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募界,有“两松”之称,一位是蔡嵩松,另一位是刘格菘。刀锋战士、最强黑马、神秘赌徒,是刘格菘的标签。他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大起大落,既备受赞誉也备受争议。而蔡嵩松则因违规收取好处费而落马。

那么,这位广发基金旗下的"神秘赌徒"刘格菘,其业绩表现如何呢?

从收益冠军到业绩垫底,管理规模从800亿下降至300亿,纵观整个公募行业,只有刘格菘有这样的经历。

PART1

从顶流到谷底的陨落,依然旱涝保收

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广发基金旗下基金产品数量389只,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为12866.09亿,在公募基金中排行第三。

从旗下基金年报来看,2023年旗下产品亏损333.28亿,同时,广发基金收取管理费用66.54亿元,实现“旱涝保收”。

刘格菘,作为广发基金的王牌经理人,其历史业绩曾经非常耀眼。

三年成长为基金经理,半年净值飙升至200%;趁热打铁高位发行基金,再两年净值几近腰斩。哗然中,他又悄然在广发另起炉灶,在2019年,大举押注“科技股”一飞冲天,包揽当年前三甲。次年打破“冠军魔咒”,成为800亿顶流且多只基金收益超过50%。但一年后刘格菘再次跌入谷底,6只基金全面亏损,满盘皆墨。

据Choice数据显示,刘格菘其管理的6只基金产品在今年以来表现均录得亏损,近三年亏损都超过40%,几乎都要腰斩状态!

同时,Choice数据显示,刘格菘所管理的总规模已经显著缩水至356.77亿元,较2022年第四季度的564.82亿元下降了约199亿元,这一规模甚至不足其顶峰时期的一半。

这样的规模缩减清晰地反映出,曾经的“顶流”魅力已不足以持续吸引基民的信赖和资金。

去年还被爆出踩雷国联股份事件,在国联股份暴雷的情况下,刘格菘不但未及时采取避险措施,反而选择增持,此举备受诟病,基民认为他的操作完全“散户化”,追涨杀跌,看不到理性的投资理念,同时对他的风险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提出了严重的质疑。

基金经理作为基金产品的主要操作者,在面临大幅亏损时,既不需要直接回应投资者,也不必承担责任,依然能够保证高薪。

PART2

高薪福利引网民争议

在吃瓜群众眼里,金融圈年薪百万才是常态,而基金行业则是顶尖的存在。

大家都知道,基金经理就是操盘一支基金的灵魂人物,有句话叫“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但无论是私募还是公募,一般基金经理的薪酬结构主要还是分为两块:基础工资和奖金收入。

关于基础工资,其实在招聘网站上搜一下就能看见大致的薪酬范围,但因为公司的规模不同,所以薪酬范围跨度很大。

此前,有媒体报道,广发基金高薪曝光引起网民的争议!

看了一下内容,没对比就没有伤害,不得不感慨公募基金行业薪酬真是高啊!

牵扯到了薪酬的另一部分,也是基金经理工资的重头戏:年终奖。

目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公募的基金经理一般是从基金管理费里提成15%,据《券商中国》报道,基金经理的年终奖金甚至可能达到公司年利润的15%。

按照这一比例,广发基金刘格菘,2023年其管理费约为6.34亿元,其年收入可达9000万元。

以此推算,前两年基金热的时候,捧红了不少明星基金经理,也传出了不少天价年终奖的传闻,比如专注半导体板块的蔡嵩松 “年终奖近7000万”,易方达张坤年终奖1.8个亿等,也许就是这么计算得来的。

虽然最后都没有实锤,有的基金公司还站出来辟谣,但作为管理基金规模超百亿的基金经理,年终奖过千万肯定是没跑了。

所以金融圈年薪百万、甚至千万都不罕见。问题是市场上规模超百亿的基金又有多少呢?

对于刘格菘近几年的巨额亏损,却不妨碍他拿高薪奖金,对信任的基民无疑是扎心的!

PART3

公募审计全面展开,年终奖遭"延迟"

此前,公募基金圈传闻!传言称,“公募基金2019年以后年薪300万以上被要求全退。”,虽然被证实了是谣言,传闻不实!

不过,目前仍然有多家公募基金正在面临全面的审计检查。从业内了解到,国家审计署已经入驻了12家公募进行现场审计检查。“这些团队是由国家审计署的专业人士组成的,将对所有相关文件材料进行审计,重点关注费用支出等问题。

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对公募进行的全面审计和例行检查,正是从严治理的落地举措之一。坚持“穿透式监管、全链条问责”,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有利于优化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生态,更好夯实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过往一般5月底之前大部分公司会发年终奖,但目前大部分基金公司还没发去年年终奖。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未发年终奖是因全面的审计检查是其原因之一。

这也侧面说明,公募薪酬改革已驶入深水区。除了限薪,“变相裁员”、“降薪”等传闻也在市场上频频发酵。

在基金业内,年终奖是一个敏感话题,基金公司采取“密薪制”,对薪资体系保密,员工之间也不知道彼此薪资水平。

不过对于万亿规模的广发基金来说,年终奖自然是很丰厚的!

PART4

广发基金迎新董事长

就在上月13日,广发基金官网发布公告,宣布原董事长孙树明退休,由葛长伟接任董事长。相较而言,葛长伟是刚刚加入广发体系的“空降兵”,但他将面对的是一个明星基金经理产品巨亏、口碑崩塌,以及内部问题频现的广发基金。

从中央到地方,从安徽到广东,从发改委等职能部门到主政广东清远一方,从政府到企业,葛长伟的履历十分丰富。

“空降”广发,被认为将发挥重要角色作用。2021年6月,葛长伟出任广发基金党委书记一职;2022年2月10日,广发证券公告,经过广发证券相关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决议,葛长伟被选举为广发证券执行董事、副董事长。公开信息显示,广发证券自2012年原副董事长李建勇辞职隐退后,高管中就未再有过副董事长。有媒体当时称,此时隔十年再迎来新一任副董事长,显示葛长伟即将在广发证券中发挥重要角色。2022年,葛长伟同时进入广发证券战略委员会。

内部问题频现!

3月21日,一封“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员工的辞职信”在网上流传,再次将广发基金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信中,这名员工愤怒指责广发基金内部存在 “投资经理和研究人员定位不清晰,考核机制全凭喜好”,“岗位没有明确分工,人力资源拖沓低效”,“内部沟通不顺畅”,“例会补材料现象普遍”等问题,但广发基金并未对此事作出正面回应。

可以说,广发基金的信誉和产品发行在近年来受到明星基金经理声誉崩塌和内部管理问题的影响,也成为新任董事长葛长伟需要解决的问题。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