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天气IPO被否:购买理财1.38亿,只是天气预报的搬运工

文 | 月落乌堤

2016年12月16日,墨迹天气向创业板递交招股说明书;2019年10月11日,墨迹天气上市过会被否,前后三年,这一结果使得墨迹天气上市变得遥遥无期。

01

成立于1997年的凯立德,于1999年进军GPS导航行业,并于2005年获得国家甲级地图测绘资质,2006年便推出了全国第一张覆盖中国大陆所有行政区划的“全覆盖”导航电子地图,同年,便开发了基于Linux版本——用于摩托罗拉当年的高端机型Ming系列之上,基于塞班系统版本——用于诺基亚当年的高端机型N93以及一代神机N73上面;

2007年,为进军移动终端导航,凯立德发布基于非智能手机(Feature Phone)系列移动导航系统,截止2007年底,连续8季度市场占有率第一。

至此,凯立德成为中国GPS移动导航系统第一品牌,“2007最佳导航电子地图” 、“2007最佳汽车用品”等重量级荣誉纷沓而至,一举奠定了初期汽车导航及移动导航的江湖一哥地位。

凯立德进军移动导航的时候,百度地图才成立不过一年,而推出移动端产品,则是2011年4月的事情了;到了2014年9月百度地图移动端月活用户才过亿,但是大厂毕竟有大厂的风范,到了2016年12月百度地图国际化地图覆盖全球。

2018年,百度地图正式进军AR、VR,并推出LBSYun,纳入到百度LBS部门,至此,百度地图虽然贵为全国第二大地图软件,从独立运营归于LBS部。

成立于2002年的高德地图,在2004年获得国家甲级地图测绘资质,2006年获得测绘航空摄影甲级资质,而推出移动端已经是2008年上线的“迷你地图”了,并且上线初期,都没有以“高德”品牌进行推广,直到2011年,在百度地图上线之后,迷你地图才更新后使用高德地图进行推广。

2010年07月01日,高德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AMAP,成为地图概念第一股,为区别产品以及市场定位,在统一“高德”品牌的情况下,高德地图推出了“普通版”、“导航版”、“专业版”等不同的版本,在智能手机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高德地图开始了高歌猛进的扩张之战。

墨迹天气IPO被否:购买理财1.38亿,只是天气预报的搬运工

短短一年时间,便取得iPhone畅销应用软件金榜“第一”、导航类软件排名“第一”名的成绩。

2014年2月,阿里巴巴全资收购高德地图,高德地图从纳斯达克退市,高德地图成为阿里巴巴的入口工具之一,承担起了阿里巴巴LBS服务的核心功能,并于2018年上线顺风车业务,进一步扩张了高德地图在阿里巴巴LBS服务中的地位。

凯立德就没那么好的命了,2012年6月在创业板上市,2016年7月,传出兴民智通以16亿的作价收购凯立德,随后凯立德以重大资产重组进行停牌,但是因不满16亿的报价,兴民智通取消收购计划。

你以为关于凯立德的故事就这么结束了,并没有。2018年12月5日,停牌一年多的凯立德宣布复牌,同日还公布了摘牌计划和异议股东回购公告,根据披露,当时凯立德每股净资产为0.87元,回购方宁波健雄以1.89元回购了40%股份,成为凯立德第一大股东,也就是说,宁波健雄给出的6.5亿元估值,对应市净率为2.18倍,且已经花费2.6亿元,但是,被否了。

之后的故事,就不用重复了,一步慢步步慢的凯立德,由于工具类属性太强,市场占有率一跌再跌,甚至被后面的入侵者腾讯地图反超。

02

墨迹天气上市被否,完全可以在凯立德身上找到熟悉的配方。

1、工具类产品属性太强,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所谓工具类产品,就是指为完成某一种功能而开发出来的产品,这种产品初期功能简单,根据发展可能会逐步增加相应的功能和版块,但是增加功能和版块后,可能会分散核心功能的属性,如果是附属在核心功能之上的还好说,比如墨迹天气的日历功能,行程安排等。

但是,如果不是建立在核心功能之上的,就未必是产品的加分项,也有可能是产品的败笔,比如墨迹天气的新闻功能。

作为用户,如果一个工具类软件不断的推送资讯,不断的刷新后台,不断的反复重启,那肯定是不能接受的,为什么,因为我下载你下来安装到手机上买几件事因为我需要你的核心功能,而不是其他功能,资讯我可以去个大门户看,你弹窗弹什么弹啊,烦不烦呢?

2、如果要转型,那也不能忘记核心功能,更不能因为转型而弱化核心功能,在高德转型为全方位出行平台后,从功能简单的导航软件,升级为LBS 服务类聚合平台,加上阿里巴巴对LBS的资源倾斜,全面实行免费,增加顺风车功能,增加多种可选导航模式——如驾车、骑车、公交、地铁、甚至步行等路线操作,无一不是以导航为核心,辐射到导航周边相关的出行选择项目。

作为用户,在拿到工具类软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产品的强大功能,然后才是周边附属服务,但是这些服务,也应该是以核心服务为中心的,无论选择驾车、骑车、公交、地铁或者是步行前往目的地,产品的核心功能都是——导航。可以更简单的说,高德地图就是将工具类产品,升级为了平台类产品的典范。

3、转型不行的工具类产品,无疑是会被淘汰的,凯立德就是地图三巨头中活生生的例子,正所谓一步慢步步慢,在技术、资金甚至资本不到位的情况下,凯立德自身建立起来的先发优势,被竞争对手一点点的拉低甚至被超越,在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工具类产品如果不能有强大的核心功能支持以及围绕在核心功能周边的服务作为延伸支撑,那么这款工具注定是要被淘汰的。

墨迹天气IPO被否:购买理财1.38亿,只是天气预报的搬运工

顶着中国最佳电子地图、最佳汽车用品的光环,进军移动导航服务最早,开发各种移动操作系统终端最早的公司,深耕该行业最早的产品,在移动互联网来临,核心功能被赶超,有没有附属功能出现的情况下,凯立德被市场抛弃在所难免。

从转型、功能扩展方面来说,墨迹天气作为工具类软件,在4G尾声、5G来临的时候,转型应该是没什么机会了,至于附属在核心功能之上的服务,似乎除了行程啊、日历啊之类的,并没有见到,见到的反而是大片的广告和无关痛痒的新闻资讯。

03

凯立德还有国家地图甲级测绘资质,这张资质证书全国仅有11张而已,并且凯立德是最早获得资质的企业之一。含着这样的金钥匙出生的凯立德,依旧能上市成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资本以及市场对核心资质及产品是认可的。

在资本的加持下,是也可能围绕核心技术,开发出强大的产品的——哪怕当时的导航,基本上都是依托于GPS,而不像现在,都是双频或者多频导航支持,确实凯立德也不负众望,上线了第一批智能机及非智能机移动导航产品,全国第一张完整的电子地图等等,但是,同质化产品的出现,这样的竞争力只会越来越小。直到被市场所抛弃。

反观墨迹天气,并没有核心技术,并没有!!!

通过公开信息,墨迹天气的天气数据,来源主要有三块:

首先,是来自于专业气象服务机构的,这里主要指与墨迹有合作关系的北京市气象局、美国国家气象局 (NWS) 的 Global Forecasting System (GFS) 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 的 Integrated Forecast System (IFS),其中墨迹天气与北京市气象局签署了三年期合作协议,算是墨迹最主要的天气数据来源,而公开信息并查询不到墨迹天气与美国国家气象局 (NWS) 的 Global Forecasting System (GFS) 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 的 Integrated Forecast System (IFS)的合作信息,坊间猜测应该是采取了数据购买的方式来获得天气信息,墨迹天气通过连接服务器获取购买的相关数据信息。

其次是与商业气象机构合作,说直白点就是购买商业气象机构的数据信息。其中公开信息显示,最大的商业合作机构是IBM旗下的The Weather Company,这家公司的厉害之处在于有自己的气象卫星、雷达网络,还有地面监测点。包括超过4000万个气象站,10万个天气传感器,在美国各地建有13个气象资料中心。

墨迹天气IPO被否:购买理财1.38亿,只是天气预报的搬运工

另外,墨迹天气采购全球气象数据的境外气象数据公司还有荷兰的MGD-AQI(MeteoGroup)、日本的WeatherNews、美国的Accuweather,INC.,这些数据主要用于气象大数据研究以及境外城市气象信息展示,具体采购金额则不得而知了。通过与这些机构的商业合作,墨迹天气总体气象数据做到了覆盖全球20多万个城市及地区。

第三,墨迹天气开通的众包模式,虽然说是“众包”,实质上就是墨迹天气里面的实景社区,由于墨迹天气并没有把这种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作为墨迹天气的核心商业模式进行推广,墨迹天气设想中的UGC(用户生成内容)辅助PGC(机构生成内容)并没有实现,不过其实景社区在UGC方面的确对墨迹天气的实时动态有所提升,按照官方说法,墨迹天气依托6.5亿用户,几乎每天有超过6万的用户上传所在地实时天气图片,每天手机图片超过20万张。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通过与终端厂商如小米、华为、通用汽车等合作,通过智能终端的传感器,获取终端定位所在地的天气信息,并进行上传处理所获得的数据,这一部分数据较少,且与原本的数据重复量较多,实质上并不是墨迹天气数据的来源,只能说是参考因素。

通过数据来源,很直接的可以看到,墨迹天气所在的行业,是没有什么门槛的,按照网上的说法,购买数据已经是很商业的行为了,如果不通过购买,实际上完全可以通过“爬虫”来获取一些机构的公开天气信息,依旧可以做到天气预报。

这种低门槛,意味着并没有什么护城河,没有自己的气象卫星、没有自己的气象观测点、没有自己的数据处理中心,甚至没有自己安装的遍布主要区域城市的气象数据传感器,通过与“机构”合作,就可以说成是高科技企业,实用类工具,的确可以一晒。

墨迹天气IPO被否:购买理财1.38亿,只是天气预报的搬运工

毕竟“我们是天气预报的搬运工”。

04

当然,墨迹天气也并不是啥都没,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有一栏专门列出了墨迹天气现在具有的一些具体资质,其中手机客户端业务气象信息服务的授权书、利用信息网络经营游戏产品的《网络维护经营许可证》这两项均已经过期,公开信息并没有显示是否续展。

墨迹天气IPO被否:购买理财1.38亿,只是天气预报的搬运工

其中被证监会发审委质问的第一条内容:

“发审委要求墨迹天气说明,报告期内所从事的全部业务是否已取得当时有效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全部资质,是否已履行了必要的审批或备案程序,是否存在取得相关资质、许可证书前未合规经营的情形,是否存在后续被要求整改或行政处罚等影响业务持续运行的风险;”

问询中所涉及到的资质情况,主要就是上图中的《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非经营性)与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备案这三个。

但是,墨迹天气现有的APP存在视频节目与游戏节目,这属于广电总局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也就是坊间常说的“视听牌照”,这个许可证,墨迹天气是没有的。

而发布医院广告,则需要《发布医疗信息和医疗广告许可》的资质,这个许可证,墨迹天气也是没有公开的,直接点说,墨迹天气并没有这张证书。

并且,所发布的医疗广告,还需要广告客户必须持有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医疗广告证明》,方可进行广告宣传。通过墨迹天气APP上的医院广告检索,其推广的医院并没有公开《医疗广告证明》,有没有具备广告的资质,就难说了。

另外,墨迹天气APP上,还出现过大量的P2P、现金贷、校园贷广告,甚至和“色情”有关的广告信息。尤其是贷款内容,墨迹天气APP的广告位中有几个是固定给现金贷客户的广告位,这些客户包括百度有钱花、玖富万卡、人人贷、小赢卡贷等。不过也能理解,这些广告的利润,比常规广告的确高得多。

而问询的第三点,则直接切中了墨迹天气的要害:

“报告期内墨迹天气互联网广告信息服务收入占比超过95%。发审委要求墨迹天气说明,报告期内收入的增长速度远高于月均活跃用户数的原因及商业合理性,营业收入增幅与净利润增幅不匹配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主营业务增长和高毛利率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未来发行人是否存在收入和净利润下降的风险;”

这一点在墨迹天气的招股说明书里面可以看到,墨迹天气2014年至2017年1-9月,墨迹天气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473万元、1.27亿元、2.10亿元和2.2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92.9万元、2499万元、2053万元和4729万元。同期利润中,互联网广告信息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94.84%、98.12%、98.99%和98.86%。

也就是说墨迹天气为用户提供免费的综合气象服务、为广告客户提供互联网广告信息服务这种“免费+广告”的商业模式,广告收入是墨迹天气利润的主要来源,墨迹天气的持续增长,对广告有绝对的依赖性。

而且,广告客户的集中,使得发审委直接问询,是否存在“关联交易”:

“针对报告期内与墨迹天气存在直接或间接股权关系的客户(阿里、苏宁、腾讯等)直接或间接贡献收入金额及占比较大。”

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9月,墨迹天气来自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42万元、9509万元、1.52亿元和1.02亿元,分别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3.64%、75.05%、72.01%和45.84%。其中与阿里巴巴集团相关的关联交易收入分别为2044万元、1873万元、68万元和1175万元——阿里创投持有墨迹天气15.5%股权,是墨迹天气的单一最大机构股东——这也导致了发审委直接问询其巨额关联交易的“可持续性”。

墨迹天气IPO被否:购买理财1.38亿,只是天气预报的搬运工

墨迹天气IPO被否:购买理财1.38亿,只是天气预报的搬运工

腾讯是持有发行人4.95%股权的北京创新公司认缴比例为44%的合伙人,与发行人存在关联方关系嫌疑,这也是问询内容之一。

05

复盘看来,墨迹天气占尽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巨大的流量红利,使得墨迹天气一举成为了天气类工具的“一哥”。

2015年,墨迹天气App新增装机量8736.6万台,平均日活跃用户增加了374.3万人,占比4.3%;2016年,新增装机量1.1亿台,平均日活跃用户增加了491.6万人,占比4.47%;而2017年1~9月,虽然新增装机量7780.5万台,但平均日活跃用户仅增加了53.2万人,占比大幅降至0.68%。

同期墨迹天气的推广费用分别为 678.37万元、3079.46万元、6716.03万元和 5556.42 万元,同比增长幅度以倍数计算。

通过手机厂商的“预装”,墨迹天气成功进入到了购买手机的用户手上。但是随着换机的冲击,墨迹天气每推广一个新用户,其流量成本和推广费用都会增加。

墨迹天气IPO被否:购买理财1.38亿,只是天气预报的搬运工

并且,公开信息显示,墨迹天气的打开留存时间仅为2分36秒,这个时间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基本上就是看一个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刚需,但是墨迹天气并不是刚需。何况现在手机厂商自带的天气功能,体验上越来越好,在手机有自带的情况下,用户是否需要另外安装一个天气类APP在自己的手机里,有没有必要呢?而且,过短的用户时间严重限制其变现模式,这对于以广告为营收主力的墨迹天气来说是一个致命伤。

极低的进入门槛,几乎没有宽度的护城河,单一的收入来源,与股东存在大额的关联交易,极低的日活用户,使得墨迹天气在移动互联网红利消退后,极难做出转型,哪怕获得阿里巴巴、腾讯、盛大、网易资本这样的巨头投资,依旧难以看到长远发展或者转型的曙光。

墨迹天气IPO被否:购买理财1.38亿,只是天气预报的搬运工

你看中的是巨头们的投资,巨头们看中的是你的用户,作为工具类软件的墨迹天气,如果不能转变为平台类软件,那么,墨迹天气将继续怎么讲自己的故事呢?

嘲讽的是,墨迹天气拟募集资金3.39亿元,资金用途分别是一为墨迹天气APP系统升级项目,拟投资2.22亿元;二为墨迹科技研发中心项目,拟投资0.67亿元;三为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0.5亿元。

但墨迹天气却在2017年9月末购买理财产品1.38亿元,而且在2016年购买理财产品的收益超过400万,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墨迹天气账上现金还是比较充裕的,至少是不缺钱的。而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估计是融资而来的资金吧。动用投资人的资金来购买理财产品,这对于一家“科技公司”来说,是挺嘲讽的。

墨迹天气IPO被否:购买理财1.38亿,只是天气预报的搬运工

只能说,上师之路还很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想要套现离场,先正面回应质疑吧。要想成为中国的“The Weather Company”,更要先把自身实力打造好,毕竟有几个好爹未必能有出息,好歹“打铁还需本身硬”,你说是不?

(完)

(来源:财经无忌的财富号 2019-10-16 13:59)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