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不能“一退了之”#  面对此起彼伏的ST、准ST、心虚的非ST股大潮,只要长期呆着,难免不中招,且看,直奔退市的,前赴后继,争先恐后: St嘉寓、st巴安 、ST美吉、 St富通、华闻集团、正源股份……

那么,股票被ST了,退市了,意味着会血本无归吗?回答:大概率是,小概率不是!


退市命运123……:


1、退市后股票转移到其他平台进行股份转让。

目前,退市公司股份转让主要通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和两网及退市公司股份转让系统(老三板)进行。

但股票的流动性会大大降低,交易活跃度和价格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

新的交易平台的流动性要比A股市场低得多。

股价遭脚板斩,比起A股各大板块正常交易时买入的价格,跌得骨都不剩了,更具象征意义。

2、 公司不选择进入新三板和老三板或不符合新三板、老三板交易的条件。

公司股票从此彻底失去流动性。

从法律上股民依然是该公司的股东,依然享受股东权利。但是进行股票转让会较为困难,毕竟失去了交易平台。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重新上市。这是最好的结局,约等于虚惊一场。

在满足一定条件后,退市公司有可能申请重新上市。这通常需要公司解决导致退市的问题,并满足交易所规定的重新上市条件。

这种情况下,股民有可能会有机会满血复活。比如ST长油(现名:招商南油601975);但是能重新上市的公司极少,退市的公司重新上市的概率极低、低过新股中签。


4 破产清算。

如果退市公司无法恢复上市,且面临破产,最终可能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一般先是把剩余资产优先分配给员工和债权人。

最后如果还有剩余,就分配给股东。

如果没有剩余了,那就没办法了,就真的血本无归了。


5 并购重组。

退市公司被其它公司收购或重组。这可能会让股民回血一部分。


6 法律赔偿。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退市是由于公司管理层的不当行为导致的,股东可能会通过集体诉讼比如st康美600518等方式寻求赔偿,可能会获得一部分赔偿,这是当前最应该大力完善和执行的,不可以让造假掏空戕害股民的一退了之。

…………
总之,退市以后凶多吉少。

最终能不能拿回点本金,要看运气。


股友们在投资中只有重视基本面,投资行业龙头公司股票并做好投资组合,如此才能规避股票资产遭受重大损失!

努力学习、认真投资,做自己账户的第一监护人、做自己资金的第一负责人!

关注资本市场

关注大盘$上证指数(SH000001)$  

关注股友喜怒哀乐!


祝学习愉快,投资愉快[财力][财力][财力]

2024-06-06 16:50:19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2024.06.06

铁拳监管这件事,预计今年要退市的股票数量会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资金开始恐慌性地抛售有退市风险的微盘股,连带着并无太大隐忧的中小盘股也一起被拖下水了。


这种恐慌情绪下A股甚至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记录。退市园城(原名“园城黄金”)因为正式进入退市整理期,首日没有涨跌幅限制,昨天直接暴跌96.44%,创下了A股最大单日跌幅。股价从将近10块钱,瞬间跌到1毛钱,碎纸机都没这么夸张。


这个退市园城,以前叫做园城黄金,在四月中公布年报前,价格还维持子十几块钱一股。毕竟本身是黄金概念股,过去一年的贵金属又很强,黄金也一直都在涨价,所以公司强势也不奇怪。在年报阶段公布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后,公司的股价差不多是一步到位直接归零。当天只成交了1500万,等于说大部分人都死在里面了,压根没有给你任何出逃的机会。


不过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意外,你能看懂财务报表的话,会发现去年这家公司就因为收入额不够1亿被ST过,而且收入确认上因为全额法和净额法的问题,交易所还专门出过案例解释说明。一家上市公司已经不算是小公司了,但营收规模一年都做不到一个亿。如果认真看看财务报表的话,这种类型的公司基本都可以PASS掉。


为啥这种明摆着的风险,很多人之前都不那么在意呢?因为过往的习惯使然。以前国内A股上市公司遇到什么问题,退市的比例并不大,也很少出现当天暴跌九成。顶多也就是消息公布的时候跌一段,大家觉得公司是垃圾股,一段时间之后价格就稳住了。再赶上个什么风口的话,说不定就又涨回去了。


现在的情况和以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触发退市的情形变得越来越多。而且好像除了重大违法违规退市,其他几种触及退市情形基本上得不到赔偿。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尤其是喜欢重仓押注单个公司的投资者来说,风险可是太大了。


如果一次重仓判断失误,遇到了这类退市的情况,基本上这笔投入就可能要直接归零了。可以说很多完全看不懂财务报表的人凭感觉瞎买,基本上就是来市场消费的。你去买房价格下跌再惨,起码还有个房子在可以住,然而股票连废纸都剩不下。


市场正本清源有没有必要?当然有。这么多垃圾股在这个场子里活跃,最终伤害的还是散户。接下来这种狂风暴雨,只会越来越多。短期当然会严重冲击市场人人自危,但长期来看是积极的,市场的流动性应该流向那些优质的可持续资产,而不是为垃圾股的故事和泡沫买单。


但是上面眼中的“垃圾股”,可能正是一些股民手中企图赚钱的“资产”,于是清退这些垃圾股,就变成了“戕害”这些股民的利益。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明明早就被标注了“ST”的股票,也就是有退市风险警示的股票,大家还愿意去买呢?


因为历史经验“告诉”他们,A股并不会真正清退这些股票,而包括游资在内的一些资金又往往喜欢利用一些概念题材来撬动炒作这类股票,导致这类股票经常看起来还有很大的波段赚钱机会。“历史经验”让这波人心存侥幸了。谁能想到,这次“狼”却真的来了,而且一下来得这么猛。


这一次好像除了让这些散户认栽,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比如“投资风险自担”,每个字眼都冷酷无情,却是现实。就像曾经大家都以为可以刚兑的理财,最终血本无归了,也只能怪自己当初无视了那几页密密麻麻的“风险提示”。


那么碰到踩雷ST股票,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目前A股还是有一定的赔偿机制的,但这个最多也能适用于上市公司存在违法违规罚款的情况下,这部分罚款是否可以用于中小投资者合理赔偿?但如果只是正常的退市,上市公司自己都混不下去了,哪还有钱赔偿。


敲黑板:

一般而言退市主要有两种,经营不善和造假(IPO及财报),经营不善只能自认倒霉,但造假是可以诉讼索赔的。现在的严监管还没有配套的"造假赔偿机制",这是事实,不过我国也有证券集体诉讼制度,依据此前的案例,股民买到造假股,是有机会得到赔偿的。


如康美药业案,因财报造假300亿,股东共获赔24.59亿,由康美的高管、会计师事务所等支付,董事长被判12年。2)、再比如2023年科创板上市公司泽达易盛因造假上市、财务造假,向投资者赔偿 2.8亿,由实控人、高管、中介机构等支付。3)、2023年紫晶存储因造假上市、信披违法,被判向受损投资者赔偿10.86亿,中信建投证券等中介机构先行向投资者赔付,实控人被批捕。


因此如果不幸踩中了造假股遭受重大损失,可以通过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起诉,索赔成功后,获赔比例有的最高可以达到100%,最低20%,普遍水平是30%~80%之间。除了获得赔付外,更重要的是通过集体诉讼,造假的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中介机构等,可能会面临更严酷的惩罚,这口恶气就价值千金。


每一次历史的转折和改革,都不可避免要经历一波阵痛,而这个阵痛其实就是有一波人会成为代价。如果有朝一日,A股真的建立起了严格规范的运行机制,好公司得到了它应有的价格,差公司乏人问津,A股才真的会走出3000点,往前走得更远。


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才成成功。我始终相信股市会好起来。自从新掌舵上任以来,什么能让市场涨起来,就推行什么落地,一直不涨就一直上家伙,推到市场服了为止。这几天对垃圾股下猛药,一刀切st退市。

A股的草莽时代要结束了。变化之中必有混乱期,本来你认为受益的人并没有受益。比如公募降薪,券商降薪,投行降薪,财务总监离职等等。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