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天收盘,光伏产业指数(931151.CSI)年内累计下跌15.74%,较2022年高点更是跌去36%有余,动态市盈率来到15X左右,处于近5年2%以下的历史分位。(数据来源:WIND)

可以说,这个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创造了亮眼表现的板块,如今颇散发出了些“冷气”。仅从估值角度而言,光伏产业指数如今的市盈率水平投市场较为悲观的预期,客观来说确实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和空间。

然而,没有无缘无故的悲观,指数估值调低的背后恰恰是市场对于行业将进入成熟期、上市公司盈利将放缓的预期,更有甚者,部分投资者还认为产业未来将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造成相关企业盈利能力恶化。

那么,我们该去怎么看待这些预期呢?

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如果各国完整实现减排承诺,全球光伏装机量在2030年将达到3063GW,在2050年将达到9095GW;如果全球要在2050年实现碳零排放,则2030年光伏装机量将达到4956GW,2050年光伏装机量将超过14000GW。而CPIA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累计光伏装机容量约1156GW,也就是说,即使是达到相对更低的3063GW目标,到2030年也有近三倍的空间$光伏ETF(SH515790)$

同时,仅以中国为例,2022年我国光伏发电量占全国全年总发电量约4.9%,即使加上占比8.6%的风电,距离2025年风光发电量占比16.5%的目标也还有一段距离(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而即使到达了16.5%,与如今风光发电占比就已超22%的欧洲等地区相比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数据来源:WMO,截至2022年)。7月11日,深改委会议强调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双碳”目标仍未动摇,能源转型空间仍广

未来,随着光伏平价走向光储平价,光伏发电的间歇性短板还可能得到显著弥补,成长天花板有望随之打开,中、美、欧等头部市场渗透率或还将继续提升。东吴证券指出,光储平价刺激大储需求高增,同时随峰谷价差拉大工商储高景气度开启在即,预计2023/2025年全球储能容量需求分别为120/315GWh,2023年同增95%,2022-2025年CAGR为72%$华泰柏瑞光伏ETF联接A(OTCFUND|012679)$

一言以蔽之,在光伏成长空间远未触顶的当下,对于成长性的担忧难免有些“长期问题短期化”了。

如今,硅料价格企稳乃至反弹已有1个月左右,硅片环节亦出现涨价。而后者价格的上涨,部分原因是硅料价格上涨,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下游排产需求的提升。——据长江证券,组件7月下旬加单,最终排产环增预计10%+,8月进一步加速环增约15%。

这就是了,随着今年新增产能的释放,原材料价格调整至合理区间,牵引国内集中式组件价格降至1.25-1.35元/W水平(数据来源:SMM),已经触及部分企业成本线,因此纵使终端需求还有心博弈,博弈的空间也不大,而这个价格确实足已推动装机起量。从排产来看,组件厂在等待价格企稳的同时也在为即将释放的装机需求做准备。

既然需求短期内并不会放缓,那么企业盈利能力又会变弱吗?

我们不否认【产能增加-供过于求-盈利下行】这个逻辑,但也需注意不同环节具备不同的供需格局。仅以光伏主产业链而言,偏上游的硅料和硅片环节过剩压力确实较大,但处于技术迭代期的电池片环节景气度还是比较高,N型电池片未来仍有望保持供不应求的状态和较强的价格刚性

考虑到今年硅料、硅片价格降幅较电池片更大,外购硅料的头部一体化企业因此或还可维持较高的单瓦盈利,毛利率变化不大。长江证券维持2024年一体化盈利1.1-1.3毛/W判断。

光伏发展有两个关键词,“降本”和“增效”,现在更为人说道的似乎是头部大厂掀起的N型革命,但其实头部一体化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也要明显好于二三线公司,这一点凭借过去几年光伏行业的“大逃杀”中它们并未牺牲盈利能力就可见一斑。马太效应之下,这些头部一体化企业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也在同步提升,未来仍有望凭借成本和规模优势挤占更多市场规模(包括全球)和行业利润。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组件降价后,头部一体化企业的单瓦盈利降幅可能会明显小于行业整体,而出货量增速可能还会快于行业整体$华泰柏瑞积极优选股票A(OTCFUND|001097)$

往近了看,光伏板块或迎来较为突出的估值修复机会,在持续强势的基本面支撑下,排产起量、组件价格企稳、辅材涨价及三季度盈利超预期等因素都可能成为板块催化。

往远了看,光储平价时代已经逐步到来,行业中期增速有望上修。从价格触底到涨价起量,光伏基本面逻辑仍有望持续兑现。

#官媒高呼“活跃资本市场”##数字货币板块异动拉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