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AI、IoT、5G等ICT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云计算市场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各大公有云服务商纷纷推出新产品,拉动公有云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全球公有云市场已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格局,但增速依然迅猛。
招商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余俊在进门财经路演时认为,国内云市场发展尚处于导入期,云产业链具备长期高成长性,行业目前有拐点向上投资机遇。
一、5G时代,云计算迎来新风口
云计算是对传统IT模式从底层硬件到业务模式的颠覆,传统IT市场具备万亿级市场空间,目前云计算收入占IT支出占比尚小,渗透率较低,未来空间较大。
短期受到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云巨头资本开支增速有所波动,国外云巨头资本开支从2018年Q2开始回落,但是从2019年Q2开始,增速有所回暖,同比上升6.2%,我们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全球云巨头资本开支有望逐步恢复,带动云产业链逐步重回高增长轨道。
国内云巨头资本开支增速的回调始于2018年Q3,从2019年Q2开始由正转负,目前国内主要云巨头资本开支尚未看到明显回暖情况,拐点尚需观察。
从长远来看,云计算具备高成长性,尤其是进入5G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向人工智能+万物互联过渡,产业重心将从“端”转“云”,以云端为核心逐步向管+端推动,云计算有望迎来发展新风口。
1、云计算为当前最具影响力产业
云计算为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产业,赋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按照传统的IT部署模式,企业要购买服务器、存储等,服务器还要装系统、中间件、应用等,然后再去调试,同时企业还要自建或者租用数据中心等,投入巨大。
而云计算则是对传统IT模式从底层硬件到业务模式的颠覆,改变了核心芯片、网络体系、硬件体系、软件模式、IT服务等。
对外提供按需分配、可计量的IT服务。在社会应用端,云计算赋能实体经济的发展,带动智能制造、车联网、智能家居、公共服务、远程教育等的发展,有力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包括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种。IAAS云服务属于“重资产”的服务模式,主要提供IDC、基础架构硬件和软件资源等,需要投入较大的基础设施资源,以及积累长期的运营经验。
PAAS云服务可以看成未来互联网的“操作系统”,与IAAS服务相比,PAAS服务是云计算技术研发和创新最活跃的领域,能对应用开发者形成更强的业务粘性,PAAS服务的重点在于构建紧密的产业生态;SAAS云服务主要是向客户提供基于Web的软件。
云计算是对传统IT模式的颠覆,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条。从产业链来看,IAAS层的参与者主要包括软硬件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网络运营商、IDC服务商以及创业公司,IAAS云市场的竞争是资本、品牌、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综合实力的竞争。
PAAS层的参与者主要是各大平台运营提供商,包括亚马逊AWS、阿里云、微软Azure、谷歌GCP等,PAAS云市场的竞争主要是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更强的技术能对应用开发者形成更强的业务粘性。
SAAS层的参与者包括各类传统企业软件巨头和新兴SAAS厂商等,SAAS云计算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2、全球云巨头资本开支增速逐步回暖
全球云巨头资本开支增速逐步提升,有望重回快速成长轨道。全球云巨头资本开支增速从2015年Q2开始下滑,2015年Q4开始触底反弹,历经12个季度的快速增长,2018年Q1和Q2增速达到顶峰,增速分别达91.9%、62.6%。
从2018年Q2开始,受到宏观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增速开始回落,云厂商相继下调资本开支指引,2019年Q1,云巨头资本开支增速同比下降17.9%,而进入2019年二季度,云巨头资本开支增速有所回暖,同比上升6.2%。
细分来看,亚马逊、谷歌、苹果、微软资本开支增速均有所提升,分别从2019年Q1的6.2%、-36.5%、-47.3%、-12.6%提升至9.8%、11.8%、-0.1%、1.8%,我们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全球云巨头资本开支有望逐步恢复。
国内云巨头资本开支增速短期有所下滑,但国内尚处于云计算发展初期,未来增长潜力较大,长期有望维持高景气度。
本轮国内云巨头资本开支增速的回调开始于2018年Q3,随后资本开支增速持续放缓,到2019年Q2由正转负,增速开始下滑,目前国内主要云巨头资本开支尚未看到明显回暖情况,拐点尚需观察。
长远来看,云计算依旧具备高成长性,尤其是进入5G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向人工智能+万物互联过渡,云计算有望迎来发展新风口。
1到4G主要是面向消费者,5G需要支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两大类业务,体现高速率、大连接、低时延三大技术特点,对比4G而言,体现出10-100倍的能力提升。
5G主要包括三大应用场景:1)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聚焦对带宽有极高需求的业务,比如高清视频、VR、AR等;2)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聚焦时延极其敏感的业务。
例如自动驾驶、工业控制、移动医疗等;3)大规模机器通信(mMTC),聚焦对连接密度要求较高的业务,例如智慧农业、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5G万物互联时代,产业重心将从“端”转“云”,以云端为核心逐步向管+端推动。
5G时代,大量的数据需要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边缘计算与云计算互为补充,协同发展,共同打造万物互联时代。边缘计算提供了对于计算服务需求较快的响应速度,主要是专注于局部,对实时数据进行处理。
而云计算中心云主要负责大规模深度数据处理,云计算可以将大量边缘计算无法处理的数据进行存储与处理,同时加强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并反馈到终端设备,有助于增长局部边缘计算的能力。
云计算正加速成为提供IT资源的新方式,渗透率持续提升,未来发展空间较大。根据Gartner统计,全球云计算收入占IT支出占比不断提升,从2009年的1.00%不断提升至2018年的4.7%,同时云计算收入增长率远高于同期IT支出增长率,这种趋势在我国发展更加明显,IT支出正在不断向更为高效的配置方式转变。
二、深度复盘全球公有云市场变迁史
我们深度复盘了全球公有云市场变迁史,全球公有云市场逐渐从百花争鸣步入到寡头垄断时代,我们认为公有云竞争的本质为研发实力的竞争,公有云市场马太效应显著,互联网公司具备较强竞争实力,而设备商、运营商、小公司等在公有云领域竞争实力较弱,专攻混合云以及向云托管服务商转型为发展方向:
1)硬件设备商:云业务与传统业务“左右手互搏”,打造混合云为发展方向
硬件设备商由于受到传统业务的束缚,在云计算的发展中处于“左右手互博”的尴尬境地,云计算的发展将对其传统业务造成冲击,造成硬件设备商在转型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阻力,如硬件设备商惠普已退出公有云市场。
2)运营商:缺乏研发和运营能力,逐渐退出公有云市场
运营商如Verizon、AT&T、CenturyLink等核心问题在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服务能力
等,在公有云市场的竞争中逐渐失败,并逐渐退出公有云市场。
3)小公司:缺乏资金和研发能力,逐渐转向为云托管服务商
小公司在资本、品牌、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竞争实力均较弱,随着公有云竞争的加剧,公有云价格战的持续展开,小公司亏损加剧,同时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撑云计算巨大的研发支出、基础建设支出、销售支出等,逐渐退出公有云市场,转型为云托管服务商。
4)互联网公司:“先发优势+研发实力”抢跑云市场,“高粘性软件应用+研发实力”持续追赶
亚马逊主要从IAAS层切入云计算市场,具备先发优势,抢先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并通过在PAAS层不断地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获取了较强的客户粘性。
微软云的发展战略是通过免费升级Windows10来培育潜在云服务客户,同时强化PAAS层的技术研发和SAAS层(Office365、Dynamics365等)的应用布局,以实现与IAAS层的相互导流。
谷歌云的发展思路是强化PAAS层技术和SAAS应用群,并持续发力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和PC操作系统ChromeOS以培育潜在云客户。以实现与IAAS层的相互导流。
我国云计算市场尚处于产业导入期,格局未定,对标全球云计算发展史,我们预判未来国内云市场也会走向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华为云有望四分天下。
阿里云在国内具备先发优势,同时阿里云在PAAS层进行了大量技术研发与创新,具备高客户粘性,目前占据国内最大市场份额,叠加国内政策导致国外云计算厂商入华面临较高壁垒,我们认为未来阿里云在国内公有云市场龙头地位有望持续强化;腾讯云基于社交和游戏基础,结合自有生态打造差异化竞争。
金山云背靠WPS在政企市场发力,同时拥有西山居游戏和小米生态等,持续为IAAS导流;华为于2018年底进行架构调整,重组了“Cloud&AI产品与服务”,2019年一季度又将IoT、私有云团队合入CloudBU,华为“CloudOnly”战略落地,在2019年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发布了Atlas900(全球最快AI训练集群)和基于昇腾的华为云EI集群服务,大力发展AI+云,未来将以打造混合云为核心战略。
1、全球公有云市场马太效应显著,AWS一家独大
全球云计算市场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前期积累阶段(1960-1999年):在20世纪60年代便有了云计算的雏形,在前期积累阶段,虚拟化、网格、分布式、并行等技术逐渐成熟,云计算的概念日益形成,云服务的技术和概念得到了积累;
二、初现阶段(1999-2006年):在云服务初现阶段,SAAS和IAAS云服务出现,并被市场接受;
三、形成阶段(2006-2009年):云服务的三种服务模式全部出现,电信运营商、IT企业、互联网企业纷纷推出云服务;
四、快速发展阶段(2009-2015年):云服务种类日趋完善,种类日趋多样化,传统企业开始通过自身能力扩展收购等模式,投入云服务;
五、日渐成熟阶段(2015年至今):通过深度竞争,逐渐形成主流平台产品和标准,产品的功能比较健全,市场格局相对稳定,云服务进入日渐成熟阶段。
我们梳理了从2009年到2018年共十年的GartnerIAAS魔力象限,筛选出典型公司,根据公司在IAAS魔力象限所处的位置进行打分进而画出其分数曲线,并依此可以看出公有云市场不同类型竞争者竞争能力的变化。
一、运营商:运营商Verizon的分数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在公有云市场竞争中能力不断变弱。运营商如Verizon、AT&T、CenturyLink等由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服务能力等,在公有云市场的竞争中逐渐失败,并逐渐退出公有云市场。
二、小公司:规模较小的云计算提供商Rackspace的分数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在公有云市场竞争中能力不断变弱。
小公司在资本、品牌、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竞争实力均较弱,随着公有云竞争的加剧,公有云价格战的持续展开,小公司亏损加剧,同时没有足够的资本去支撑云计算巨大的研发支出、基础建设支出、销售支出等,逐渐退出公有云市场,转型为云托管服务商。
三、硬件设备商:硬件设备商IBM的分数曲线呈波浪形发展,在公有云市场的发展不够稳定。硬件设备商由于受到传统业务的束缚,在云计算的发展中处于“左右手互博”的尴尬境地,云计算的发展将对其传统业务造成冲击,造成硬件设备商在转型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阻力,如硬件设备商惠普已退出公有云市场。
四、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企业亚马逊、微软、谷歌的分数曲线均向右上方倾斜,在公有云市场中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
1)电商:亚马逊在公有云市场一家独大,分数曲线位置最高,展现出亚马逊在公有云市场强大的竞争实力。亚马逊是一个电商,其业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为了业务的发展需要进行较多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在闲时就会造成基础设施的闲置与浪费。
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亚马逊主要从IAAS层切入云计算市场,具备先发优势,同时亚马逊具有较强的资本、品牌、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能力,在马太效应显著的公有云市场,抢先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
亚马逊并不是最早提出云计算的公司,Oracle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WebPC的概念,企图将用户对微软客户端的需求降低到最少,但是由于当时体验较差、价格优势不明显、上网价格高、并且PC客户端的大部分软件在互联网上没有相应的服务等原因,WebPC失败了。
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以Google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迅速崛起,为了挑战微软的商业模式,Google开始提供替代各种客户端应用和服务的在线服务,逐渐将原本运行在用户自己本地计算机上的各种应用软件搬到服务器端。
Oracle和谷歌最初为了挑战微软客户端的商业模式,试图从SAAS层面切入云计算,而亚马逊则是从IAAS层开始发展云计算,抢夺了IAAS云市场的先发优势,并通过在PAAS层不断地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获取了较强的客户粘性。
2)软件提供商:微软目前在公有云市场中占据第二的市场份额。微软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提供商,在PC互联网时代稳居霸主地位,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裂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License软件市场逐渐萎缩,同时微软错失移动互联网时间窗口,微软逐渐失去霸主地位。
2014年起,纳德拉就任微软新CEO,明确提出“云第一,移动第一”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Azure、Office365、Dynamics365等PAAS和SAAS云服务,2017年,随着人工智能成为未来的主流方向,微软再次调整重点,将"云第一"作为下一步的重点战略。微软云的发展战略是通过免费升级Windows10来培育潜在云服务客户,同时强化PAAS层的技术和SAAS层的应用布局,以实现与IAAS层的相互导流。
3)搜索引擎:谷歌目前在公有云市场中占据第三的市场份额。谷歌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从2006年首次提出“云计算”概念,并开始布局云业务,直到2016年才开始着重发力云计算。
谷歌云的发展思路是强化PAAS层技术和SAAS应用群,并持续发力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和PC操作系统ChromeOS以培育潜在云客户。以实现与IAAS层的相互导流。
我们梳理了从2009年到2018年共十年的GartnerIAAS魔力象限,并以颜色从浅到深表示公司在魔力象限中的地位,从进入魔力象限里面的公司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公有云行业格局的变化。
2、云计算市场竞争激烈,运营商占据领导者象限
在2013年以前的Gartner魔力象限中,存在较多云计算公司,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竞争者主要由运营商、亚马逊、硬件供应商、IT服务商和小公司构成,软件供应商尚未出现在魔力象限中,而领导者象限主要由运营商占据。
2009年到2013年为全球云计算快速发展阶段,传统公司纷纷布局云计算,同时涌现了大量的小型云计算公司,而全球云计算巨头亚马逊在当时云计算收入规模尚小,系统规模较弱,2013年以前AWS云计算收入并入非零售业务收入,而这部分收入同时包含各种和市场活动相关的其他杂项收入、网站广告收入与合作发行信用卡的相关收入,2009年非零售业务收入仅为6.53亿元,2013年这部分收入增加到25.23亿元。
对于运营商而言,运营商在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方面占据优势地位,以Verizon为例,Verizon在2010年便拥有了遍及世界35个国家的超200个传统数据中心,同时2010年以前,运营商Verizon的收入已经连续几年超千亿美元,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2013年以前运营商相继布局云计算,并占据Gartner魔力象限的领导者地位。
3、云计算三分天下趋势逐渐显现
2013年为云计算技术逐渐成熟的转折之年,PAAS和SAAS均成为行业主流,运营商、硬件供应商、小公司在魔力象限中的地位均开始下降,软件供应商微软首次进入魔力象限,亚马逊AWS从2011年起连续3年位于领导者象限。
运营商Verizon在2013年Verizon收购云计算提供商Terremark,推出VerizonCloudCompute和VerizonCloudStorage,但是由于技术能力的不足,Verizon在2013年以前没能力开发自己的云计算软件,只能选择第三方的软件平台和管理工具,使得VerizonCloud从2011年到2012年一直是beta状态。
而到2013年VerizonCloud正式推出的时候,OpenStack、开放式API兴起,而Verizon又没有技术能力构建开放式API标准,从2014年开始Verizon不再强调其公有云业务,2016年则宣布彻底关闭公有云服务。
2014年谷歌开始进入魔力象限,微软上升为领导者象限,亚马逊连续4年位居领导者象限,运营商和小公司的地位依旧在下降。
从2012年开始,亚马逊AWS、谷歌、微软的云产品价格战全面爆发,相继不断下调云服务的价格,随着价格战的竞争加剧,运营商在云计算数据中心成本方面的劣势逐渐体现。
2015年,亚马逊、微软、谷歌三分天下的趋势基本初步出现。
4、公有云步入寡头垄断时代
到2018年,GatnerIAAS魔力象限公司仅剩下六家,AWS连续八年位于最高领导者象限,微软连续五年位于领导者象限,谷歌首次进入领导者象限,阿里巴巴、Oracle和IBM均位于特定领域者象限。
从竞争格局来看,亚马逊AWS占据全球IAAS云服务市场近半份额。根据Gartner的数据,亚马逊AWS在IAAS云服务市场的份额从2015年的39.80%提升至2018年的47.8%,排名后面四位的微软Azure、阿里云、谷歌云、IBM云2018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5.5%、7.7%、4.0%、1.8%,四者之和仅为29.0%,远小于亚马逊AWS的份额。
5、国内云市场处于产业导入初期
从国内云计算产业生命周期来看,云计算市场仍然处于产业导入初始阶段,与美国相比,大约落后5年左右的时间。
美国2005年前云计算概念兴起,亚马逊在2006年正式推出AWS云计算服务,发展到现在,运营商、部分硬件供应商和软件供应商、小公司等基本退出云计算市场,云计算市场步入快速成长期,由亚马逊、微软、谷歌三分天下的格局基本确立。
我国云服务市场从2007年开始学习美国,处于对概念和技术消化吸收阶段,从2010年开始,以阿里云为龙头,一批互联企业开始向公有云发展,从2015年起,运营商、互联网公司、设备商、IT企业和创新云服务公司均参与进来,目前我国云市场尚处于导入期,市场格局还未稳定,竞争深化仍在继续 。
对比全球云计算巨头AWS和国内云计算巨头阿里云,受益于国内对国外云计算企业的政策限制,阿里云具备先发优势,已经在国内市场占据约一半的份额,但对比同为电商的云计算龙头AWS而言,阿里云仍落后约5年左右的水平。
从云计算的创立时间来看,阿里云比AWS晚了三年左右,但是阿里2009年成立到2011年的两年时间主要对内服务,直到2011年才阿里云官网才上线,开始大规模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
从收入来看,阿里云2018年收入为31.71亿美元,AWS从2013年开始披露AWS云计算收入,在2013年以前AWS云计算收入计入非零售业务收入,2013年AWS云计算收入为31.08亿美元,我们认为阿里云2018年的收入规模大约相当于AWS五年前即2013年的收入规模。
国内政策导致国外云计算厂商入华面临较高壁垒,拖延了国外云计算厂商入华步伐,同时也无法在国内直接参与云市场竞争,使得国内云计算厂商占据了先发优势。
对外企进入云计算这个领域,工信部持开放的态度,欢迎外资企业在遵守我国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与国内持证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核心的因素需要保证数据的安全自主可控,业务的经营主体是国内企业。
亚马逊、微软等云计算公司作为外资只能提供技术支持,不能参与实体运营,不能接触客户,不能掌握数据,业务经营方必须是内资具有经营许可的公司(公司必须拿到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和互联网资源协作服务牌照即云牌照)。
我国公有云市场与全球2013年之前的市场格局类似,市场参与者众多,包括运营商、互联网公司、设备商、IT企业和创新云服务公司等,目前阿里云虽然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
但华为云、金山云、腾讯云等公司也在快速发展中,华为云2019年Q1首次披露云业务业绩,拥有超过100万用户,金山云2019年Q2同比增长98%,同时背靠WPS和小米生态,拥有大量潜在的政企客户和新机遇。
同时,以字节跳动、美团为代表的的互联网企业也正在快速发展,5G时代新机遇下,市场格局有望重塑。
三、云竞争本质为研发实力竞争
我们复盘了典型公司公有云成长史,深度分析了典型公司竞争优势及劣势,我们认为云竞争本质为研发实力竞争,具备“先发优势+研发实力”的互联网企业率先抢占市场,逐步占据垄断地位。而追赶者通过“高客户粘性的软件应用+研发实力”有望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1、互联网公司:先发优势形成规模效应
亚马逊AWS:具备先发优势和技术能力,占据全球云市场半壁江山。
AWS为全球最大云计算平台,其连续八年被Gartner定位在“领导者”象限中,目前占据全球IAAS云服务市场近半份额。亚马逊于2006年3月14日正式推出亚马逊网络服务(AWS),提供IAAS和PAAS云服务。
亚马逊最早布局IAAS云服务,拥有先发优势,同时采取低价、以客户为中心等竞争策略不断积累客户,还通过不断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构筑起IAAS层和PAAS层高竞争壁垒,不断增强客户粘性,目前AWS在全球积累了超百万活跃客户和优质合作伙伴,打造了强大的云生态系统。
2、软件提供商:云竞争本质是软件的竞争
1)微软:大力布局SAAS和PAAS服务为IAAS导流
微软2010年正式发布WindowsAzurePAAS云平台和构建IAAS云服务的基础性工具,从2014年开始明确向云计算全线转型,微软股价走势出现拐点,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17年,微软再次调整重点,将"云第一"作为下一步重点战略,重点布局云计算和AI。
2018年微软积极向云+AI转型,云服务实现快速增长,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微软云发展战略是一方面通过免费升级Windows10来培育潜在云服务客户,一方面通过SAAS服务、PAAS服务与IAAS服务的相互导流来带动云服务使用量,打造差异化竞争。
2)Google:大力发展云服务,投资130亿美元大建数据中心
Google2006年首次提出“云计算”概念,2008年推出PAAS云服务APPEngine,直到2016年开始着重发力云计算,自2018年起,谷歌大力发展云服务,斥资上百亿扩张数据中心。
谷歌云服务包括GoogleCloudPlatform(IAAS+PAAS)以及SAAS应用软件GSuite等,谷歌的云计算策略为强化PAAS层和SAAS应用群,持续发力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和PC操作系统ChromeOS来培育云客户。
3)Oracle:公有云业务发展放缓,转型压力较大
Oracle于2011年推出公有云业务,Oracle的核心业务为软件及数据库,做PAAS层具备一定的基础,Oracle云目前提供IAAS、PAAS和SAAS的云服务,发展重心主要集中在PAAS和SAAS领域,通过PAAS层数据库产品及SAAS层各种应用挖掘客户,总体上产品较为单一,竞争优势不明显。
4)Vmware:战略退出公有云,专注私有云领域
VMware在云计算市场的发展途径为“退出公有云,保留混合云,专注私有云”。VMware公司做虚拟机起家,于2014年推出公有云业务,并于2017年正式放弃公有云业务,宣布与AWS在混合云展开合作。
3、设备商:进军云市场阻力重重
1)IBM:大力发展面向企业的基于PAAS的混合云和私有云
IBM从2007年开始布局云计算,2017年IBM将Bluemix改名为IBMCloud,将IBM在云端开发的所有产品将统统归入到这个新品牌旗下,2019年2月12日,2019IBMThink大会举行,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GinniRometty强调了IBM数字化重塑2.0计划,并重点提及了混合云的重要性。
2019年7月,IBM以340亿美元完成了对软件公司红帽(RedHat)的收购,战略重点开始转向混合云。
2)HP:浅尝辄止云计算,知难而退坚守优势行业
惠普于2011年发布公有云服务,于2015年10月正式关闭惠普Helion公有云服务惠普,于2015年11月正式拆分为惠普企业(HPEnterprise)(也称为慧与公司)和惠普公司(HPInc.)两家上市公司,慧与以代码“HPE”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拆分以后的惠普企业着力发展云计算解决方案,但是营收和净利润表现均不如前,而惠普公司则着力生产打印机和PC个人电脑。
4、运营商:缺乏技术开发和运营能力
Verizon:试水云计算,曲折前行,高开低走
Veizon于2009年推出了云计算业务,并于2016年关闭了公有云业务。Verizon退出IAAS,主要是由于不具备技术创新能力,保留PAAS和SAAS主要是由于这两种服务模式具备更明显的路径依赖和更多的市场机会。
四、对标海外云市场,预判国内公有云格局
我国云计算市场尚处于产业导入期,格局未定,对标全球公有云发展史,我们预判未来国内云市场会呈现寡头垄断竞争格局,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华为云有望四分天下,其他竞争者将逐步转型或者退出,发力私有云/混合云市场,或者转为托管云服务商。
1、互联网公司:阿里云具备先发优势,其他公司从IAAS层切入较难
1)阿里云:国内云计算龙头,积极拓展全球市场
阿里云于2009年9月正式成立,2011年7月,阿里云官网上线,开始大规模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目前占据国内云市场半壁江山。阿里云提供云全线服务(IAAS+PAAS+SAAS),部署模式上,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目前阿里巴巴收入的90%以上集中在国内,阿里云业务重心也基本集中在国内,随着海外数据中心的陆续开放,海外业务有望持续推进。
2)京东云:云业务起步较晚,缺乏核心竞争力
京东云于2016年4月对外提供云服务,是京东集团旗下的云计算综合服务提供商。虽然京东在电子商务这一块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资源,但在云计算的起步落后于其他竞争对手,目前提供的云计算产品尚较少,缺乏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软件提供商:通过SAAS层导流,带动IAAS+PAAS层发展
1)腾讯云:结合自有生态打造差异化竞争
腾讯云于2010年正式对外提供云服务,于2013年面向全社会开放,2014年腾讯云计算有限公司成立,但是2016年才开始大力发展云业务,主要提供IAAS层和PAAS层云服务,SAAS层云服务主要是通过合作方式开展,腾讯云主要基于社交和游戏的基础,将行业方案和腾讯自有生态结合,打造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打造差异化竞争。
2)金山云:围绕游戏和WPS发力,通过SAAS为IAAS导流
金山云成立于2012年,为金山软件的子公司,金山软件成立于1988年,拥有西山居(网络游戏)、金山云(WPS)、金山办公等三家子公司,金山云提供云全线服务(IAAS+PAAS+SAAS)。
从未来发展来看,云企业开始微软传统政企市场发力,金山云背靠WPS有望在政企市场抢占一定份额,同时未来也有望受益于游戏和小米生态。
3)百度云:起步较晚,发展重心为PAAS+SAAS
百度云是百度提供的公有云平台,于2015年正式开放运营,百度在2016年正式发布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三位一体的云计算战略,百度虽然是一家互联网企业,但是云计算对外开放的商用之路却起步较晚,从2015年才正式对外开放,百度云的发展重心放在SAAS、PAAS上而非IAAS。
3、设备商:以政企客户为主,发力混合云市场
1)紫光云:紫光股份收购华三布局私有云,紫光集团大力布局公有云
紫光股份主要布局私有云,私有云的布局始于2012年,以云计算机起步,2016年收购华三着力进入云计算领域。2018年3月紫光集团宣布投资120亿元,正式进军公有云市场。我们认为紫光集团在公有云市场发力较晚,但在私有云市场具备较大空间。
2)华为云:大力发展AI+云,以打造混合云为核心战略
华为云成立于2011年,隶属于华为公司,专注于云计算中公有云领域的技术研究与生态拓展,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华为在2018年底对“ICT基础设施业务”进行了组织架构的重组和优化,组建了“Cloud&AI产品与服务”。
而在2019年一季度,华为又将IoT、私有云团队合入CloudBU,华为“CloudOnly”战略落地,在2019年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发布了Atlas900(全球最快AI训练集群)和基于昇腾的华为云EI集群服务,大力发展AI+云,未来将以打造混合云为核心战略。
4、运营商:缺乏技术研发实力,云计算发展有待观望
中国电信:具备网络及基础设施优势,研发创新能力不足
中国电信于2008年开始布局云计算,2009年启动翼云计划,2012年正式成立云计算分公司。运营商做云在网络和基础设施方面拥有先天优势,但是在研发创新和运营方面尚存在短板,未来发展有待观望。
5、小公司:资本实力较弱,做IAAS竞争力不足
1)Ucloud:以公有云为核心,包含私有云、混合云在内的中立云服务商
Ucloud成立于2012年3月,同年七月云平台上线运营,为我国领先的中立云计算服务商,公司逐渐形成了围绕公有云IaaS、基础PaaS产品的较全面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储备,并逐渐向私有云、混合云、下一代PaaS、人工智能领域拓展。
2)首都在线:传统IDC向云计算提供商转型,竞争实力不足
公司成立于2005年,成立初期公司专注于传统IDC主机租赁、托管服务,2009年公司开始在传统IDC业务的基础上进军云市场,公司的主要云计算服务为IaaS层面服务,混合云是公司目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五、国内云计算方兴未艾,上下游产业链成长空间大
通过复盘全球公有云市场格局演变历史,我们预判国内公有云市场未来也将呈现寡头垄断格局。国内云计算市场目前尚处于导入期,格局未定,未来成长空间较大,尚未看到明显天花板,未来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云计算的发展,有望拉动整个产业链(IDC及配套、网络设备、服务器、光模块、云视频等)的发展。
1、IDC:5G时代最受益方向,头部企业优势提升
在当前时点,我们坚定看好IDC行业以及拥有头部核心资源的传统IDC龙头企业长期成长性。首先,我国IDC行业尚处于以新建为主的粗犷式发展初期,且IDC行业需求一直在持续,具备较大发展空间,我们看好IDC行业长期成长性。
云计算为传统IDC企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云计算是对传统IT模式的颠覆,而传统IT市场具备万亿级别规模,云计算发展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尚未看到明显天花板,发展空间较大,随着流量的高涨以及摩尔定律的失效,作为云计算底层基础设施的IDC行业,同样具备广阔发展空间。
再次,IDC行业竞争格局在趋好,利好头部企业。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传统IDC企业客户结构逐渐发生转变,云计算企业在二三线城市以自建/共建为主,导致二三线IDC企业逐渐倒闭或转型,而一线城市IDC供不应求,企业议价能力和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从而使得行业集中度和进入门槛逐步提升。
IDC作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在云计算发展的驱动下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未来发展空间较大。我国IDC发展尚处于以新建为主的粗犷式发展阶段,国内IDC市场增速远高于全球,尚具备较大发展空间。
从全球IDC占比来看,美国占比约45%,我国占比约6%,日本占比约8%,从人均机房面积看,美国是我国的约20倍,日本是我国的约10倍,从带宽数看,我国是美国约2倍,是日本约9倍,反差巨大,也说明我国IDC发展空间较大。
我国IDC行业呈结构性过剩状态,一线城市IDC企业优势提升。云计算造成客户结构转变,使得传统IDC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大批企业上云,二、三线城市IDC企业客户流失率提升,而云计算企业走代建/自建模式,代建模式下IDC企业议价能力弱、盈利能力差,自建模式下,传统IDC企业逐渐倒闭或转型。
一线城市具备客户多、网络好、人才多等优势,从供给端来看,政策严、供给少,使得一线城市IDC稀缺性价值加剧,企业议价和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我们认为对于传统IDC企业而言,布局一线城市及周边是生存要点,掌握核心节点城市核心机柜资源的头部企业将变得优势明显。
从微观视角来看传统IDC企业,对于传统IDC企业而言,地理位置、客户结构、机柜数量和未来储备是关键竞争要素,由于传统IDC企业的高价值客户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所以在一线城市及周边进行大规模布局,抢占高价值客户,能显著提高机柜出租率及改善客户结构,提升ARPU值和收入规模。
我们对IDC企业的收入和成本决定因素进行分拆,从收入端来看,决定收入的三个主要因素包括出租率、ARPU值和机房规模,与客户距离越近、机房等级越高,则出租率越高,除了云计算客户,主要金融客户、政企客户、大型互联网企业等大部分集中在一线城市。
客户结构越好,则ARPU值越高,从单机柜价值来看,金融客户、大企业客户单机柜价值相对较高;机柜数越多,则机房规模越大。由此可见,在一线城市及周边进行大规模布局,抢占高价值客户,有助于提高IDC企业收入。
从成本端来看,成本主要分为建设成本Capex和运营成本Opex,Capex主要反映在Opex的折旧摊销中,折旧摊销费用大概在Opex占比超20%,电力成本在Opex中占比超50%,为主要构成部分,决定电力的主要因素是电价和PUE,电价主要走的是国家电网的电价,差距不大,所以降低PUE成为降低电力成本的重要途径,地租也是影响单机柜毛利率的一个重要成本因素。
从客户来看,金融客户占比约为12%,政企客户占比约21%,金融和政企客户对于价格敏感度较低,对于地理位置、安全性、稳定性要求较高,属于价值较高的一类。
互联网客户占比超60%,对于价格比较敏感,对于网络、安全性、部署速度要求较高,其中云计算客户价格最低,大中型互联网客户价格居中。
重点推荐:光环新网(核心城市布局的IDC龙头);建议关注:宝信软件(核心城市布局的IDC龙头,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数据港(绑定阿里,未来成长可期)、英维克(精密温控节能设备+预制模块化设备提供商,机械组覆盖)。
2、网络设备:云计算及大型数据中心发展带来新机遇
云计算及大型数据中心的发展拉动网络设备的需求,网络设备公司迎来发展机遇。预计未来全球网络设备规模将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规模有望达278.3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13.9%,无线产品市场规模有望达113.4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18.1%。
随着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叠加我国产业政策层面对“互联网+”的支持等,给我国网络设备行业带来了新发展机遇。
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网络设备市场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且高于全球水平,到2020年,我国企业级交换机市场规模有望达31.5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24.5%,高于全球13.9%。
重点推荐:星网锐捷(低估值的二线龙头);建议关注:紫光股份(网络设备龙头)。
3、服务器:云计算驱动下进入规模化发展新时代
从全球及国内云巨头资本开支增速与服务器出货量增速对比来看,二者呈强关联性,且资本开支增速比服务器出货量增速提前1-2个季度见底。从长远来看,云计算仍具备较高成长性,且未看到明显天花板,云计算的高增长拉动对服务器的需求,未来服务器行业增长空间较大。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服务器行业迎来了规模化的快速发展机会,服务器行业有一定的资金门槛,目前国内服务器行业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对于服务器厂商而言,应该提升快速大规模交付的能力、加强供应链管理、提升研发能力,以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取得规模效应,同时加大非CSP客户渠道的开拓及维护,以提高整体盈利能力。
重点推荐:浪潮信息(服务器龙头,计算机组覆盖)。
4、光模块:云计算发展拉动高速光模块需求大幅增长
云计算数据中心由于时刻需要处理海量的流量数据,要求光模块的速率提升,由此带动100G/400G高速光模块需求增长。
此外,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变化带来高速光模块数量大幅增长。为了满足云数据中心东西流量的互通,叶脊结构被大量采用,由此大大增加了光纤连接数量并带来高速光模块需求量的增长。
重点推荐:中际旭创(全球高速光模块龙头)、新易盛(5G光模块+数据中心突破)、天孚通信(无源光器件龙头)、太辰光(高端光纤连接器龙头)。
5、云通信:云计算的发展夯实云视频行业发展基础,未来空间广阔
全球云计算IAAS的发展,为云视频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5G时代,信息技术的进步驱动云通信在通信形式和通信场景两个维度进行迭代,人与人沟通将走向人与物、物与物的沟通,驱动云通信的发展从1.0迈向3.0阶段,云通信将出现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赋能信息产业发展,驱动云通信边界不断外延,未来市场空间有望从百亿级拓展到千亿级。
总结
云产业链具备长期高成长性,重点推荐IDC:光环新网;光网络:星网锐捷、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太辰光、新易盛;服务器:浪潮信息(计算机组覆盖);云视频:亿联网络、会畅通讯。建议关注:宝信软件、数据港、万国数据、英维克(机械组覆盖)、紫光股份。
文章内容为招商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余俊在进门财经路演核心观点
(来源:进门财经官方的财富号 2019-09-24 17:04) [点击查看原文]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