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红书有段爆火的视频,视频中店员把「毛绒蔬菜」当作真正的蔬菜喷油、翻面,还认真地问顾客放不放调料、想要几成熟等。

这段充满“信念感”的营业让不少网友直呼,“这个世界终究颠成了我想要的样子”、“我太喜欢这种脱了裤子的工作了”。

这家正戳网友“发癫”点的企业就是——Jellycat,一家没有IP,却把上百元的毛绒玩具卖出了13亿的礼品品牌。

Jellycat的风靡,解决了3个问题:

1.如何在有品类、无品牌,IP占主导权的毛绒玩具行业突围?

2.如何在用户层和价格带上,打开玩具增长的天花板?

3.技术门槛不高的行业,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优势?

虽然行业不同,但Jellycat的问题却有共性,通过研究分析一家从“玩具”到“高端礼品”的企业,或许能给我们一些不一样的启发。

毛绒玩具非常常见,像普通的毛绒产品在淘宝上的定价大都在20多元附近,但是想把一款毛绒玩具卖出高价,大多数情况下离不开“IP”。

IP作为文化精神的图腾,有着很多变现方式,比如电影、图书、主题乐园、潮玩、服饰等等,相应这些文化活动又会产生新的IP,所以IP与文化内容相伴相生。

而毛绒玩具作为IP的载体之一,能卖出高价也不意外了,因为本质上用户是在为IP故事买单,这是毛绒玩具长久以来的市场现状。

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毛绒玩具销售额TOP10产品中有9款都来自迪士尼,但是有1款是例外,并且排在第三名。

它就是Jellycat,一家成立于1999年的英国玩具品牌。那个时代毛绒玩具已经受到人们的欢迎,最知名的就是泰迪熊,并直接带火了德国Stieff 和美国Ideal两家制造公司。

以泰迪熊为代表,“动物毛绒化”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并且愈演愈烈,大家都在比谁做得更逼真,这直接被Jellycat的创始人批评“了无生机、太无趣,简直是在做标本”。

所以Jellycat刚开始就立志打破设计的“藩篱”,让毛绒玩拥有自己的设计和表达。单就熊这一动物的刻画,几乎所有的玩具品牌都有统一的表达,圆眼睛、棕色、端坐的等形象。

但是在Jellycat的设计中,你能看到长毛的、短毛的,站着的、趴着的、棕熊、北极熊等各种形态的小熊毛绒。

据Jellycat的设计师介绍,每一款小动物他们都会经过实地调研,从真实的动物外型、动态和表情中提取元素,然后发挥想象力,为毛绒产品赋予不同的颜色、材质和神态。

除了丰富多元的设计感,Jellycat也会保持统一的设计语言,构建家族面貌。比如它们的产品都有标志性的豆豆眼和笑脸,这一简洁、独特的设计成为Jellycat的记忆点。

以致用户在看到所有豆豆眼加笑脸的物品,都能想到Jellycat,甚至网上还有“万物皆可「Jellycat」”的话题。

除了常规的动物系列,Jellycat还涵盖了海鲜、寿司、水果、自然景观等等,只有你没想打,没有它做不到,甚至有的网友还发现了转笔刀造型。

这些常见但不太注意的物品、景象,被做成了毛绒绒、豆豆眼,弯弯笑脸的可爱造型,让很多网友惊喜和意外。

和可爱并驾齐驱的还有它柔软的材质,作为安抚巾和启蒙玩具起家,Jellycat的材质在安全性和柔软度上居于市场领先地位。

总结一下,jellycat在安全、高标准材质的基础上,依靠充满灵气的设计、多品类的策略,以及有辨识度、统一的设计语言成功在IP主导的毛绒市场站稳了脚跟。

如果仅仅是一款优质的儿童玩具,Jellycat显然不会有这么大影响力,但是加上购买力超群的年轻人就不一样了。

Circana(市场研究公司)报告显示,2024年1月至4月,18岁以上的消费者在玩具上的消费达到15亿美元,超过3至5岁群体,成为玩具行业最重要的年龄组。

年轻人对玩具的需求与日俱增。

Jellycat对年轻人的征服,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

2014年,英国主体公司首次明确Jellycat是一个面向全年龄段的玩具和礼品品牌,称其是自己的核心业务,并在几年后关停了化妆品和旅行配件品牌Catseye。

从多品类到聚焦玩具,从玩具到礼品的转变一直延续到现在,谷仓在jellycat的公众号里发现,他们对自己的介绍仅有“英国高端礼品品牌”等关键词。

从玩具到礼品的定位转变对Jellycat意义重大,首先体现在用户圈层的破圈,玩具再精美,也是和儿童绑定在一起,直接让成年人买大量玩具,不现实。

但是礼品则不然,送家人、送朋友、送自己,礼品的细分品类和人群更加广阔。

比如Jellycat以毛绒玩具为蓝本设计出了挎包、挂饰、家居装饰品、餐具等等,在年轻人群中广受欢迎。

其次,礼品帮助Jellycat突破价格带,带来更高的产品溢价。

自己舍不得买的价格,但是偶尔送别人却可以承受,并且越是公认的高价格高品质越能代表自己的心意,这种情况下,价格高不是缺点反而变成了一种优点。

同时明星效应进一步加强了礼品属性,从汤姆·克鲁斯女儿、贝克汉姆女儿小七到国内的刘亦菲、赵露思、白敬亭、欧阳娜娜,甚至大火的韩剧《黑暗荣耀》中都出现过Jellycat。

明星同款、不菲的价格、公认的可爱、柔软、暖心的产品,Jellycat成为礼品界的“通用货币”。

优秀的产品力加上定位转变构成了Jellycat坚实的基础,但是真正让Jellycat爆火则是踩上了时代的风口,即:

经济下行趋势下,情绪价值的提供,这种情绪价值一方面体现在温暖、治愈,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发泄、释放。

作为英国老牌的幼儿安抚玩具制造商,Jellycat的柔软有目共睹,而这种柔软物对年轻人有强大吸引力,根源就是软物依恋,这种情节不仅出现在婴幼儿时期,在人生的各个年龄段,人都需要抚慰与温暖。

Jellycat正是通过活泼、生动的造型,柔软的材质在随时随地给予成年人安全感、治愈性,让他们在压力重重的现实下感受温暖与陪伴。

这种抚慰不仅体现在购买上,谷仓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发现,很多成年人都会把jellycat当作“小孩子”来对待。

比如入坑一年多的女大学生喜欢晚上抱着它睡觉,白天会装进书包里,陪着她一起去上课,据她表示,Jellycat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给予了她独特的陪伴。

除了简单的陪伴,玩家们还与jellycat展开了“拟人化”的互动,包括带它出门拍照、给它做(买)衣服,做成表情包,分享到社交平台上等。

甚至有的玩家会帮他们取名字、立人设,“上户口”,给它们注册社交账号,以它们的口吻发布心情和照片等,当作自己的第二人格或朋友来运营。

除了温暖的陪伴,Jellycat表情包也是年轻人发泄释放压力的情绪载体,下面这张“活泼”茄子的表情包,很多人可能很熟悉,这就是来自jellycat食品系列产品之一。

瞪圆的眼睛加上标准的微笑弧度,“茄总”给人一种似笑非笑的矛盾感,与微信表情包中的微笑表情异曲同工。

同时因为颜色深、毛软,“茄总”的皮肤用手一划就能创造不同的表情,比如害羞、黑眼圈、流泪等,这样的表情再配上“丧气”的文字,让人有种“平静的疯感”。

时代的不确定性、生活工作的压力让“发疯文学”在网络上爆火,在现实中的无奈在网络上充分发泄,这种情绪与毛绒玩具结合,随时随地成为年轻人表达情绪的利器,并在网路上迅速吸引其他用户二创。

去年宜家曾因无心的泡澡的猩猩、烤炉上的猪、办公区办公的鲨鱼等陈列被网友拍下,并配文“怀疑宜家员工的精神状态”在网络上迅速二创传播,被宜家主动复制,造成了一波出圈效应。

此外还有乐乐茶也曾推出过二创“发疯杯”,乐乐茶CMO哒哒总结“要把握这样广泛的时代情绪,这是和消费者达成共鸣的重要机会”。

不管是用萌宠的形象、柔软的材质温暖、陪伴年轻人,还是让用户用搞怪的表情、夸张的文字发泄积蓄的压力,Jellycat始终把主动权交给消费者,任由他们装满时代的情绪。

结语:

复盘Jellycat成功的关键,灵动的、创意十足的产品设计是根本,其次是从多元到高端礼品的聚焦,打开了价格和品类的天花板,最后是在消费者的二创、自来水中将品牌推向高点。

产品创新、聚焦、转换大品类、尊重用户,是我们要学习的关键词。

参考资料:

AI商业论:惊人数据!美国成年人购买玩具数量超过学龄前儿童

开菠萝财经:孤独的年轻人,戒不了Jellycat

窄播:万物皆可“jELLYCAT”

刀法研究所:30万+笔记,68%毛利率,拆解Jellycat背后的生意与品牌逻辑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