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个奇幻的时代,至少从以前的科幻电影来看是这样的,那些曾被认为是遥不可及的科技产品都一件件从设想变成实物,无人驾驶就是一个例子。

随着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发布,自动驾驶重视程度再一次被提升。9月22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正式揭牌,百度、海梁科技、深兰科技拿到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

这意味着,无人驾驶车辆不仅可以在开放道路进行载人测试,也可以进行商业化运营探索,全国无人驾驶商业化应用迈出关键一步。

受此消息影响,无人驾驶概念板块在9月23日沪指失守3000点背景下,逆势大涨逾2%。其中,威帝股份华阳集团模塑科技中威电子等个股领涨。

但这意味着无人驾驶的春天就要来了吗?

中国有望成为最大的无人驾驶市场

无人驾驶发展至今,全球已有多家企业审布在2020年前后推出无人驾驶汽车。

在全球知名企业中,谷歌、特斯拉、英特尔、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丰田、京东、华为、通用以及长安等均已涉足无人驾驶领域,包括自己研发以及投资无人车创业公司。

谷歌则是最早入局无人驾驶领域的科技巨头,2009年便开始涉猎该项技术。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的测试中,谷歌旗下“Waymo”车辆可在没有人类司机干预、不更换轮胎的前提下平均行驶5596英里。

百度已在全国范围内获得共计百余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也是国内获得牌照最多的企业。面对增长乏力的核心业务,百度已经孤注一掷,“All in”无人驾驶,而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核心能力来自于其Apollo(阿波龙)平台,此外,华为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首次以Tier1的定位亮相,展出了MDC、智能互联、mpower、华为云、三类传感器等配套解决方案,彰显华为进军汽车电子的雄心。

还有一汽、上汽、长城、北汽、长安5家车企已展示了配备初级阶段辅助驾驶、低速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测试样车。

另从产业链情况来看,国内企业在自动驾驶系统、高精度地图、通信模组等方面正多路推进,其中不乏A股上市公司。

首先是四维图新,该公司是国内第一家获得甲级导航电子地图资质的公司,就在9月22日晚间,其宣布将与宝马汽车公司签署TLP框架协议,为宝马集成、分析和处理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

千方科技则在2018年与百度Apollo基于自动驾驶量产车型开展深度技术合作,今年5月,阿里以36亿元入股千方科技,并持股15%,成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其后,千方科技与阿里云在智能交通和边缘计算领域达成全面深度合作。

还有一家德赛西威在360度高清环视、全自动泊车、驾驶员行为监控及身份识别系统等产品均已量产;此外,德赛西威还在2018年与英伟达、小鹏汽车签订L3智能驾驶系统合作协议,预计于2020年量产。同时,该公司还布局了5G通讯技术,且在今年3月就收购了德国ATBB天线公司,借此布局车联网。

从市场规模来看,据预测,自动驾驶汽车的全球市场份额需要花15-20年时间达到25%,预测数据显示,到203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2100万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目前,国内无人驾驶汽车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2015年,国内智能驾驶的渗透率为15%,其中绝大部分为低级别的自动驾驶,对应的市场规模为353亿。

之后,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发展,2016年中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达到了490亿元,同比增长38.8%,2017年同比增长39%。

庞大的汽车销量和消费者对科技的需求,中国有望成为最大的无人驾驶市场。

无人驾驶的春天仍有些远

无人驾驶汽车一定会实现,这大约已经是该领域内所有从业者的共识。不过目前的现实仍旧很残酷。

首先是无人汽车目前的实用性。即使强大如谷歌,深耕了10年的时间也没能够将该技术完全落地。

另一个案例是百度。根据媒体体验后的描述,百度的“阿波龙”无人汽车即使行驶在无人的道路上,其正常运行速度也不会超过10km/h,一段800米的距离共行驶了9分钟。

另外。截至2018年年底,百度自动驾驶路测总里程数为18093英里,虽然在国内已经是难逢敌手的程度,但相比谷歌旗下Waymo的上百万英里的测试数据,差距仍旧明显。

研究报告表明,带有公路和交通堵塞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将率先上路应用;到2022年,带有城市自动驾驶模式汽车上路;2025年之后,完全无人驾驶汽车才会大量出现,量产则要花费更久的时间。

另外从近几年频繁发生的无人车事故来看,无人驾驶的可靠性还有太多部分值得商榷。

在无人汽车的支持者看来,无人车上路能够显著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超越人类的感知力让它可以在不到一毫秒的时间内刹车,而人类驾驶员需要一秒左右的时间。

美国《科学》杂志的调查指出,无人车由于采用自动驾驶系统,有望让交通事故数量减少90%,降低车祸死亡率99%,提高交通效率40%,节油30%。但这种情况必须是所有车都自动驾驶,否则交通秩序就会更乱。

而且“比人类强”其实是个很低的标准,无人车必须“不出错”才能达到人类预期。当前的无人汽车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就拿Uber来说,其生产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事故。2017年一辆Uber自动驾驶车辆卷入车祸中,当时由于另一辆车的司机未能让开,撞上了Uber使用的一辆沃尔沃XC90汽车,导致Uber车辆侧翻,所幸无人员伤亡。

而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汽车则发生过两次死亡车祸,分别是2016年1月中国特斯拉车主追尾身亡以及同年5月美国特斯拉Model S车主与卡车相撞身亡。

对于这两次事故,特斯拉发表声明:事故发生之时,自动驾驶处于开启模式。当时,全球对无人驾驶的质疑声一度达到了顶峰。

此外,目前在无人汽车技术领域较为领先的谷歌Waymo也曾在2016年发生过事故。事后谷歌方面发布声明,巴士司机没有责任,但也没有明确说明无人车发生碰撞的具体原因。

这么看来,无人驾驶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春天的脚步仍有些远。就目前的技术来说,无人驾驶从“探索期”到“产品孵化期”的阶段会非常漫长。

但是,万事开头难,没有今天商业化应用的落地,何以有日后的量产?这也首张自动驾驶牌照落地的意义所在。

免责声明

本文由投资顾问:张槟(执业编号:A0740618100005)进行编辑整理,仅代表个人观点,任何投资建议不作为您投资的依据,您须独立作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请您确认自己具有相应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及风险承受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所涉及个股仅作案例分析和学习交流,不作为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来源:时金投资的财富号 2019-09-23 20:26)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