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眼科行业上市公司的股价普遍连续下跌,从昔日的“小甜甜”变成了今天的“牛夫人”。市场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国眼科行业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吗?


如果是,行业未来普涨的概率就很低了,除非股市流动性泛滥,只可能有极少数自我革新锐意破壳的上市公司跑出来;如果否,就要考虑当前市场对眼科行业的判断是不是跑偏了,预期是不是过于悲观了?


这不仅是投资界高度关心的问题,也是眼科界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作为从业者,同时也是观察者,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为节省大家时间,先呈上基本结论:传统红利空间很大,新质红利正在形成。


由于时间关系,主要基于三个维度分析。


一、需求持续增长,现实暂时承压


为什么说潜在需求持续增长?原因很多,只说两点。一方面,全民都在用手机,眼睛承受高强度,像不停跑在路上的轮胎,导致近视眼和几乎所有眼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时间拉越长,情况越明显,无须量化验证,凭常识即可感知。另一方面,老龄化逐步加剧,长寿者越来越多,各类年龄相关性眼病患者越来越多,如白内障、老花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既要活得长,也要活得好,有病就得治,早治胜晚治。


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即有支付的需求,暂时受到两方面的影响:锦上添花型的选择性医疗,受收入预期的影响;雪中送炭型的基本性医疗,受医保支付的影响。毋庸讳言,三年非常时期及去年以来的经济体感对老百姓的心理影响不小,存粮过冬成为最直接的应激反应,出现暂时的抑制现象并不奇怪。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应激反应会逐步缓解。毕竟,改开四十年累积下来的“底货”很厚,否则就难以理解去年以来居民储蓄的大幅增长;毕竟,视觉健康对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每时每刻都在影响,该治的还得治;毕竟,中国式家文化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安全垫,会发挥出很大的缓冲作用;毕竟,各级政府对于经济和就业越来越重视,措施越来越有力。


概而言之:日子还得过,眼睛朝前看。


二、纵比进步很大,横比还很落后


自2000年国务院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以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爱尔眼科等社会办医机构获得快速发展,与公立眼科携手大幅度地提高了中国眼科诊疗的可及性和普及率。回看过去,纵向比进步不可谓不大;放眼世界,横向比差距不可谓不小。


以大众知晓度较高的白内障手术为例,


其实,不止白内障如此,大家可以做一个草根调研,关注一下周围的朋友同事或老家的三姑六姨,有多少青少年近视度数上升而没有及时干预?有多少糖网患者不知道及时去医院检查?有多少人已经被青光眼入侵而浑然不知?有多少人被干眼症骚扰得心烦意燥?有多少盲人还在苦苦地等待角膜移植?有多少人还不知道近视手术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会带来生活的极大方便和形象的明显提升?……


一全球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每千人中1.5人做了近视手术,相较之下,美国、欧洲、韩国分别为2.2人、2人、6.3人。据了解,中国的实际数据没那么高,换言之,差距更大。


大致看来,中国眼科诊疗充其量算低水平的初步普及,且地区之间极不平衡,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差距相比还很大。从产业的角度看,这是看得见的发展空间。只不过,医疗服务的实现需要健康知识的普及,不然很多人不知道应该治、可以治。同时,支付体系和支付能力会影响实现的快慢。


判断大方向,须低处看形、高处看势。由于地形的阻隔,让长江千折百回;由于地势的落差,让长江东流入海。眼科行业,难道不也是这样?


三、受制于技术进步,受益于技术进步


无论是基本性医疗的发展,还是选择性医疗的发展,根本上受制于技术的进步,如果不能为患者解决问题、见不到效果,就不会得到患者认可,就不会得到发展。


反过来,新技术如果解决了老难题,新方法带来了好效果,这项医疗服务就会不可遏制地从小众普及到大众,在患者受益的同时行业获得发展。不仅是眼科行业如此,所有医疗行业都如此。


由于人体的复杂性、眼睛的精密性,以及人们对医疗效果的无限追求,眼科诊疗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大量眼病问题还缺乏有效的解决手段,大量疑难杂症还需要攻坚克难,大量“长尾”问题还需要根本性突破,这需要临床、科研相结合,需要医疗、工业相结合,需要持续发展壮大眼健康生态圈。


且不说全球化市场布局,中国这14亿人口的眼健康,渗透普及、技术升级、服务提质,方方面面都大有可为,这是中国眼科的基本盘,去看各地爱尔人头攒动。只不过更要看到,低处的果子快摘完了,高处的果子还等在那里。展望未来,要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当下,要开发新质供给力。转一转实验室,问一问先行军,就能预判突破口可能在哪里。


不畏浮云遮望眼,无限风光在耐心。走深、走高、走实,才能走出新天地,才能见到新气象。近期,上证指数又离3000点一步之遥,绝大多数公司市值下跌,市场信心极度脆弱,不能指望大水漫灌式的快速反转,唯有沉下心来脱胎换骨摆脱内卷。


花无百日红,但有重开日。无论是国民经济,还是千行百业,经历一个冷落期也不是坏事,让人们更清醒,更努力。不经寒冬长不好麦子,不历酷暑开不了荷花,这正是丘吉尔说的“不浪费一场危机”的意义。


$爱尔眼科(SZ300015)$  $兴齐眼药(SZ300573)$  $华厦眼科(SZ301267)$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