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具有社交属性的健身App”Keep开始了一轮大裁员。两名信源告诉36氪,此次Keep裁员涉及人数或有两三百人。对此,Keep方面对36氪称,网上传的300人不是真实数据,此轮优化实际占800人的10%-15%。Keep方面的官方解释称,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效率就是生命”,优化人才结构提升组织效率是公司长期发展的管理必要项。

  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6月,Keep宣布旗下用户注册量已有2亿,月活跃人数数量为4千万,每日动态分享用户数为600万。据分析,目前Keep的营收主要来自四部分,包括运动产品收入、广告收入、APP会员、Keepland运动空间。Keep合伙人、副总裁刘冬介绍,Keep第一大营收来源是运动消费产品;其次是广告收入;第三部分收入贡献来自线下店Keepland。

从融资来看,Keep此前颇受资本市场看好,共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高盛、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GGV纪源资本等,其中最近的一轮融资为2018年7月获得由高盛领投的1.27亿美元D轮融资。燃财经的报道指出,该轮融资刷新了互联网健身领域单笔融资额的最高纪录。可以看出,有一年多没有新的融资,而当前上市通道比较困难,通过烧钱上市的模式受到质疑,因此裁员估计也是受到资金压力的影响。

  其实,互联网健身这个模式并不算一个很宽的赛道,很多其他的企业也有压力,其中包括乐刻运动和悦跑圈 叮咚运动等等,都是在移动互联网刚刚火热时期起飞,但是近年来也声音变小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是消费者对于运动主要还是一个工具性的需求,将消费者转换为在KEEP上购买还是相对比较难,因为大的电商公司有着更加丰富的购买用户和相应的评价可以作为参考,这可能是KEEP这样的公司最有可能突破的点,但是面临很多的困难,而健身打卡这样的活动来进行社交,可能长远来看并不可行,因为真正的运动者可能大部分在健身后,可能并没有精力来观看相应的广告并购买商品,这使得KEEP的会员的转换率并不高,而在APP会员上,用户购买会员可能都会比较谨慎,因为中国目前在会员制度上的接受习惯还是比较有限的,换句话说,KEEP目前的盈利模式还并没有完全跑通,因此在想象空间上还并不够大。体育产业真正目前比较赚钱的是赛事运营和直播等等,这些需要很大的资金,KEEP又无法进入。

    同时,KEEP目前的品类太多,而且都是自营商品,这在利润率提高的同时,也使得自身的可能库存会大量增加,而且KEEP的各种商品的协同效应并不高,狂热的体育爱好者还是少数,不像类似其他的电商一样,能够通过商品之间的协同来降低成本。

    同时,KEEP的商业模式越来越重,进入的很多领域,能否在扩大用户的同时保持好自身的质量,也是值得研究的。因此,这次KEEP裁员,说明了在移动互联网风光时期成长起来的公司,都正在经历重大考验。

(来源:向远之的财富号 2019-10-28 17:04)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