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银行(SH600919)$  $北京银行(SH601169)$  

第一个基本逻辑:股票的本质是什么?

股票本质上是债券,是一种永不需要偿还的债券(永续债),而且是可以不付息的永续债。以上这段话是巴菲特说的。所以当有一种年年付息的永续债出现在市场里,而且债券利息远高于高于市场主要利率时,为什么不去买?目前已上市的银行股票42家,他们的总利润在整个上市公司总利润的占比一直在攀升,2022年时基本超过50%,按2023年其他行业的表现,恐怕会继续扩大占比。我们发散开来,就发现属于高分红的银行其实很吝啬,一般它们只拿30%的净利润出来分红,这个时候红利率是6.5%,如果当年净利润全部分红,这个红利率就是21.6%。有过全部分红的银行吗?有,在美国。中国的银行目前做不到这一点,原因是因为还有扩张需求,我们假设人民币国际化成为现实,那么在可见的未来,银行的分红依旧是被控制的,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四大行的估值略高也是有其本身内涵的。

第二个基本逻辑:银行贵不贵?

这个要回炉到教科书了,经典理论认为市盈率参考标准应该是股价与利率的比值。 比如一年期定期存款目前大概是1.7%,那么,市场平均市盈率58.8倍是可以接受的,显然,市场认为这样的估值机会成本太高了。那我们拿贷款利率来衡量,目前LPR是3.45%,市场平均市盈率29倍就是可以接受的。由于银行基本都在上证,我们就观察深证,现实情况是在周五深证市盈率19.5倍,市净率1.95倍,远低于理论值,而算上银行的上海综合指数平均市盈率12.4倍,市净率1.2倍,估计刨去银行,和深证相仿。所以,不考虑银行,两个市场的平均估值是低估了60%到200%。

所以像江苏银行4倍的市盈率和0.7倍市净率当然是极度低估的,昨天看到有人为五粮液哀嚎,看了一下,16倍的市盈率,4倍的市净率,不能比啊。

       所以银行其实是股市的基石,它估值的抬升才是估值依次抬升的阶梯之路。中国股市的问题有资金的问题,更是估值极致分化导致割裂以致其他票估值只能回落的问题。 

2024-01-28 10:32:25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第三个逻辑:银行有多大的风险。

目前中国银行股的估值居然还低于频频爆雷的欧美银行股,因为市场有种说法认为中国银行潜在风险太大,隐形不良资产太多。

首先,中国银行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依旧是存贷差,赚取的是辛苦而扎实的利润,回顾爆雷的硅谷银行,存款1700亿美元,贷款只有370亿美元,被迫去大量投资6年期国债,结果持有利率只有1.6%的国债在利率迅速走高的情况下轰然崩落。产业空心化的现状让美国银行业不是后市可期,而是后市可欺。中国银行业依旧传统的业务还带来一个好处,就是贷款的抵押是充足的,即使是不断爆雷的房地产行业,银行在这个行业通常只有两种贷款,一是大家普遍知道的按揭贷款,这个是以建成房产为抵押的对私贷款;另一类是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贷,这个是以未开发土地为抵押的对公贷款。有风险吗?没有 ,因为有比较充足的抵押。房地产最大的损失在信托在理财。

其次,风险被强行出清。中国银行业意识到不能光靠存贷差,两个方式,混业经营和表外业务,混业就是搞点证券(投资银行)、保险,表外就是理财。证券需要顶层设计还有些时日,于是都来搞理财,在大部分时间里由于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理财雷不多,所以有雷都被兜底了,看上去一片风平浪静,但是表外越来越多,监管认为这个风险不能大到拖累银行本身,要求严格执行盈亏自负,不许兜底,而且设定了时间点,2021年底。天雷之劫就这么风和日丽了,亏的是别人的钱。

第三,竞争对手的弱化。保持开发放的中国银行业有许多对手,外资是一个,许多人吐槽中资银行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外资来了就完了钱都存外资银行云云?结果呢?存款要大额的高端客户还不给利息还收费,搞各种花里胡哨的投资业务坑了一大波高端客户,如今欧美的银行几乎都在瑟瑟发抖。P2P,,坑了多少不相信中国银行业希望来波暴富的老百姓。XX金服,靠监管扶持充作鲶鱼发展起来却毫无感恩之心,许多不明真想的老百姓以为又可以藉此抨击银行,却不知中国银行业受到是世界最严监管,存贷比,资本充足率无数的指标压顶,而XX金服疯狂的杠杆远远突破这些要求,一百多亿资本放款一万亿,X付宝以前的收益率看上去很好,其实是全额放在一个基金里运作的结果,没有任何风险防范的底线,如果当时就有2022年底的债券风波,后果不堪设想。如今被招安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