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底以来的反弹中,医药和传媒可谓十分亮眼。其中医药、尤其是创新药的反弹始于更早的8月底,关于其逻辑我们在《医疗反腐是一个绝对利空吗?》中已经说明得较为充分,但随后部分个股的“疯涨”却是由一条新的逻辑线驱动的,那就是司美格鲁肽引发的“大单品”逻辑。无独有偶,传媒游戏板块近期遥遥领先的表现同样源自一个爆火的“大单品”。

事实上,司美格鲁肽并非新药,早在2021年4月就在中国内地获批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及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2021年6月其减肥适应症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是首个也是唯一用于体重管理的每周1次GLP-1受体激动剂。甚至在今年6月,司美格鲁肽减重适应症在国家药监局提交上市申请,而7月,利鲁平——国内首款GLP-1RA减重类似药获批。不过上述事件在当时均未能引爆大幅连续上涨的资本市场行情。$沪港深创新药ETF(SZ159748)$

因此,我们认为本轮行情与国内基本面关系不大,更多源于海外销量超预期增长

根据诺和诺德披露的数据,司美格鲁肽减重适应症产品Wegovy在上市后的首个完整年度2022年的销售额为8.77亿美元,而2023年仅前三季度销售额就已达到31.54亿美元,同比大增481%,远超其降糖适应症产品Ozempic。同时,诺和诺德将全年营收增速预期上调至32%-38%,EBIT增速预期上调至40%-46%,而这两项增速预期在年初时均仅为13%-19%。

受超预期销量刺激,诺和诺德9月1日超越LVMH成为欧洲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同时其市值也超过了所在国丹麦2022年的GDP总额。这样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无疑向市场释放了关于医药行业十分积极的信号。$诺和诺德(NYSE|NVO)$

但是,从创新药相对普涨的行情来看,Wegovy销量超预期的意义并不局限于其本身,而是将市场对医药板块的注意力重新扭转到科技和创新属性中来,并使市场意识到在生命健康领域依然有大量的需求尚未被满足,而这些需求完全是可以被新的药物或者原有药物的新适应症所创造出来的。尤其是减重这样具有泛消费属性的领域,相比一些小适应症新药来说,其市场空间是具有广阔想象空间的。这也使资金对于创新药企业增长潜力和价值预期都有了新的评估。

同理,我们认为游戏行业近期的短剧游戏“大单品”对整个行业的主要价值也是在于其爆火所打开的想象空间,而非其本身。它的出现让有心人发现了即使在这个产品泛滥、竞争激烈的行业当中,还有太多的需求尚未被满足,还有太多的痛点可以去抓住。$短剧互动游戏(BK1151)$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下一个采用短剧模式的游戏也一定会成功,消费者对于同类作品感到惊艳的时间周期不会很长,但是它代表了一种探索的路径和方向,毕竟这次的“大单品”甚至还没有嵌入大家期待已久的生成式AI这个引爆了年初游戏板块行情的新兴技术。

我们可以想象,在短剧游戏的基础上,如果加上生成式AI技术之后,是否能够低成本设计出更为丰富的人物和剧情呢?如果每个选项都能延展出更为丰满的支线剧情,并对故事走向造成系统性的全局影响,那么是否可以形成“千人千面”的游戏体验而不是几个提前设定好的画面和结局呢?可以想见,如果以上的答案都是“YES”,那么游戏的价值体量和受众范围很可能更进一步。更何况,生成式AI在其他类型游戏中同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

这样的案例所带来的启示就是,我国的经济体系中不是没有钱来消费,只是缺少足够有吸引力的产品把钱从大家的口袋里掏出来,这是整个泛消费领域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但是,生成式AI的应用推广或对这个现状产生极大地改变,因为这个新兴技术可能将像火药、电力、PC、互联网的出现一样,使个人的生产效率发生质的飞跃。

举例来说,今年9月的BD“文心杯”创业大赛收到了近千份项目申请,据BD统计,应用层项目占比为83%,其中50%的项目为2B,33%的项目为2C,模型层、其他分别均占比8.5%;以赛道划分,生产力工具、医疗/大健康、营销、文娱/社交、电商/消费、HR、教育为主要方向,项目占比分别为24%、13%、11%、9%、9%、8%、6%。申请者中,41%为前大厂/科技公司员工,28%为连续创业者,25%的创业者来自传统行业,高校生创业占比为6%,40%的创始人为90后,甚至有00后参与创业。

也就是说,哪怕使用的是目前还在初生阶段的生成式AI大模型,创业的门槛也有了显著的降低,或者说一个有价值的创意从产生到落地变现的路径被大幅缩短了。可以预期的是,或许从明年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个充满创意的年轻创业者团队,凭借对于年轻人各方面需求的敏锐嗅觉,利用生成式AI大模型的加持,将一系列创新性想法包装成某类产品或服务快速地推向市场,不断地激发出消费者的购买冲动,并反复再现类似于上述两个“大单品”的造富“神话”。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