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对香港及内地保险行业的前景展现了颇为乐观的态度。$中国平安(SH601318)$$中国平安(HK|02318)$

其认为,未来6至12个月香港及内地保险行业将迎来更多正面催化剂,在IFRS9/17新估值模型影响下,多数寿险公司的目标价被上调,同时大摩对这些公司的收入和盈利预测也进行了调整,认为整个行业目前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在一众险企中,大摩对平安颇为“偏爱”,维持其港股“增持”评级,目标价升至66港元。大摩给出的理由是公司更专注于高质量核心业务发展,风险持续下降。

站在当下来看,平安受益于行业贝塔和自身阿尔法也正迎来一个全新的时刻。从业绩层面来看,公司此前交出的成绩单可圈可点,增长势头强劲。资本市场表现方面,自4月中旬低点以来,公司股价持续走强,尽管近期有所回调,但从截至目前的区间累计涨幅来看,港股仍然达到了近30%,A股也在10%。

(来源:富途行情)

往后看,公司业绩与估值的共振还将具备支撑,不妨具体来探讨。

1、行业“贝塔”加持,业绩边际向好特征显著

从行业层面来看,保险行业正持续呈现出明显的业绩边际改善特征。

近期A股五大上市保险公司最新公布的前5个月保费收入数据,就提供了行业整体修复的有力证据。

数据显示,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这四家保险公司在保费收入上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增长率分别为4.3%、2.0%、3.4%和1.9%。尽管新华保险出现了10.9%的同比下降,但并不影响对行业整体稳中有升积极态势的判断。

具体到寿险及健康险方面,前5月,人保和太保寿险及健康险的表现不佳,分别为0.75%和2.08%的小幅下降。而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则实现了3.33%的增长,中国人寿的增速则达到了4.29%,显示出较为良好的增长势头。此外,新华保险的下降幅度较大,同比下降10.94%。

财险方面,前5月,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保费收同比增幅分别为3.1%、3.5%和7.6%,较前4月增速分别上涨0.3个百分点、上涨0.4个百分点和下降0.2个百分点。

如若再从5月单月表现来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保费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7.7%、8.5%、6.6%、7.1%,新华保险则下降了6.2%。

具体到板块,人保寿险及健康险的增速显著提升至16.98%,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也实现了10.39%的同比增长。中国人寿和太保寿险的增速分别为7.75%和7.37%,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新华保险5月同比则下降了6.20%。

财险方面,太保财险的增速为6.67%,平安财险为5.34%,人保财险为4.37%,均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来源:东吴证券)

总体来看,保险行业在1-5月的整体表现显示出积极的增长趋势。展望后市,还将具备看点。

首先从寿险方面来看,预定利率下调将利好需求释放。

根据上证报,部分保险公司为符合公司风险管控要求,将于6月30日正式停售预定利率为3.0%的增额终身寿险,并于7月1日上市预定利率为2.75%的增额终身寿险,并且新产品已经报备成功。

而除了对市场需求的刺激外,对险企来说,预定利率的下调也有助于减轻其负债端的成本压力和其所面临的中长期利差损风险,构成整个行业又一利好。

再从财险方面来看,伴随一系列购车优惠政策的推动下,汽车消费市场得到了显著提振,将直接利好车险业务,推动车险保费增速延续向好态势。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复苏带来的经济活动的增加和风险保障需求的提升,非车险业务也有望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水平。

2、公司“阿尔法”助力,产品力创新驱动下的良性增长

行业的贝塔之下,平安自身的阿尔法同样颇具看点。

从此前保费数据对比来看,平安在行业中表现抢眼。1-5月平安累计保费收入3997.5亿,同比增长3.38%,增速在行业表现中居前。

(来源:公司公告)

单独来看5月份数据。平安5月当月集团保费收入694.8亿,同比增长8.5%,

得益于续期业务的强劲表现,平安寿险当月保费收入436亿,同比增速达到10.4%。此外,产险业务当月保费收入257亿,同比增速也达到了5.3%,显示出公司在产品品质优化方面的努力成果。

在环比增长方面,5月份财险和寿险业务分别实现了5.3%和5.5%的增长,展现公司在保险业务上的积极增长态势。特别是寿险业务,在5月份实现了同比双位数的增长,这不仅预示着公司业绩的良好前景,也体现了市场对中国平安产品的高度认可。

保费收入的增长是预判平安后续业绩增长的观察前哨站,从中已不难看出公司步入良性增长的状态。而这背后离不开平安对其产品的持续升级与优化。

以寿险来看,平安人寿的产品策略围绕三个大方向,即强财富、扩养老、拓保障,此举顺应了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其中,金越系列作为平安人寿的热销产品,自推出以来便以其卓越的市场表现和客户好评赢得了广泛认可。值得一提的是,平安人寿在今年还推出了平安盛世金越(至尊版24)年金保险,不仅为客户提供稳定的年金给付,还帮助财富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确保家庭的长期幸福。该产品近期还荣获《中国银行保险报》2023-2024“金口碑”年度年金保险产品奖项,显示了业界和市场的高度评价。

此外,在重疾险、护理险等方面,平安也不断探索和创新。重疾方面,今年2月平安人寿全新推出“平安如意”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形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创新性,兼具储备与重疾保障功能。满期金、重疾金与万能金的“三金”设计让客户在获得重疾保障之外,能够在保险期满获得满期生存金,较好的满足了客户对重疾保障的需求。此外,在护理险方面,近期平安还响应税优健康险惠民政策,全新推出了税优护理险产品,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保险保障,并让相关税优政策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除了产品层面,配套的服务生态的不断进化也是支撑平安业务发展壮大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就在6月17日,中国平安家庭医生品牌升级大会在上海举办。中国平安正式升级家庭医生服务品牌“平安家医”,发布11312一站式主动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并推出“健康主动管、慢病能管好、疾病管全程”用户服务承诺。

大会现场,平安人寿销售管理部总监陈铮分享近年来“保险+医疗健康”合作成效。以平安人寿联合平安健康持续打造的“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务计划”为例,该服务体系在满足客户财富管理和风险保障需求的同时,为客户提供覆盖健康、慢病、医疗等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2023年,使用医疗健康服务的平安人寿客户数超2000万,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服务满意度达99%。对此,陈铮表示,医险协同的创新模式,将差异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与作为支付方的保险等金融业务无缝结合,为客户带来“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体验,使金融更具人文关怀,让保险更有温度。

可见,透过持续迭代、优化保险产品,探索“保险+医疗健康”“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品质康养”等服务模式,平安不仅满足了客户在财富、健康和养老服务方面的需求,也实现了自身业绩的持续增长

展望未来,凭借自身的阿尔法优势,中国平安有望继续在行业中展现出强劲的成长潜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3、结语

从机构观点来看,当前各大券商对保险板块的后续表现颇为看好。

一方面,负债端来看,在居民储蓄意愿持续高企、银行网点与险企“1+3”合作数量限制取消以及部分险企下调增额终身寿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背景下,压力有望得到缓释。与此同时,叠加业务结构优化以及“报行合一”等严监管政策的持续推进对保险公司负债成本的有效压降,上半年NBV在高基数下仍有望实现正增长。

另一方面,从资产端来看,地产相关利好政策的持续落地,市场对险企地产敞口的担忧情绪将有所缓解;同时若长端利率企稳以及权益市场的改善预期,也有望进一步推动险企投资收益的增长,进而带动板块估值提振。

此外,当前整个保险板块估值仍然处在低位,对此,国海证券指出,今年以来市场中有大量的资金配置在高股息赛道,获利良多,但是有较强的估值“高切低”需求,保险板块将是好的资金去处。

在这一趋势下,以平安为代表的优质头部险企后续的表现相信还将值得期待。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