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终于无法避免被“拆家”的命运轮回。

上个世纪90年代成立的比亚迪,通过对索尼、三洋等手机电池巨头的产品拆解、分析、研究和再研发,开始了自己的手机电池研发生产之路,成为了当时手机巨头摩托罗拉、飞利浦等手机品牌的电池供应商,短短几年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手机电池企业。

后来比亚迪再接再厉,通过观察、了解和分析鸿海、和硕等代工企业的业务模式和生产运营方式,2003年进军3C电子产品代工领域,经过20年发展,这一业务实现了年营收上千亿,客户包括苹果、华为和小米。

经过收购秦川汽车整合2年后,2005年比亚迪推出的第1款汽车比亚迪F3,同样是拆解和借鉴了多款欧洲和日本车型的成果。

比亚迪作为市场后来者,通过借鉴和学习对手的成功经验,在中国落后的汽车产业环境下奋起直追,忍受嘲笑和质疑,厚积薄发,翻身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龙头。这段历程可歌可泣,也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缩影。

如今,拆解不再是比亚迪的“绝技”,而成了昔日对手们的“日常工作”。

两大机构拆解后均赞不绝口

去年比亚迪推出的海豹车型吸引了众多海外车迷的关注,这款车的性能与特斯拉 Model 3相当,但性价比却极高,比亚迪也顺势将这款车型推广到了欧洲、澳洲、南美和东亚多个国家和地区,销量成绩非常出色。

这款车型就引起了日本的高度关注,日本著名的产业研究机构日本日经 BP 社就对比亚迪海豹进行了拆解调查,详细分析了海豹的车身架构、电池、驱动电机总成,以及各种控制电子电器元件等等方面。

拆解报告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比亚迪海豹除了搭载被称为“刀片电池”的新型结构车载电池和集成热管理系统以外,车载电器元件的集中控制于各大车企,比亚迪的发展在设计思想上有着引领世界标准的远见卓识。

去年8月世界著名的金融机构瑞信银行也买来了一款比亚迪海豹,经过详细拆解后,Patrick Hummel在内的瑞银分析师对各个零件的技术水平以及成本进行分析发现,海豹汽车大约75%的零部件是比亚迪自产,比亚迪比西方现有的车企在欧洲生产成本低25%左右,比特斯拉MODEL 3也低了15%,而且内饰更豪华、空间更大。

海鸥拆解结论震动美国汽车业

实际上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关注最密切的,是美国汽车产业界。美国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拥有极为完备的汽车产业链,尤其是燃油车的产业链企业规模和数量都极为丰富,也承载了451万就业人口。所以对于中国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美国方面极为慎重和忧虑。

在中国热销的一辆纯电动车型比亚迪海鸥,就引起了众多美国消费者的关注,因为按照中国的售价这款车的价格只有12000美元,可以满足日常通勤以及接送孩子的基本需要,按照这样的价格在美国,可以说是人人能够负担得起的。

于是美国公司Caresoft Global就想方设法进口了一台比亚迪海鸥到美国,对这款车展开了详细的拆解和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比亚迪海鸥在设计、成本控制和制造艺上表现非常出,兼顾了成本优势和效率需求,而且材质和工艺并不输给美国主流车企,美国车企想要造出比亚迪海鸥,需要付出三倍的成本。

曾担任通用汽车大型皮卡的首席工程师的Caresoft Global总裁特里·沃霍夫斯基(Terry Woychowski)直言,比亚迪如此低成本生产海鸥车型,几乎是一个奇迹。

对比亚迪电动汽车的竞争力的赞许,不仅仅是一家之言。比亚迪的直接对手企业特斯拉的CEO马斯克在今年年初就公开表示:“中国的电动汽车非常好,如果没有贸易壁垒,他们几乎会摧毁世界上大多数汽车公司。这一言论的所指的他们,众所周知所指向的主要就是比亚迪。

中国电动汽在欧洲市场取得的成绩,也是竞争力的有力证明。从 2019年 2023年,亚 迪等中国品牌在欧洲电动汽市场的份额从 0.4%飙升 8%,其中比亚迪在欧洲开设的门店已接近300家。

充分竞争才能让消费者受益

中国电动汽车在产业链和成本两方面的竞争力,的确给了美国危机感。最近美国正式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从原来的25%提高到了100%。

不过对于这种做法,美国网友几乎都是一边倒反对的态度,认为这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而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只会让美国汽车市场内部缺乏竞争性,最终让整个市场消费者高价买单。

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当下美国正处在选举的关键时刻,加征关税对中国相关领域实施“制裁”,很明显是为了拉选票。

美国要想真正保持汽车产业的优势,应该积极引进中国车企进入美国投资建厂,尤其是应该引进比亚迪,通过引进比亚迪带动各类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进入美国,最终让美国也构建出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制造出优质可得的电动汽车,让美国的消费者受益。

实际上,美国的邻居墨西哥正在受益于与比亚迪的合作。比亚迪出口墨西哥的电动汽车正在逐月增长,3月份出口量就达到了5100余辆,不少墨西哥消费者对于从中国进口的宋 plus DM-i混动车型赞不绝口,认为性价比超过了很多美系和日系混动车型。

还有一些消费者购买比亚迪海豚跑uber,晒出的账单显示,每天能耗支出相比燃油车大幅下降,净收入得到明显提升。

最近,款卡 BYD SHARK在墨哥发。比亚迪也积极考察墨西哥市场,计划在当地投资建厂,更好地融入该国1.3亿消费人口的汽车市场。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