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行情有点焦灼,虽然点位并不高,但短期就是感觉有点涨不动。

另一方面,权益类基金仍然“很难卖”。5月新成立的基金中,有超过70%的在“保成立”线挣扎。

如何破局?

5月新成立权益类基金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5-29。

“网格交易”或是目前“增厚收益”比较好的方法。

网格交易是一种普通投资者就能够轻松驾驭的量化交易策略,通过预设多个买卖点位,形成一个交易“网格”,从而在市场波动中捕捉利润。

比如:在我买入的第一笔价格基础上,每下跌2%,我就买一笔;每笔买入价格赚2%,我就卖出。如果市场经历了一轮震荡的话,我就能够轻松地获得多笔价差收益。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市场环境,尤其在震荡行情中表现优异。

网格交易有这么几个好处:

第一是:严守交易规则。网格交易依靠预设的规则进行操作,减少了主观判断的影响,使得交易过程更加系统化和纪律化。

我现在设的科创100ETF华夏(588800.SH)的网格交易,就设的每下跌2%,就加仓10%,每上涨10%,就止盈10%。如下表所示:

按照目前的交易策略,已按计划买入了4次。其中在第2次和第4次,基本上都是买到了当天交易的最低点。这也是网格自动化交易的好处。

科创100ETF华夏1分钟走势图(5-22日):

数据来源:wind。

第二是:降低投资风险。通过在不同价格区间分布买卖点位,网格交易分散了单一价格波动的风险,降低了大幅亏损的可能性。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持有5成左右的仓位是最舒服的。不管是市场向上还是向下,都可以“游刃有余”。

虽然目前设置的是向下2%加仓,以上10%止盈。但可以在仓位高的时候,通过调整“步长”来降低加仓的频次,提高止盈的频次。尽可能保持在一个相对比较舒服的仓位水平。

第三是,收益增厚明显:网格交易方法在震荡市场中表现尤为出色。由于价格频繁波动,网格交易能够在多次买卖中实现盈利。

比如说,我们目前在交易的标的:科创100ETF华夏,价格从0.788下跌到0.657,再回到0.788的时候。如果我们只是采取“买入即持有”的交易方式,那么我们的盈利为0。但如果是采取网格交易的方式,我们就可以按照10%的收益率止盈5次,比原有的投资方式多盈利6544元(每次投1万为例)。

第四是,自动化执行。现在,不少的券商系统都支持网格自动化交易,借助算法和交易软件,网格交易可以实现自动化执行,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执行效率。这就免去了我们人工盯盘的麻烦。

最近的震荡市场,网格交易用起来效果很明显,也有一些事项需要我们注意:

第一,合理设定网格间距:网格间距的设定直接影响交易的频率和风险,需根据所选择标的市场波动性和个人风险偏好合理设置。

波动大的标的,步长可以设置长一些;波动小的标的,步长可以设置短一些。同时要根据“顶”和“底”的预判来设置。

第二,监控市场环境变化:虽然网格交易减少了择时难度,但仍需关注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以调整网格策略。

第三,控制交易成本:频繁的交易会产生较高的交易成本,需考虑交易费用对整体盈利的影响。如果每次交易金额不大的话,要关注券商有没有给你“免五”的优惠。如果只是万分之一的费率,不需要最低5元的话,1万块钱交易费用就只有1元,成本很低。如果没有“免五”的话,这个成本就会大幅提高到5块。

第四,防范极端行情风险:在极端行情下,价格可能突破预设网格区间,导致潜在的亏损,需设置止损点以控制风险。

一般来说,日间波动越大的标的,可能收益增厚效果越好。所以除了科创100外,创业板指数、科创50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等。都是可以考虑的。

科创50ETF(场内代码:588000):

创业板成长ETF(场内代码:159967):

恒生科技ETF(场内代码:513180)

这种方法,对投资者来说,是增厚收益非常好的方式。

对金融机构来说,是活跃客户、增加客户粘性非常好的工具。

已经有券商的朋友来洽谈合作用这种方法来帮助他们$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了。

也有银行的小伙伴来问:场外基金咱们能不能这样玩呢?理论上来说,也是可以这样玩的。

但在细节上会有一些差异,比如:场外基金的结算价格是“收盘价”,就无法把握日间波动的机会。再加上费率方面会有些差异,可能不会那么丝滑。

同时,由于目前几乎没有银行的系统能够支持这样自动化盯盘和交易,只能采取人工盯盘、手工下单的方式,操作起来要麻烦一些。

所以,场外基金的操作目前仅准备向有培训辅导项目合作的银行的客户经理和高净值客户一对一地提供。

#A股走弱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

#中国石油取消续聘普华永道#

#发展潜力巨大!商业航天产业化提速#

#巨头争相入局AIPC,A股哪些公司受益?#

$华夏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A(OTCFUND|020291)$

$贵州茅台(SH600519)$

$中兴通讯(SZ000063)$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