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回顾今年以来基金的业绩情况。手上基金比较多,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基金经理超额收益在哪里?

2020-2021这一波牛市,主动权益基金的超额收益十分明显。其实这一轮牛市主要宽基指数涨幅不大,但是冒出了好多翻倍的牛基,超额收益简直碾压业绩基准。

所以后来,强仔自己的基金组合,主动权益基金的占比一直维持在高位,始终觉得基金经理长期来看能够创造阿尔法,能够跑赢指数。过去的历史的确是这样,哪怕是随便买一个(如Wind偏股基金指数),或者随大流买一个(如中证偏股基金指数),都妥妥完胜沪深300。

但是21年以来这波熊市,打破了这一切。首先是贝塔是负的,股市下跌,基金经理跑赢也没用,这个怪投资者自己没跑路,也不怪基金经理;但是超额收益滑落这个有些伤。

比如几家权益大厂,超额收益一直没做起来,没做起来一年我姑且忍受,没做起来三年我姑且熬着,然鹅现在市场都见底了,超额收益还是不太行……

如果为了拿到市场正常收益,为什么不直接买指数基金?这是买每只主动权益基金前应该好好问问自己的话。

基金经理并不能解决太多问题

去年年底以来,差不多强仔自己砍掉了一些原来的主动权益仓位,根据策略方面的研究结论,开始买入一些国企、中特估、沪深300方向的ETF。一开始,也怕自己判断失误,这个部分占比还十分有限,但目前确实整个大盘子中业绩表现最好的。卖掉的和拿着没卖的权益基金,拉胯的还是很多。

这几天也是在反思,能够取得绝对收益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研究结论是,决定收益的80%是资产配置,而不是具体选股选基。

当前深以为然。去年的熊市,照样有上涨的品种,今年节前和节后的深V,照样有平稳创新高的品种,哪怕是3月以来大小盘分化,也有强势上涨的品种。踩中主线(比如选择红利中特估),哪怕选了业绩最差的(跑得最慢的红利中特估),比错选错误的主线并选择其中最好的业绩要好。

过去的历史也证明,基金经理能够带给投资者绝对收益方面的贡献还是有限:基金经理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选股上,对于策略和资产配置方面几乎出不了什么力。所以,买主动权益基金能赚钱,首先股市要涨(有贝塔),然后踩中风口(有行业贝塔),基金经理就是做那个确定赛道里面捡苹果的人,至于树在哪,他们不管。

回到当前,在基金公司降费和基金经理降薪趋势下,默默感觉基金经理未来能够提供的超额收益可能会越来越小(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都要躺平了)。

投基框架的彻底改变

去年年底以来自己也是在思考,如何才能持续稳定地赚到钱,而不是靠“运气”。比如买基金这一步,未来应该还是我自己的主要的实践方式。

不管是ETF,还是场外指增,还是全市场或行业主动权益,我觉得都应该是工具而不是目的。

首先是对未来市场的研判,趋势是什么,确定买什么,进行分仓,然后根据不同的分仓来确定买入的品种,即自上而下,而不是看到一个业绩好的基金就想着买(自下而上)。

至于主动权益,也没有必要像过去一样神化,也没有必要一杆子打死。主动权益在医药、科技这些需要深度研究的细分赛道上还是有优势,在类似风格增强的板块(例如指增、均衡方面)还是值得买。

至于指数化投资,比如策略指数(如红利)、主题指数(如国企、中特估),和增强指数(如500增强1000增强),我觉得是主要可以考虑的方向。

周评:大盘股的未来

昨天沪指上摸3100点了,像摸摸老虎屁股,虽然只是摸一摸,没站上,但是趋势整体向好。之前几次距离3100点的时候,年线还在3100点以上,如今已经进入3100点以内了,年线的挑战,也是迟早的事情。

抛开郭嘉队方便操作的沪指不谈,最强势的指数上证50,也是跟沪指类似的状态,已经蹲着摸年线,而下方的半年线也在本周开始拐头向上,之前担心的上证50可能回撤到春节底部的颈线位2325点恐怕有点过分担心了,现在看下去的可能性应该不大。要么摸一摸继续横盘,要么向上突破。

大盘股的强势,应该还会持续吧。全面启动应该还要等经济基本面和美债降息吧。继续看好红利、中特估和沪深300。

周末愉快。

完。

#基金披露一季报,国家队救市路径浮水##中东再传炮声,国际油价再度飙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