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世界各地都非常重视电动化和智能化。特斯拉宁德时代都成立了机器人动力研发部门,电动轮船研发部门,电动飞机研发部门。日韩欧美中其他有实力的企业也在研发。这些充分说明了,今后动力电池需求量,将是指数极增长,同样碳酸锂的需求,也将会是指数性增长。

锂作为未来“白色石油”,已成为了全球的共识。作为重量最轻,活跃度最高的锂金属,锂在金属中比容量最高、得失电子能力强,因此锂是电池的理想材料。

很多人想着,现在技术这么发达,搞不好未来几年,就有新电池技术出来了。其实,这是很天真的想法,现在的电池技术,所有材料都被试完了,最后发现,都无法达到纯锂电池的密度,锂仍然是无法替代的。

即使是核电池也无法替代锂电池,因为核电池成本高昂,而且无法做到安全性和小型化相结合。

锂电池不但无法替代,而且锂电池今后的使用量将会大量增加,除了上述电动轮船,飞机,机器人,电动汽车也将会全面普及。

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充电桩必将很快全面普及,只要充电桩像加油站那么方便,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购买电动汽车的,因为充电比加油便宜太多,特别是长途货客运汽车,运输成本将会节约更多。我估计随着充电桩的普及,10年内电动汽车将会全面普及。

目前全球燃油轿车大约15亿辆,重卡大约2亿辆,如果再加上军车,工程车,环保车等将会更多。如果10年之内全部普及电动汽车,全球将要制造电动轿车15亿辆,如果每辆电动轿车需要碳酸锂50公斤,重卡动力一般是轿车的5倍以上,至少需要250公斤碳酸锂,轿车和重卡碳酸锂总需求量将达到1.25亿吨, 平均每年1250 万吨。而碳酸锂的现有产能,加上规划产能,每年也只有100多万吨,所以长期来看缺口巨大。等到充电桩全面普及,电动汽车全面普及,碳酸锂将严重供不应求。

另外,自动驾驶技术的大发展,必然是电动汽车的大发展,燃油汽车是搞不了自动驾驶技术的,电动汽车的大发展,必然是锂电池的大发展,锂电池的大发展,必然是锂资源需求的大爆炸。

还有轮船,飞机,两轮电动车,无人机,机器人,陶瓷,玻璃等都需要锂,最近看到宁德成立电动轮船公司,成立电动飞机公司,说明电池技术已经突飞猛进,这玩意就是一通百通带动全行业转型。

昨天碳酸锂期货市场下跌,明显是碳酸锂下游企业打压所致,本来我们的碳酸锂价格,只有30多万一吨,就比国外40多万的价格低25%以上,现在又跌14%,确实觉得很搞笑。他们凭什么开出这么低的价格?他们依据的是供求关系吗?根据上述分析,显然不是依据供求关系。

是依据成本计算得出来的吗?显然也不是。有些人老是活在过去,总以为过去碳酸锂价格才七八万块钱一吨,有的甚至是四五万块钱一吨,现在也应该是这个价。须不知过去锂辉石才几百美元一吨,而现在是几千美元一吨。锂云母过去是几百块钱一吨,而现在则是12,000元一吨。

那么有些人就幻想锂辉石和锂云母能不能够降到以前的价格,降价是可以降一点价,但不可能降到原来那么低的价格。因为过去那个价格,大部分亏损,大部分倒闭,没有人愿意干。

而且现在的收购或者购买锂矿成本大幅增加了,工人的工资增加了,工资是易涨难降,现在环保控制极为严格,环保费大幅增加。仅这三项,成本就要比过去增加好几倍,怎么可能降价降到原来的价格?这是不可能的,成本摆在这里。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碳酸锂期货市场打压现货碳酸锂价格,答案也是否定的。 我们70%的锂矿石靠进口,因此在国内我们就没没有定价权,靠打压碳酸锂期货,就能换来便宜锂矿吗?基本上是没有可能。

锂资源,各国现已加紧布局,如今欧盟已将锂列为29种重大经济和战略价值矿产之一,美国将锂作为50种对经济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资源之一,中国将锂定位为24种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下也先后把锂列入了关键矿产清单。

主要国家和地区对锂资源的关切,无一不彰显着锂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号称“南美锂三角”,拥有巨大的而且还很优质的锂矿储量,现这三国正打算联合起来,搞一个类似于石油欧佩克联盟的组织,也就是锂界的“锂佩克”,目的在于控制锂矿产出量,在锂价格波动的情况下达成“价格协议”,掌握最终定价权,确保锂价格稳定上涨,以获得最大利益。

而且全球最大的锂矿生产国澳大利亚也有意愿加入。这样以后你想锂资源大幅下跌,将会很难实现,甚至会成为奢望

从目前国外管控的情况看,在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爆发性增长下,锂资源的日益短缺,促使海外各国纷纷开始加强对本国锂资源的管控。

比如:国有化,成立国有公司,控制投资锂矿,剥夺或驱逐外国投资锂矿股份, 欧佩克式管理,控制产能产量,控制出口,配额管理,提高关税税率,增加关税等等。

从目前各国的管控情况来看,锂价格也是易涨难跌,锂资源的战略地位显而易见。

那么我们国内的锂资源,能不能支持降价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国内有一点锂辉石,但储量不大,品位不高,地域在高寒地区,难以开发,已开发出的数量,不足挂齿,更谈不上支撑需求。

国内的锂云母,也是大部分品位不高,开发起来也是成本较高,更是不足以支撑碳酸锂大幅下降。有人对锂云母生产碳酸锂的开发成本,做过了调研测算,品位在0.5%以下的,每吨生产成本20多万元左右。品位在0.35左右的,每吨生产成本30多万元左右。品位在0.25左右的,每吨生产成本40多万元左右。所以国内锂云母生产的碳酸锂,也不足以支撑价格长期下跌。

某些人说盐湖提锂成本每吨低于3万块钱,这也是信口雌黄,看中报预告,西藏矿业业绩下降93%一95%,西藏珠峰业绩下降82%~88%,这充分说明盐湖提锂成本与上半年的碳酸锂平均售价相当,盐湖提锂成本,每吨至少也在10多万元以上,甚至在20多万元以上。因为盐湖提锂地点,处在高原极寒冰冻地区,每年生产时间不到半年,路途遥远而且艰险,运输成本增加,环境恶劣,不是高工资没人去,供水供电不方便,高价水电费难免,这些都会使得盐湖提锂的成本大幅增加。

过度打压碳酸锂价格,结果只有一个,大部分生产碳酸锂的公司亏损减产停产倒闭,造成碳酸锂的供求关系更加紧张,碳酸锂价格报复性上涨将不可避免。$江特电机(SZ002176)$  $融捷股份(SZ002192)$  $科达制造(SH600499)$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