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 Inc-A(NYSE|WE)$在世界共享经济市场上,WeWork无疑是一家非常典型的企业,作为共享办公的翘楚,WeWork曾经引领过市场发展的潮流,甚至于著名的投资巨头孙正义都不惜重金投资WeWork,但是就在最近WeWork将要破产的消息传来,很多人都不禁想问连孙正义都看好的WeWork到底错在哪了?


一、WeWork即将破产?

据新华社援引《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美国“联合办公空间”公司(WeWork)计划最早在11月申请破产。

目前,正值借贷成本上扬冲击美国商业地产市场。《华尔街日报》报道这一消息后,WeWork股票价格在当天盘后交易中下跌32%。路透社报道,其股价今年以来已下跌约96%。

路透社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WeWork背负净长期债务29亿美元,长期租赁负债超过130亿美元。WeWork创办于2010年,在纽约曼哈顿起家。WeWork长期承租并改造房屋,然后分割为不同的办公空间,再短期转租给其他企业。日本软银集团是WeWork的主要投资者。

WeWork2019年计划首次公开募股(IPO)时,《华尔街日报》评论,对那些在私人市场获得高估值却依然亏钱的企业而言,IPO将是一场新考验。

2021年,当WeWork终于启动IPO,其市值远低于2019年在私人市场470亿美元的估值。软银集团耗巨资支持WeWork,但后者持续亏损。

而据证券时报,WeWork中国似乎未受影响。在2020年全面实现本土化运营后,WeWork对中国市场积极布局,今年分别在武汉、上海、北京陆续开幕新社区。


二、孙正义都看好的共享办公错在哪了?

共享经济在过去几年里快速发展,其中共享办公是最为典型的一种模式。然而,WeWork作为共享办公的代表性公司,却陷入了破产危机,我们到底该如何分析看待这件事呢?

首先,WeWork作为共享办公的典型代表,一度成为共享经济繁荣时期的宠儿。共享经济在当时正处于风头无两的阶段,它的核心理念——将闲置资源最大化利用——深受市场追捧。WeWork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遇,推出了共享办公模式,迅速引发市场需求热潮。在这种模式下,个人或企业可以灵活租赁办公空间,无需承担传统长期租赁带来的高成本。


其次,WeWork的商业模式基于一个假设:在一个经济周期中,总会有一部分企业需要短期或长期的办公空间,而这部分企业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和维护自己的办公空间。因此,WeWork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以较低的价格提供高品质的办公空间,并提供一系列的附加服务,如会议室、打印、咖啡等。

随着WeWork的发展,其商业模式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最核心的问题在于,WeWork逐渐偏离了共享经济的初衷,更倾向于一种传统的租赁模式。它不再侧重于将闲置资源最大化利用,而是成为了一个纯粹的办公空间提供者。这种转变导致WeWork面临高昂的成本,包括办公室的租赁、装修、维护以及员工薪酬等,而收入却难以覆盖这些支出,从而使得盈利能力始终无法实现。同时,为了保持高品质的服务和环境,WeWork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维护和升级,这使得它的运营成本非常高。这两个问题导致WeWork始终无法实现盈利。


第三,目前,WeWork处于一个两极分化的状态。海外的WeWork经历了3年的冲击已经处于难以为继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海外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而且用户的支付能力也不如国内市场。此外,海外市场的政策环境也更为复杂,这对WeWork的运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然而,独立之后的中国WeWork却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的WeWork还在不断发展,而且还通过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来吸引更多的用户。这使得中国的WeWork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目前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第四,对于中国WeWork来说,现在的问题不是是否会步美国后尘,而是如何吸取教训,真正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WeWork需要更加关注市场需求,持续优化商业模式,提高盈利能力,同时保持创新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WeWork的困境并非源于共享经济的衰落,而是其自身商业模式的问题。共享经济的核心理念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要企业能够真正将闲置资源最大化利用,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就有可能走出一条成功的商业道路。因此,无论是海外的WeWork还是中国的WeWork,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重新找回共享经济的初心,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优势。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