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工一直都是我重点专研的板块之一,查了很多素材,关注了很多新闻,也请教过在证券的朋友和老师,总结了军工板块的基本产业逻辑,下面分享给大家。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个事实,“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面临的状况是,需求空前旺盛,当前供不应求,“保质保量保交付”是核心原则,军工行业正在向“以量换价、以效创利”的健康良性行业生态发展。行业进入新一轮扩产周期。经过几十年的投入,军工行业已基本具备“内循环”的技术基础和物质条件,未来10到15年将是武器装备建设的收获期和井喷期。

国防军工指数持续上涨,估值和业绩增速匹配性比较优势将持续凸显;81家军工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分别增长16%/31%,2022一季度分别增长18%/29%。2018年以来整体毛利率从21.8%提升至24%、净利率从6.4%提升到9.9%。

从估值于基本面分析,基本面与估值面、基本面与情绪面显著背离,军工估值处于2014年来的1%分位,peg接近于1截至2022年5月27日,国防军工指数PE为52.26倍,处于2014年来的1.27%分位。而军工行业的基本面属于历史性的高度景气。可以明显地看出,当前基本面和估值已出现显著背离,情绪面和基本面同样出现显著背离,军工行业估值已经处于底部空间。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在即,改革成为军工成长的重要逻辑

改革(资产证券化、资产注入、院所改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行动措施,可提升或预期提升军工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及盈利能力),一度是军工行业的重要逻辑之一,也是过去支撑军工行业较高估值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资本市场对军工行业的资产重组充满期待,资产注入也成为历史上若干次行情启动的重要逻辑。而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的即将到来(改革三年行动攻坚战,2022年“七一”前基本完成),改革或又成为军工重要逻辑。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将加速央企改革四大维度的进展,进而在“十四五”引导十大军工央企实现做大做强,做优做精,高质量发展,四个维度具体包括:

企业维度引导军工企业发展兼具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业务维度促使军工央企继续聚焦主业,同时打造产业优化升级;

管理维度有望促使军工央企激发创新活力,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

市场化维度有望促使军工央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功能,抗风险能力提高,进一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大飞机呼之欲出,民机是军工行业发展新引擎

近期东航拟定增引进4架C919以及即将交付首家用户的首架C919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表明国产大飞机呼之欲出,C919未来的落地批产将为军工相关航空配套企业带来新的业绩增量。

2021年中国商飞发布了《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预计未来二十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50座级以上客机9,084架,价值约1.4万亿美元。其中50座级以上涡扇支线客机953架,120座级以上单通道喷气客机6,295架,250座级以上双通道喷气客机1,836架。到2040年,中国的机队规模将达到9,957架,占全球客机机队比例22%,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我认为,民机领域未来长期的投资机会在于国产化提升空间较大的领域,如高端加工、动力系统、机载系统等,通过吸收转化国内外先进技术及自主研发,伴随着国产大飞机产业的成长和壮大,在这些领域国内会诞生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公司,形成我国自己的民机产业链,带动我国高端制造业整体发展,具体判断如下:

机体结构目前仍以航空工业主机厂为主,中短期受益相对最直接。例如,中航西飞承担中机身(含中央翼)和副翼等部件的研制,而且联营的西飞民机、沈飞民机和成都民机公司分别承担着机身、垂直尾翼、发动机吊挂、机头等部件的生产;

发动机系统以航发集团为主,例如中国航发商发公司、西航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随着两机专项持续推进和逐步落地,国产代替迎来历史机遇期,产业链各环节市场空间广阔;

机载系统将依托航空工业机载系统公司和中电科下属院所逐步突进国产化,按照具体系统分类研制,分享民机发展的产业红利;

具有技术优势的民营企业也值得关注。随着国产化逐步提升,必将培育出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助力我国高端制造业整体发展。

军工的重点七个方向:

军机:正式迈入“20时代”,行业需求明确,业绩拐点向上随着歼-20、运-20、直-20等“20机型”的加速列装,我国航空装备正式迈入了“20时代”。空军正在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加快实现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海军对舰载机型的需求快速提升;陆军加速迈进立体化作战时代,军机带动陆军“飞起来”。军机发展迎来历史最好时代,需求明确且配套日趋成熟,行业业绩拐点向上。


导弹:高消耗,高增长在“成熟型号装备的消耗性补充”以及“新型号装备的定型量产”两方面需求带动下,国内导弹整机制造领域“十四五”市场增速有望保持在40%以上,产业链中上游上市公司有望维持高增速,产能高点则位于“十四五”中后期。建议重点关注在“量”或“价”方面具有优势、进入批产阶段的导弹型号配套相关企业。

航空发动机:新产品交付提速,下游需求增速迎来拐点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具备自主研制生产当今几乎所有种类航空动力,包括先进航空发动机的能力。2021年,多款国产战鹰接连换装“中国心”,包括在第十三届中国航展中,换装国产发动机的歼-20首次公开亮相,并进行了飞行表演;首批歼-10C、国产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换装国产发动机等。多款战机陆续更换国产发动机,一方面体现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表明我国航空发动机正式进入国产替代进程,将极大的打开市场空间。

北斗:日趋成熟,应用加速2020年7月30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标志着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取得决战决胜,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参考北斗应用产业“十三五”时期的增速,我们判断“十四五”北斗应用产业市场复合增速有望超过25%,在新兴北斗应用服务市场方面,建议积极关注在“高精度北斗导航+”及“+高精度北斗导航”融合产业布局的企业,特别是“十四五”有望实现高速发展的高精度北斗导航下游运营领域。卫星互联网:新领域,大空间卫星互联网是以卫星为接入手段的互联网宽带服务模式,其本质是卫星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衍生应用。2020年4月,卫星互联网被国家发改委划定为“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之一,2021年4月,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其或将是统筹、规划及运营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国家队”,对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低轨卫星互联网领域的发展,起到带头引领的作用。而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部署较国外存在一定滞后,亟需加速建设低轨卫星互联网空间基础设施以占据频率及轨道,而高轨卫星互联网在航空互联网及海洋互联网领域的应用也有望得到拓展。整体来看,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整体尚属于发展早期阶段,但作为一片有待拓展的“蓝海”,蕴含着较大的市场空间。

军工电子:装备信息化、智能化、国产化三因素叠加,高景气度下积极扩产军工电子产业主要承担武器装备的配套作用,产业链集中于军工产业链中上游环节,中游环节通信设备、雷达、红外设备,是军工电子整机的重要子系统;上游环节分为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PCB、嵌入式计算机模块、微波器件、连接器等,是信息化装备发展的基石。“十四五”期间,军工电子行业将在武器装备中信息化水平提升、信息化武器装备批量列装以及国产化替代提速三大“加速度”驱动下,迎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军工材料:行业基石,快速扩产“一代武器,一代材料”,材料在国防工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端武器装备发展的先决要素。在“十四五”装备快速放量的环境下,军工材料作为基础也迎来了“黄金时代”。钛合金、高温合金、碳纤维“十四五”期间市场需求有望维持稳定高速增长,市场空间逐渐打开。我们预计高端钛合金、碳纤维、高温合金三种材料“十四五”期间市场需求的复合增速分别为20%、25%以及16%,假设三者价格分别为35万元/吨、15万元/吨以及30万元/吨来估算,到2025年三种材料市场规模将分别突破100亿元、200亿元以及300亿元。

总而言之短期看,5、6月份依然是军工行业的做多窗口期;中长期看,军工行业的成长性和当前估值完全匹配,增长确定性和可持续性又具备难能可贵的稀缺性,维持长期乐观。

以上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场需谨慎。

相关证券:
  • 鹏华空天军工指数(LOF)C(010364)
  • 华夏产业升级混合A(005774)
  • 易方达国防军工混合(001475)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