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小米汽车SU7发布会后,雷军在小米汽车北京交付中心进行了首次直播。开播后直播间人数瞬间10万+,1个小时点赞数上亿。

雷军介绍了SU7的多项细节,并回答了多个网友的提问。

雷军表示,小米汽车刷新了多个记录,发布即交付,交付即上量,火爆程度远超预期。但同时也是提心吊胆,全民测试,放大细节,但小米SU7最终扛住了测试。SU7也成为百万网友亲测、质检、严选的汽车。

雷军还与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进行了直播连线。此前,长城的核心高管在长城测试场对SU7进行了测试,给予了高度评价,值得长城汽车学习。

雷军这么厉害,我们到底应该学其什么?

我们真正要和雷军及小米学习的,是「爆品打造方法论」,如何实现打造一款产品成功一款产品。

雷军与小米的爆品方法论,大部分浓缩在了「互联网七字诀」里,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没有专注,就没有一切

小米汽车是雷军人生最后一次创业,他押注上了所有,孤注一掷,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雷军在大学时期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专注,就没有一切。

当时雷军和几个同学一起创业,有技术、有人脉、有客户资源,成功的概率是非常的大的,最后还是失败了。

后来雷军总结,失败的原因是“不专注”,当时什么都干,“装机、软件开发、倒手电子元器件,甚至连打印这样的活儿也接。”

“从那时起我就明白了,对一家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而言,没有“专注”,就没有一切。”雷军复盘第一次创业。


克制贪婪,少就是多

在物理学中,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F/S,其中p代表压强,F代表垂直作用力(压力),S代表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越小,压强则越大。这个物理公式同样适用于商业,在做产品的时候,公司所拥有的资源,也就是压力,是固定的,产品的切入点,也就是压力,切入点越小突破越有力。

所以,大到布局公司业务,小到定义一款产品,对于一个具体的业务目标,基于洞察和我们所掌握的基本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收敛,专注于必要的“最小切口”。

这也是我们一再强调“克制贪婪”,尽量追求“单点切入”的原因。

在做小米汽车时,雷军只选择了一款车型,但就这一款车型,火爆程度远超雷军的预期。

网友提问小米汽车什么时候做suv车型时,雷军表示,小米目前不会做suv。

少即是多的结果是,用1款产品,产生100款产品的销量,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


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

极致是一种精神与意愿,表现为心智上的无限投入,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

在自己专注的核心领域和方向上,要“始终更高标准,玩命更严要求”,不要差不多就可以了,这样已经够好了。

对不完美不妥协,对一切丑的、难用的产品和服务细节不容忍,并且有巨大的热情和动力去改变,这是极致的前提。

哪怕只好1%,也愿意多投入100%。

为了能研发好汽车,雷军不仅逼着自己拿到了赛车证,还逼着公司五六十个高管拿到赛车证。

雷军还讲述了SU7电机的细节,三年前官宣造车时,当时行业最高水平仅为18000rpm,小米直接定下了21000rpm的目标。雷军说,要想真正实现转速“断层领先”,就需要深入技术的“无人区”。

为了攻克技术,与全球顶尖的企业联合研发。达成更高的转速,对转子硅钢应力、散热、效率等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特斯拉是转子外面裹了一层碳纤维,雷军决定直接改进材料,与世界领先的材料公司合作,创新了强度达到960MPa高强度的硅钢。这种技术目前的良品率不高,因此废品就比较高,导致成本大大增加。

但只有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才能做出领先的产品。


全身心投入,不留余地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里,有一句台词:“人若无名,便可专心练剑”,雷军对这句话感触颇深。

在做小米汽车的时候,为了能专注精力,甚至将小米手机发布会都交给了卢伟冰。

在创办小米之初,雷军“隐姓埋名”一年,也不让公司员工泄露关于小米的信息,严禁使用任何外部资源。这么做只为一条准则:一切靠产品说话,一切只靠产品说话。

雷军的一个朋友听说雷军要做手机,就给他发消息:“如果你真的想做手机,那就只做一款。”因为,如果一款打不过,做一堆,还是打不过。

不留余地,全身心投入,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在2011年,有朋友凌晨两点给雷军发消息:“终于明白啥叫‘极致’了,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把竞争对手逼死”。雷军说,“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我虽然不太喜欢这种过于强调竞争博弈的表达方式,但这种不给自己留余地的精神,就是极致的精髓。


无限追求最优解

我们在做产品时,努力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那什么样的产品才是极致的产品?

雷军认为,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产品要惊艳,设计要惊艳,成本也要惊艳;

二、超出了用户预期,真的能让用户尖叫。

要满足这两点,就要无限追求每个产业发展阶段的产品最优解。最优解就是当下的最大化用户价值,也是绝对的竞争优势。

小米手机为理工男设计,男性用户多,女性用户少,做小米汽车时雷军就说,每个功能不能考虑女性?为了能让女性用户喜欢上小米SU7,他们做了很多最优解。

比如在颜色上,设计了7种颜色,其中霞光紫深受女性用户喜欢;在转弯半径、泊车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还有车窗玻璃的防晒功能,直接戳中了女性用户的痛点。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当下的最优解,没有永恒的最优解。能替代快马的,不一定是更快的马,也可能是蒸汽机车。


极致不是自嗨和自我感动

追求极致需要基于对行业、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以“专注”的方向为指导,时时校验,防止跑错方向。

2016年,雷军接手小米手机部时,发现螺丝钉的供应商只有一家,价格还比同行贵5倍。找到这家供应商的老板一问才知道,小米选料夸张,还要在每个螺丝钉上都铣出个小米的标识。

让雷军哭笑不得的是,这家企业之前是苹果供应商所以进了小米供应链,现在价格贵的连苹果都不用了,就只剩小米在用。

雷军说,花成本在螺丝钉上铣小米的标识,对用户而言有一分钱的价值吗?这不是自嗨是什么?我们不要在自嗨上浪费宝贵的成本,应该用到真正对用户有用的地方。

如果追求极致的努力不在用户需要的正确方向上,或者不在公司专注的方向上,那么花的力气越大,离题越远,此时的投入和努力只能沦为一种“秀情怀”的噱头,或者是一种无用的“炫技”,抑或是一种盲目的“自我感动”。


销量第二,口碑第一

口碑是衡量产品、服务的终极标准,销量只能排在第二位。

之所以强调口碑第一,是因为有些产品叫好不叫座,这样的产品算不上成功,而口碑总是领先销量或利润一步,是与产品和业务形成正循环的要件。

和用户交朋友,认真倾听用户的意见,深刻了解用户的需求,才能不断做出真正满足用户迫切需求,甚至是用户自己未能察觉的需求的好产品,才能赢得口碑;而口碑一旦形成,就能自传播、自转化,对于产品改善、业务推进具有强大的推力,而且这些推力完全是免费的、可裂变的。

可能有时候因为一些原因,产品有口碑,但销量不大,在短期内是没有关系的,因为口碑是业务的有生力量和群众基础,只要有生力量不灭,群众基础不毁,下一款产品操盘得当,依然能够获得成功。

所以,我们在业务决策中,一定要把口碑放在第一位。甚至要做好心理准备,部分产品只要口碑出众,哪怕销量有限甚至亏损也在所不惜。


超预期才有口碑

雷军分享了两个故事。

迪拜的帆船酒店据说是全球最顶尖的酒店,雷军去的一次,第一感受是,太土了,因为之前将期望值吊的太高了,当见到后并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

夏天在海底捞吃完饭,服务员端上来一个果盘,客人没有吃完问能不能打包带走,服务员说不能,当客人结完账后,却意外的收到了一个西瓜,服务员说,切开的西瓜不卫生。一个西瓜就把那个客人感动得一塌糊涂。

通过这两个故事,你能发现,好吃、好看、好用,服务丰富,而且有趣,价格也合适等不一定能产生口碑,但超预期是一定能产生口碑的。

SU7就是超预期的爆品,无论是颜值还是性能均超越了预期,27分钟大定破5万台!

预期是一个相对值,每一位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服务时,都有一个相对于社会产品/服务价值平均表现的心理预估,这无关这个具体产品/服务的绝对价值或定位,有高端的、中端的,也有入门级的,带来满足感的是这项服务超过了用户预期。

所以,无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服务,都要致力于超过可比档位的行业或社会普遍预期值。


“快”是一种竞争策略,也是持续进化成长的素养

在雷军的认知中,“快”是一种竞争策略。《孙子兵法》中谈“风林火山”,就强调“其疾如风”,要靠超高的机动性,抢先赢得战机。“在竞争背后,快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企业/业务本身的成长效率,以及用户价值的提升预期和速率。”雷军说道。对企业而言,快是更低的机会成本、更快的改善成长速度。

对创业者而言,创业的每一天都有巨大的机会成本,这就需要保持极快的速度,开发产品时一定要想清楚能不能在两三个月或者最多半年内做出来,测试用户的需求和反馈能不能很快有一个结果,收到用户的反馈以后能不能很快去改。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是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共识,用户是不怕产品不完善的,用户怕的是提了意见企业却没有改进。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快速沟通、快速反馈、快速修正,这几个问题非常关键。对于硬件企业来说,无法跟软件企业一样快速迭代,小步快跑,但道理是想通的。

“用一切办法,尽可能了解用户需求、尽快获得用户反馈,尽快更新改善,这就是我们采用互联网开发模式的原因。而用户也更相信一家效率更高、改善更快的公司能拿出更好的产品/服务,为他们持续提供更多的价值。”雷军说道。所以,对企业而言,快是一种持续进化成长的素养。


“快”的四种能力:洞察快、响应快、决策快、改善快

当一家公司持续出现系统失灵时,无论它当时多么强大,一旦遭遇技术世代的变迁,距离覆亡可能就只有咫尺之遥。

众所周知,MIUI系统的更新速度快频率高,稳定版月更,开发版周更,在不断的迭代、优化、修复bug。

2011年,微软的几位高管到小米交流,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你们的MIUI操作系统是怎么做到每周更新的?”微软统治着桌面端系统,全球装机量10亿起,很长时间更新一次,每次都是提心吊胆,一旦更新失败,他们承受不起。

雷军告诉他们,小米手机里,实际上有两套操作系统,一旦更新失败,就会自动回滚到上个版本。微软的高管非常震惊,还能这么操作?

雷军说,这个秘诀说起来的确非常简单,但是需要有内测版、开发版、稳定版的产品线区分设置;需要建设一个聚集发烧友的社区,通过四格反馈报告、用户意见投票等运营产品提供支持;需要有一群视团队为朋友,真心参加共创设计开发的发烧友群体的支持;再加上一支充满激情、自驱力极强、技术能力出众的团队,以“不吃饭也要先优化”的热情打磨产品,才能够实现。

在SU7上,雷军表示已经,车机OTA要每周进行迭代,将最好体验给到用户。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