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道读书《硅谷来信》

 今天我们接着前两天的话题,把巴菲特午餐会的内容聊完,分享一下这位投资大师所分享的第三和第四个要点。

三、只有价值投资才算是投资

 我们一般可以把投资方法分为三派(对冲基金不在此列)。

 第一派是所谓的价值投资,以巴菲特和美盛集团(Legg Mason)著名的投资人比尔·米勒为代表,后者创下了连续15年表现超过标普500指数的记录。关于价值投资下面我们会重点讲。

第二派自称技术派,不过用巴菲特和 《漫步华尔街》一书作者马尔基尔的话说,是“建立在空中楼阁基础上”的投资,它没有任何价值依据。对此,巴菲特非常不屑。而马尔基尔虽然不赞同,但是考虑到投资行业人的非理性,他不否认这种投资人在推动股市上涨和下跌时的作用。中国95%以上的股民和基金经理其实都是奉行这种投资策略的。这一派投资人鲜有长期成功的,唯一的例外是传奇投资人彼得·林奇,他找到了一个别人不知道的重要技术指标,然后通过它挣了好几年的钱,不过他在40多岁时就收手了,因此很多人讲如果他一直做下去,长期回报是否能比大盘好也未得知。

 第三派则不相信任何方法,完全听从市场。它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 夏普和著名金融学家马尔基尔为代表,他们既不赞同建立在空中楼阁上的投资,也不相信什么人能够永远找到别人看不到的价值。夏普讲,即便一个基金经理或者投资人(比如米勒或者巴菲特)连续多年找到了比大盘表现好的股票,这些基金的价格(或者费用)会被迅速提升,以至于它们后来的回报必然接近大盘。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巴菲特自己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过去的10年多里,几乎完全是根据大盘的走势在走。因此,夏普和马尔基尔都认为,从长远讲,买指数基金是最简单而且高回报的投资,因为这种投资理念摈除了投机的因素,而且有经济增长这个依据。

总的来讲,我比较认同夏普和马尔基尔的观点,如果你知道股市本身是一个带有反馈的系统,从理论上讲,他们的观点符合系统论。不过,凡事有例外,我们必须承认世界上总有一些有智慧的人,他们能够看到一些别人找不到的机会,米勒和巴菲特就是这样的人。比如米勒在大家都不看好亚马逊和Google时,重仓买入它们的股票,美盛一度是Google外部最大的股东。在巴菲特看来,只有价值投资才算是真正的投资,所谓的技术派不过是投机而已。

为什么巴菲特会相信存在一些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呢?这就涉及到是否相信个别精英的智慧能够超出大众的智慧,而巴菲特从骨子里是精英的思维方式,他相信这是可以的。至于如何选取股票,一般的人学习了他的方法,做得好的并不多,而有少数人学习之后,却运用得特别好,比如段永平。这也不奇怪,因为投资是艺术,不是技术,技术人人能学,艺术要靠天赋,甚至是人性了,并非一般人能够学得好的。

第二个和巴菲特吃饭的中国投资人赵丹阳当时带了两个问题请教巴菲特,一个是非常具体的投资建议,另一个是对于社会上有多个关于巴菲特投资理念的说法,请巴菲特澄清哪些是他的本意。对于第一个问题,巴菲特没有给任何建议,他否认自己是战术家。对于第二个问题,巴菲特再次强调了价值投资。至于后来赵丹阳问了股票估值模型的方法以及未来看好哪些行业,巴菲特并未回答,因为巴菲特从来不给具体的投资指南。

2015年第三位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中国人是天神娱乐董事长朱晔,他比前两位中国人都现实得多,因此上来就和巴菲特讲,“我不会炒股,请教教我怎么炒股”。没想到巴菲特的回答是:“我也不会炒股。”因为在巴菲特看来,只有价值投资才算是投资,炒股不算。随后朱晔和巴菲特就小孩教育、合作伙伴、公司管理、公司价值等问题泛泛而谈。朱晔看似没有从股神那里得到什么直接的收获,但是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新闻一出,自己公司的股价翻了一番,让他高位套现,两百多万美元花得实在是值。除此之外,他还是获得了一个很重要的收获,那就是下面这一条。

 

四、现金流才是真的

 巴菲特以前从来没有投资过科技公司,他对外宣称看不懂科技产业。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巴菲特其实是英特尔公司间接的天使投资人,他在1968年给英特尔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的母校格林威尔学院100万美元的捐助,由学院交给著名投资人,有“天使投资之父”美称的洛克投给了英特尔,英特尔上市后给该校带来了巨大的回报,但是该校把钱都糟蹋光了,以至于巴菲特从此不再给大学捐助,最后把钱给了盖茨基金会。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然而,到了2011年,81岁高龄的巴菲特居然投资了两家科技公司,不过却是被行业都不看好的IBM和英特尔公司。巴菲特购买这两家公司的股票后,它们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好。2014年,英特尔的股价还下跌了,巴菲特又趁机买了更多的。到今天(2016年),IBM的股价比当初他购买时也下跌了很多,尤其是在美国股市持续上涨时,IBM连续两年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质疑巴菲特的决策是否英明,但是他却说自己不会卖掉IBM的股票,甚至会买更多的。巴菲特这种做法和整个股市在追捧苹果、Google或者亚马逊(Amazon)的做法完全不同。那么巴菲特为什么这么做呢?朱晔也有疑惑,但是在和巴菲特吃饭后,有了答案。

 原来,巴菲特看重的是现金流。我们通常认为,买股票是为了买未来,如果一个公司的未来不被看好,那么就不值得投资。但是巴菲特看重的却是IBM和英特尔这样的公司,虽然成长不如苹果、 Google或者亚马逊快,却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并且这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被证明了。巴菲特总是寻找那种现金奶牛,然后每年收获大量的现金,再拿那些现金去购买更多的现金奶牛股票,这样实现公司价值的复合增长。在巴菲特看来,不仅一个公司短期股价的涨跌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按照美国会计标准做出来的利润也靠不住,只有公司收获回来的现金(包括发掉的股息)才是真的。


顺便说一句,我从2004年开始一直有读各大公司财报的习惯,读了几年后,就能发现即便是道琼斯30家公司,财报中利润的水分常常也是非常多的,而对科技公司财报的分析让我写成了一本书,就是《浪潮之巅》。既然巴菲特不相信建立在空中楼阁上的股价,也就不会相信那种可能靠做账做出来的利润,他只认真金白银。

 当然,如果你是精通美国税法的人,会发现这里面还有一个玄机。美国要对股息征收很高的所得税(如果在加州,联邦税加上州税大约是37%,即使在巴菲特的内布拉斯加州,也高达32%)。巴菲特所持有的股票都是股息非常高的,如果以个人的名义购买那些股票,每年分到的利息非常多,上的税也很多。

 至于巴菲特自己,他每年可以从所投资的公司中获得大约10亿美元的股息,照理该交掉3.2亿美元的税。但是,他将所有的股票放在一个篮子(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中之后,不再向投资人(包括他自己)派发股息,而是将股息全部用于购买更多的股票,这样他自己和他所有的投资人就规避了高额的所得税,实现了投资以更快速度复合增长。要知道,如果复合增长率每年多2%,60年下来可是不得了的。

正是因为他本人不需要交什么税,他才呼吁政府多收富人的税,因为也收不到他头上。因此,国内一些媒体不知实情,拼命报道巴菲特要求提高富人的税率,似乎体现出了不得的高风亮节。不过,在美国国内却没有什么富人为他叫好,因为大家知道根本征不到他的税。当然,这里我们不评论他的道德,而是想说明巴菲特要比大家想象的聪明得多。

 我听了这三位讲巴菲特的智慧后,马上放弃了试图打败市场的企图,对 99%的人来讲,巴菲特人生的智慧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但是他投资的艺术很难学得到,这就如同今天的画家未必能超过米开朗基罗一样。对大家来说,夏普和马尔基尔的方法是正道。

 祝发财

 2016年11月24日于硅谷#热议2023年巴菲特股东大会##2020价值投资成绩单##巨亏超千亿,巴菲特称很美好#$伯克希尔哈撒韦-A(NYSE|BRK_A)$$标准普尔(BK0879)$$纳斯达克(NASDAQ|NDAQ)$

巴菲特午餐都聊些什么(一)

巴菲特午餐都聊些什么(二)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