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0日,郭在陆家嘴论坛上说了一些话。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三句话:

1、押注房价永远不会下跌的人最终会付出沉重代价

2、大家一定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宣扬“保本高收益”就是那啥骗

3、金融衍生品价格波动很大,普通个人投资者参与其中,无异于变相 D 博,损失的结果早已注定。

大家再想想过去三年的房价、各种高收益理财以及今年年初花式爆的雪 Q 产品,是不是都兑现当年郭做的风险提示了呢?

而新一届陆家嘴论坛,今天正式开了,村里面分别做了发言。我接下来的一些分析解读。

首先,关于保险行业的,大部分的内容也是围绕保险行业去讲,可能说明最近已经意识到保险行业出现了一些问题

昨晚文章我刚好就跟大家说到了,保险行业目前面临“资产荒”的问题。保险公司充当一个资产配置管家的角色,客户每年固定从保险公司手上拿到3%的利息,保险公司虽然可以投5%的资产赚取息差,但随着利率不断下行,高息资产越来越少,保险公司就可能找不到好资产,陷入“资产荒”。

历史上,美国、日本的保险公司以前都面临过破产潮,主要都是由利率快速下行导致利差损造成的。而目前保险公司面临的更大的问题是,如果利率快速下行,不仅投资收益难以覆盖成本,自身持有的一些资产还可能出现风险。

解决的办法在话内容里面提及了,重点有三个

1、下调保险的负债成本(保险利率破3%,后面可能还会更低)

2、调整产品结构,减少售卖理财险,多卖保障险(降低偿付压力)

3、拉长考核时间,允许险资多买高股息高分红股(提高投资收入)

今年以来A股依然没有增量资金,大部分行业板块都是资金净流出的,唯独高股息红利板块有资金流入,主力部队就是险资

最近我刚好调研了资源行业的情况,今年煤炭行业的净利润大概率就是负增长的,由于水力发电超预期,今年火电对煤炭的需求不如往年。但是煤炭股依然能够上涨,主要就是高股息拔估值。所以煤炭股今年的财报业绩大概率不好,不用有什么期待,但只要找不到高息资产的险资还在买,煤炭股就跌不到哪里去。

其实本质就是,那些买了理财险的人,通过险资之手,绕了一圈到股票市场买高股息股。险资虽然要承受股价波动,但赚了息差。

接着是央妈的内容,我高度浓缩了一下,重点就两个:

1、央妈的第一KPI考核是保汇率,美元不降息,为了避免中美利差扩大,降息的可能性很低。

2、在当前近250万亿的 D 款余额中,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基建) D 款占比很大。这一块还在下降,剩下的其他 D 款要先填补上基建地产下降的部分,数据才会出现增量,所以社融增速下降是很正常的。

第二点我基本是照抄原话,其实央妈把话说得很白了。

我上周日的文章也给大家说过,地产时代已经结束了,靠高负债推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结束,经济正在“去地产化”“去金融化”,以后社融数据、货币数据的重要性会逐渐下降,更值得关注的是CPI、PPI等物价数据,以及PMI、就 Y 率、失 Y 率、居民收入、工资增长(PS:美国也是重点看这些数据)

房地产仍然是经济的重要部分,但它占经济大盘的份额会逐渐下降,不怎么贡献增速了。这一轮经济结构转型后,经济再度起来,靠的不会是房地产。而在以前,地产是货币信用扩张的重要载体。房地产重要性下降了,那么与之相关的金融货币数据的重要性就下降了。

最后是村里的内容,我也高度浓缩了,但重点还是比较多:

1、科创板没有降低到10万门槛(我一直没信)

2、约束规范高频量化基金(我已清所有量化基金)

3、IPO放缓,鼓励并购重组(券商股有新故事了,对各行业也是利好,后面找机会另开文章细说)

4、推动更多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当事人承诺等案例落地,为投资者获得赔偿救济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这条是我最关心的,应该也是大家最关心的吧。

投资者买到的股票因为业绩造 J 、财务造 J 退市,也应该获得赔偿。

上市公司财务造 J ,最应该负责的就是保荐上市的证券公司负责财务审计的审计机构。IPO造 J 上市的,保荐机构需要承担赔偿股民的责任。而上市后业绩造 J 的,则由负责审计的会计事务所承担赔偿股民的责任。

以往没有太多索赔案例主要是:

1、垃圾股没人管

2、单个散户索赔金额不够大,律师不接

3、很多散户都没意识到自己还可以找上市公司索赔

如今力度加大了之后,类似的案例增多,给股民索赔估计会成为一项不错的生意。

大概就这些,今晚文章写得有点长了,其他就不多说了。

......

@东方财富创作小助手 $上证指数(SH000001)$$创业板指(SZ399006)$$A50期指当月连续(SGX|CN00Y)$#专家称退市要让造假者赔偿投资者#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