规模,其他都是空谈。所以,即使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陈建华也不想错过战略布局的最佳黄金期,抢占核心资源。

不过,炼化项目有了产出,让恒力资金压力缓解不少。2018年,恒力石化从由国开行大连市分行牵头的银团获得390亿贷款支持;2017年恒力借壳上市,从资本市场融资70多亿。从而解决了恒力在融资端的问题。

更关键的是,总投资1500亿的大连长兴岛恒力石化产业园正在逐步基本建成,在建项目全部投产后,产业园将实现年产值3000亿元,利税650亿元。

市场端也显示出利好。近两年,我国PX缺口都在1400万吨以上,虽然今年恒力与浙江石化两大项目投产,但仍有600万吨缺口,至少2020年以前,恒力都会站在高点享受超额利润。经过上一轮洗牌,PTA目前是寡头统治,恒力的高产能高品质会带来丰厚的利润。

2018年,恒力集团的营业收入达到3717亿元,同比增长20.7%,位列世界500强第235位、中国企业500强第51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9位。上市公司恒力石化实现营收600亿元,同比增长26%;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34%。

2018 年 12 月 15 日,恒力炼化项目启动了常减压等装置的投料开车工作后,于2019年3 月 25 日成功一次性打通了炼厂生产全流程,顺利产出汽油、柴油、航空煤油、PX 等主要产品,并于 5 月 17 日圆满实现项目的正式全面投产,也创造了全球业内建设速度、开车速度与投产速度最快的行业奇迹,集中体现了恒力速度与恒力品质。

2019年8月10日,恒力石化中报正式披露,营业总收入423.33亿元,同比去年增长60.04%,净利润为40.2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13.62%,环比一季度增长700%,远远超出超出市场预期。而据券商分析师估计,今年有望实现百亿利润,而百亿利润很有可能只是恒力石化的开始。

高预期下,是市场对于恒力石化产业一体化优势的认可。而在未来几年中,这种优势会在业绩上得以释放。

在过去近2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石化行业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扩张,民企在其中的位置,从产业链的下游逐步向上游延生。20多年前,民企掀起了一股进军石化产业的热潮。不过,当时民企所进入的领域主要聚集在化工行业,以及规模200万吨以下的小炼化产业。千万吨级别以上的炼油一体化项目从四五年前才真正对民企开放,而恒力正是这第一批吃到螃蟹的巨头。

恒力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营大炼化的发展史。从最开始的纺织到聚酯,再到PTA、PX,再到最终的芳烃和石油,每一步都是艰难的。民企不仅要面对的是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还要和国企抢饭吃,面对“国退民进”的指责,压力可想而知。

但在这一波民营大炼化的浪潮中,恒力并不是唯一的玩家。据统计,未来三到五年内,会有9000亿资金注入炼化行业,竞争可能蔓延至最上游的石油开采。

去年9月,恒力已经被报道有意接管华信的阿布扎比陆上石油区块权益,而最终花落与其关系良好的振华石油。当时恒力正全力冲刺炼化项目,无力顾及其他。不过,这并不代表恒力没有进入石油开采的野心。恒力官网上,能看到与中东和俄罗斯的石油公司良好互动,完全有未来加深合作的基础。

同样的竞合关系也会向下游蔓延。在加油站行业,中石油和中石化占比过半,并已经牢牢占据住城区、高速等高毛利区域,销售格局已经趋于稳定。而恒力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化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成品油销售等方面展开业务合作。

除此之外,成品油出口也是民营炼化的一条出路。2019年,国家成品油出口配额下放力度增强,年度出口量将再上新高度。鉴于国内炼化过剩的局面,民营炼化项目未来拿到成品油出口配额的难度应该不大,政府部门应该会鼓励他们出口成品油。而且从恒力的地理位置来说,成品油出口也是比较便利的。恒力的一体化工厂自带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就是政府建设并无偿划拨给公司的。

但无论如何,大炼化这潭水仍然深不可测,里面不仅有两桶油这样举足轻重的共和国亲生子,也有巴斯夫、美孚这样老谋深算的国际巨头。至于以恒力为代表的民营炼化新贵,更多的困难和更广阔的天地正在等着他们。

(来源:A股内参的财富号 2019-08-25 21:59)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