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达摩财经

隐忍一年,中粮包装(0906.HK)股价快要翻倍时,奥瑞金(002701.SZ)出手了。

近日,奥瑞金发布重大资产购买预案,计划通过下属公司华瑞凤泉发展,以7.21港元/股的要约价,向中粮包装全体股东发起全面要约,以现金方式收购中粮包装全部已发行股份,交易对价上限约5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粮包装第三大股东张炜已同意奥瑞金的上述要约收购方案,双方在6月6日已签订了承诺协议,奥瑞金将取得张炜所持全部中粮包装股权。

中粮包装的第一大股东为中粮集团下属的中国食品,持股比例为29.7%;奥瑞金间接持有中粮包装24.4%的股份,为中粮包装第二大股东;张炜则持有中粮包装22.01%股份。

这也意味着,即使其他股东都没有接受要约收购,奥瑞金也能凭借46.41%的持股超过中国食品,成为中粮包装的第一大股东。

奥瑞金此次发起全面要约收购,颇有些半路“截胡”的意思。

去年12月6日,中粮包装披露消息称,中国宝武已联合国新投资,对中粮包装发起全面要约收购,两家公司均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六天后,奥瑞金也随之发布公告表示,筹划向中粮包装全体股东发起全面要约,意在取得中粮包装控制权。

中国宝武成了“抬轿者”?

中国宝武和奥瑞金对中粮包装争抢的目的不言而喻,二者不论谁拿下中粮包装,都能奠定其在金属包装行业内龙头的地位。

据了解,金属包装中的两片罐主要用于啤酒、碳酸饮料等产品的外包装,也是行业争抢的主要赛道。二片罐市场中,奥瑞金、中国宝武旗下的宝钢包装、中粮包装的市占率分别为20%、18%、17%,为行业前三甲,差距也并不明显。

2023年,奥瑞金营收138亿元,净利润7.7亿元;中粮包装营收102亿元,净利润4.7亿元;宝钢包装营收77.6亿元,净利润2.19亿元。从营业收入上看,三者也包揽了行业的前三。

事实上,早在2023年6月,中粮集团就曾有意出售所持中粮包装股权,并表示已经与第三方买家进行了初步洽谈。从后续来看,这个第三方买家即为中国宝武。

奥瑞金不仅是中粮包装的第二大股东,奥瑞金实控人周云杰之子周原和奥瑞金总经理沈陶还在中粮包装担任非执行董事。奥瑞金彼时就应该知晓中国宝武对中粮包装的意图,但奥瑞金并未做出实质性的反应。

今年2月,中国食品向中国宝武方出售股权的方案获得国资委批准。奥瑞金也开始着手布局,联手华彬投资旗下私募基金厦门瑞彬设立子公司华瑞凤泉,并向华瑞凤泉增资约30.92亿元,专门用以实施对中粮包装的要约收购。

自中粮集团出售中粮包装股权的信息公开后,中粮包装的股价大幅上涨,身为第二大股东的奥瑞金也凭此多了不少“底气”。

2023年6月28日,中粮包装的股价一度跌至3.75港元/股的低位。截至6月13日,中粮包装股价已涨至7.13港元/股,按照奥瑞金对中粮包装的持股计算,不到一年的时间,其持股市值已经涨了近10亿港元。

本次奥瑞金发起要约收购的价格为7.21港元/股,相比中国宝武的要约收购价,奥瑞金的每股出价提高了约5%。

奥瑞金资金压力仍存

奥瑞金成立于1997年,主营食品饮料金属包装产品的生产销售。目前,上海原龙以32.67%的持股比例为奥瑞金控股股东,上海原龙实控人周云杰同时为奥瑞金实控人。

奥瑞金的成长可以说完全得益于与红牛之间的深度捆绑,奥瑞金一度是红牛饮料罐的唯一供应商,红牛也贡献了奥瑞金几乎全部的收入。

2012年10月,奥瑞金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A股首家金属包装上市企业。上市前一年,奥瑞金92.64%的收入集中来自前五大客户,最大客户红牛的销售占比达到70.56%。

之后,随着泰国天丝集团与中国红牛运营方华彬集团纷争不断,中国红牛销量的下滑直接制约了奥瑞金的进一步发展,奥瑞金也开始去红牛化,踏上了扩张收购之路。

2015年,奥瑞金先后四次举牌永新股份,永新股份主要产销彩印复合软包装材料,下游核心客户包括伊利、雀巢、宝洁等。时至今日,奥瑞金仍持有永新股份23.86%股份,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随后,奥瑞金又瞄准了全球最大金属包装公司波尔,收购其在中国的包装业务。紧接着奥瑞金又发行可转债,以2.05亿美元完成了对波尔相关业务的收购,整合了波尔原本的百威、青岛啤酒等啤酒行业大客户资源。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奥瑞金货币资金为14.27亿元,且奥瑞金的短期借款以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约为30.87亿元。对于奥瑞金来说,收购中粮包装的股份仍有不小的资金压力。

在要约收购预案中,奥瑞金也表示将进行贷款收购,华瑞凤泉计划向浦发银行北京分行申请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或等值港元)银行授信,华瑞凤泉发展计划向浦发银行(通过其香港分行行事)申请不超过人民币70亿元(或等值港元)银行授信。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