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字“卷爸书房”关注卷爸哦。

卷爸书房

文字 | 卷爸

图片 | 部分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因果关系 」

集中和分散,是结果,不是原因。

集中还是分散,取决于我自己能吃哪口饭,老天爷又给我吃哪口饭。

巴菲特后期,一直推崇集中投资,他表达的很清晰,分散是对无知的保护,如果你真的知道在买什么,多少钱合算,确定性有多大,那么集中投资收益必然更大,因为好机会难得,成语造句,千载难逢。

但如果在不懂或确定性低的情况下,贸然集中,那就是将命运的开关交给了其他人,或许大富大贵,也可能坠入深渊,记住爷爷的话,分散是对无知最好的保护。

人一辈子遇上3-5个机会,并且抓住,那就注定大富大贵,所以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不仅要重仓,而且要非常重。

早期的巴菲特会将他所有资产的80%投向一只股票,而芒格则更激进,认为120%都无可厚非,他也确实这么做过。

目前,我还没有达到识别50%以上重仓机会的能力,也没遇见过我心目中敢于如此重仓的机会。

复盘过往,有两只股票,曾经或现在超过40%仓位。

腾讯在21年7月—23年6月,用了两年的时间,买到了40%+仓位。当然,23年10月之前,我都不懂投资,如果那时候懂,我就不会这么买了。

华晨在24年的3月14—4月15日,用了一个月时间,买到40%+仓位。

在华晨的标的上,超级滚雪球老师,以及众多朋友给我上了一课,让我不再纠结40%的仓位上限,为什么这么说呢?

1. 40%的仓位上限,是最初学老K锚定来的,目前通过阅读巴菲特和芒格的过往,发现这个锚定毫无道理。巴菲特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而不是固步自封。

2. 雪球老师100%的仓位投入华晨中国,不仅仅因为老天爷赏饭吃,还因为雪球老师有能力吃这口饭。这也是我在最初的时候,买入20%没有超过50%仓位的原因,即认知不足 。

3. 在华晨这笔投资中,雪球老师提过两个观点:

一个堵死了判决后,不认账的路;一个堵死了,财政替国企还债的路。由此一个真正的逻辑闭环就此形成,这个时候,华晨中国的股价非常的低,值得重仓。

卷爸在具备这点认知的时候,价格已经涨上来,此乃没有超过50%的第二个理由,在我买入的位置,安全边际,至少是我个人心中的安全边际已经不足以支撑我上更大的仓位。


「 用数学表达 」

前阵子,卷爸读到一篇公众号的文章,无奈没有找到,大概意思是一个60%胜率的游戏,3分钟内可以无限次重复,重复的次数取决于手速,赔率1:1,初始资金都为100,猜测实验最终大家平均可以赚到多少钱。

这个游戏,其实就是一道数学题,不过最终的结果非常不乐观,好多人亏光了,而大家赚到的平均数,也远低于理论的平均数。

这题里,会有一个最优的下注比例,我没记错的话就是40%,是不是很巧合?

不过不要被实验迷惑,这是短时间内大量次数的博弈,具备遍历性,股票市场不具备这个条件,也就是说,要达到40%的仓位,标的确定性需求远远不止于此。

重仓、极度重仓的两个逻辑,可能需要2个标准差以上的确定性+绝对低估,缺一不可,那个极度低估的附加条件,就是对剩余4.55%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安全补偿。

所以说:

集中和分散,是结果,不是原因。

集中的两个条件:

1. 由认知带来的极高的确定性。

2. 对于不确定部分在价格上具备足够的风险补偿。

由此,仓位轻重程度的设置最终变成了,基于上述两个判断下的一道数学题。


「 巴菲特还说过 」

如果市面上出现20个华晨中国一样的高胜率,高赔率机会该怎么办?

那就一样买5%,然后安心的睡大觉吧,可惜巴菲特说,他自己也没遇见过这样的情况。


「 骑马找马 」

今天华晨再次宣布每股分红4.3元,确实是喜出望外了。

现在的华晨,离分红的逻辑越来越远,离25%宝马股权兑现的逻辑越来越近。

卷爸也要骑马找马,给乘龙快婿找下家,下一阶段我的仓位,可能就又从集中走向分散了。


如果喜欢卷爸的文章,请关注“卷爸书房”,一起研究投资。

买股票就是买企业?小心与狼共舞终受伤!

华晨中国:投资逻辑复盘及未来操作展望

投资为什么会亏钱?

股市无坐标,只有引路人--从ROE看企业的商业模式

未来在向你招手--2024年投资策略

见相非相,即见如来——论投资的底层逻辑

你好!2024,愿你温柔以待——卷爸2023投资总结

巴菲特历年投资情况整理

结构性增长和理智性增长——我读《巴菲特之道》

风险提示:本文对所涉及的任何证券、基金及其他金融工具的信息、意见等均不构成任何推荐或建议,请读者全面认识证券、基金及其他金融工具的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做出投资决策,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华晨中国(HK|01114)$$腾讯控股(HK|00700)$

#华晨集团正式破产重整#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