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市发布《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工作的通告》,《通告》指出,2024年以后,适时在城区三环路(含)以内道路全面禁止电动自行车通行。


电动自行车因其便利性而广受欢迎。2018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2589.92万辆,这说明电动自行车不仅拥有巨大市场需求,同时也逐渐成为不少地区的新兴产业。数据显示,2018年电动自行车产量排名前十的地区是天津市、江苏省、河南省、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陕西省、湖北省、四川省、安徽省,这就会给当地带来数以十亿计的产值以及数十万就业岗位,其综合社会经济影响力不容小觑。


正因如此,电动自行车是包含民生、产业、地方经济、交通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复杂命题,而任何对于现有电动自行车发展方向的调整及政策变化,也将形成波浪式的推动效应。如今年4月15日,电动自行车新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发布,大量原有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企业将面临短期内完成转型升级的挑战。而市面上众多使用传统标准所制造电动自行车的用户,也需要衡量新旧电动自行车更换所需付出的各项成本。


如果说新国标是从技术管理层面提升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准入门槛,设定与时代发展、地方交通安全管理所需的产品标准,从而倒逼行业从生产源头加快改革,提供更能兼容安全与便捷双重属性的达标电动自行车,让那些存在设计隐患的电动自行车逐渐从路面上消退。对于全面保障行人、自行车驾驶者和机动车驾驶者各方安全、推动城乡交通秩序进一步完善,新国标起到的正向作用是主要的。那么,福州拟对城区三环内禁行电动自行车,则意味着未来在该城市,电动自行车将基本丧失上路的政策空间。如果这一管理思路被国内其他城市效仿,电动自行车行业将承受从主流出行市场“下架”的沉重代价,相关产业和从业者也就面临转业转岗的命运,民众也会因此失去了出行的又一选择。


正因如此,无论是法律专家还是普通民众,对于福州准备禁行电动自行车自然有不少不同意见,电动自行车行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其实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以解决。如传统电动自行车的某些设计安全隐患,通过新国标是可以逐步加以改善的。而有关驾驶电动自行车出行的不文明行为,交通部门也完全可以根据交规依法处理。


电动自行车的问题主要还是集中于硬件设计层面的某些先天缺陷,以及某些驾驶者的不文明行为,通过技术标准改进和加大日常管理力度,能够将其带来的各种副作用加以有效约束。而一旦全面禁行,或许能缩小电动自行车的日常驾驶风险,但也要看到此举会让整个行业陷入生存危机、产业上下游也就此损失大量就业机会等账单,需要有关管理部门对此以更加审慎、科学的态度加以对待。在此我以为,电动自行车管理应秉承宽容与引导为主,新政推行时要充分吸纳民意,让相关管理举措做到为民服务的最大化。


毕舸(财经评论人)编辑 陈莉 校对 薛京宁

(来源:新京报HI财经的财富号 2019-10-17 20:39)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