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BK0475)$ $北京银行(SH601169)$  $江苏银行(SH600919)$  

       银行是巴菲特的心头之好,在巅峰时期,十大重仓股里五只银行,他的刚去世亲密战友芒格四只重仓股里有三只银行。

       我们能否复制他们的模式,或者换句话说,中国的银行是否符合价值投资的要点,我以前就此做过一些判断,这些判断在如今的行情下依然有效。

第一是护城河。

价值投资的要点之一是护城河,对于银行来说,这个护城河就是银行的立业根本:特许经营。银行的成立需要监管部门的批准,目前看已经不会再批准什么新的银行了,各个银行之间的竞争基本上都是同质下的低烈度竞争。各个层级的银行都有生存空间。我特别看好头部城商行,原因是城商行之上是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这两类银行已经完成了物理扩张或者说是全国布局已经结束,而城商行依旧还有物理扩张的可能性,比如北京银行去年获批成立了苏州分行,北京银行同时控股了两家重庆的农商行,这种物理扩张在监管的控制下有序开展,还能在规模上求的利润的扩大话化

第二是天花板。

行业一般都有天花板,这个比较好理解,但银行的经营标的是货币,货币有天花板吗?这个基本是没有的,那么结合目前两个可能,一个是美元黄昏的可能和另一个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经营人民币的中国银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放开外资持股100%,好多人以为是个题材,其实都是想当然,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外资控股。六大行不说,象江苏、北京银行这类区域重点银行,已经地方控股了也不可能放弃控股权,而那些村镇银行人家看不上,剩下的就是一些民银小银行和阿里腾讯各自控制的银行。放开外资控股的真正意义是WTO的承诺,别人要求你开放金融市场,那你做到了,WTO是对等要求的,我开放你也要开放。那也就是说中资可以收购外国银行。

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北京银行,江苏银行这类城商行在国际上是什么地位?北京银行第50名。江苏银行68名。两个省级银行再努力一下可以进前50了。

比如北京银行名义第一大股东荷兰银行牵头由北京银行收购个欧洲小银行,建立欧洲桥头堡,咋样啊?

所以,你们不需要为外资欢呼,这个是为了出海挂的护身符。

从这些角度出发,中国银行业的天花板远没到来,甚至可以判定在我们有生之年,人民币成就其自身也会成就经营其的银行。

第三是经营者。

银行的大股东即是经营者,同时也是政策的制定者。国有大行的国资股东,股份行的国资股东,城农商行的地方国资委。监管历来要求金融不要出事,所以要保证其正常的利润以抵抗风险,从这一点出发,银行的平稳发展其中的优秀者超常发展的期待是肯定的必然。

第四是位置

银行贵吗?就估值而言依旧是极度低估,离全球银行正常估值水平依旧处于腰斩状态。实际上,估值回归也许是新入资金扯的大旗,而经过充分炒作的赛道和科技在反复下跌中生态已经被完全破坏,一路的下跌就是一路的套牢盘,尤其是经过今年一个半月的惨烈下跌,原有结构和筹码已经崩塌,要想再有可以期待的行情,18月的时间,所以目前指望这些吗?

第五是题材

银行也有题材?有的,这个题材就是数据要素。数据要素这个题材市场的炒作路线都是软件,部分TMT,然而从中报中可以看出这些公司业绩普遍下滑,而数据入表被提出并立即从明年就生效,于是市场开始畅想一番。然而,市场炒作方向是错误的和表象化的,在数据要素这个产业链中 ,软件公司之类的就是打工者和被大象尾巴拍打的蚊蝇,产生数据和有能力加工数据的才是真正的王者。

这就是银行。

先看官媒的表述:“这是数据从自然资源到经济资产的一次跨越,是我国进入数字资产时代迈出的实质性一步。数据要素纳入生产和收入分配体系的趋势越发显现,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的数据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将空前强化。

映射到资本市场,数据采集、存储、加工、流通、应用等公司股价表现活跃,而在供给、流通、应用三大环节,数据产业链条上相关公司的布阵也在加速。”

银行是所有资金,个人的法人的流通场所,一个银行海量的客户数据才是这个银行最有效的资产,一个资产,一个客户的存款、贷款、划款、投资都会在关联银行留下痕迹,这才是数字经济的底层架构,是数字经济最重要的资产。招商银行前几年估值很高,就是因为它在个人高净值客户里独树一帜,对这些中国富人们的精准营销让招行受益颇丰。而几乎所有的银行为了防止数据的毁损,会在全国各地建设不同的灾备中心以保证数据的永久保存。

随着P2P的消声绝迹,随着对保险信托的不信任,曾经出走的高净值客户回归银行是最终的结果,银行业的数据产生、加工和使用是整个数据经济最基础的基本面。

从这个基本面出发,中国的银行业才是最重要的数据要素,这个需要重估。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