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者 杜一用



2023年落幕,统计一下,我大A股新增上市公司313家,福建新增2家,使2023年A股上市公司达到173家。但很遗憾,在刚过去的2023年,共有13家企业A股IPO梦断在成功过会却未能成功发行的黎明前,福建就有两家。



2023年A股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同比下降了26%,是2018年注册制实施以来的首次下降。福建各地市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继续两极分化,厦门最多65家,福州第二53家,泉州第三21家。


成功过会却未能成功发行的13家企业,无疑是2023年A股IPO大军中最肝肠寸断的一个群体,有的企业从成功过会到终止上市历时超过两年。原因集中在,被监管层抽中现场检查后主动撤回材料、公司业绩存在不稳定性风险、内控存在漏洞、不符合板块定位,募投项目合理性存疑等。



福建福特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和厦门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幸成为无缘A股IPO的梦断企业。


福特科专业从事精密光学元组件与精密光学镜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IPO申请于2021年12月获上市委审核通过,2022年1月提交注册。然而到2023年4月19日,福特科却主动撤回申报,终止注册,成为2022年第三家在注册阶段折戟的科创板企业。

从媒体披露的情形来看,福特科的梦断源于证监会的一次现场检查。2022年7月,证监会现场检查时发现,福特科存在实控人涉嫌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信息披露不完整、研发人员认定异常等问题。研发人员认定听起来就挺不靠谱,研发部门的统计员实际上就是前台,西餐烹饪专业人员实际上就是仓管。



厦门致善生物则获益于新冠核酸,也梦断于新冠核酸。


致善生物成立于2010年,2014年在新三板股转系统挂牌,2021年转板冲刺创业板。致善生物可以说是新冠核酸的完全受益者,一直到2016年扭亏前,年营收最多不到3000万。2020年疫情爆发后,公司业绩马上乌鸡变凤凰。2019-2021年,营收从不到1个亿迅速增长到将近5个亿,净利润也从800多万飙升到1个多亿。2021年营收增长了3倍多,净利润增长了11倍多。


致善生物以分子诊断技术为核心,专攻分子诊断试剂和仪器,产品几乎覆盖了新冠检测的全过程。因此,在排队核酸的那段时间,致善生物想不发财都难。在2019-2021三年中,仅来自分子诊断试剂和仪器的收入占比就在92%以上,是一家在新冠疫情中赚得盆盈钵满的典型企业。2022年9月6日,致善生物IPO首发申请获准通过。


这批搭上“疫情顺风车”并顺势冲刺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一度饱受资本市场质疑。媒体的普遍质疑加上不可持续的业绩,终于导致致善生物A股IPO功败垂成。2023年6月30日,深交所终止了厦门致善生物的上市审核。



《证券市场周刊》称,随着监管审核的日渐趋严和上市全链路审查的日益完善,存在“硬伤”的企业怕是难以再获批上市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