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王杰仁

见习生丨 卓西峰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6月份,或许将成为中国汽车史上又一个具有里程碑的时刻。

近日,上汽集团(600104.SH)发布产销报告显示,公司5月份销量达33.2246万辆,同比下降17.1%。

同期,比亚迪销量达33.1817万辆,同比增长38.13%,与上汽集团同期销量仅相差429辆。6月份,比亚迪单月销量是否会超越上汽集团?

需要指出的是,上汽集团的销量跌落与该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不顺有关。2024年前5月,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6.76万辆,同比增长28.43%,还不如比亚迪一个月的销量。

上汽集团积累的优势,难道要终结在董事长陈虹手上?陈虹可能看中了另一个赛道。

近日,上汽集团宣布,集团研发的全固态电池将于2026年实现量产。

有消息称,包括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一汽(000800.SZ)、上汽(600104.SH)、卫蓝新能源和吉利(00175.HK)等企业可能获得政府基础研发支持。

有行业人士观点认为,国内车企巨头都参与固态电池的研发,上汽集团处在一个公平的“技术赛道”,未来不会具有“独到”的优势。

连续十八年国内销冠!6月销量或被比亚迪超越

上汽集团是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但其“江湖地位”难以维系。

2023年,上汽集团销量达502.09万辆,同比下降5.31%,尽管销量下滑,集团依然连续18年保持国内销量冠军。

进入2024年,上汽集团销量下滑趋势还在延续,前5月销量达152.64万元,同比下降8.37%。

2023年年报中,上汽集团表示,2024年力争全年整车销量达到545万辆,预计营业总收入超过7900亿元,营业成本在7000亿元左右。

前5月,上汽集团仅完成销量目标的28%,完成全年目标的难度可想而知。

更需要注意的是,5月份,上汽集团销量达33.2246万辆,同比下降17.1%。

为何上汽集团5月份销量,要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

比亚迪发布产销快报显示,5月份,比亚迪销量达33.1817万辆,同比增长38.13%,与上汽集团同期销量仅相差429辆。

此消彼长之间,6月份或许将成为中国汽车史上又一个具有里程碑的时刻,比亚迪单月销量或将超越上汽集团。

比亚迪将“新能源汽车领导者”作为口号,如今公司“领导者”的地位已经确定,甚至可以将成为“汽车领导者”当做Flag。

那么,比亚迪2024年有望终结上汽集团的“18连冠”,成为新的销冠吗?

2023年,比亚迪销量达302.44万辆,同比增长61.86%。2024年前5月,销量达127.13万辆,同比增长26.8%。

从数据来看,2024年前5月,比亚迪销量与同期上汽集团相比相差25.51万辆。

年初,比亚迪表示,2024年销量目标是在2023年302万辆的基础上,保持20%以上的增长。

这表示,比亚迪2024年的销量计划为超过362.4万辆。

实际上,即便上汽集团2024年销量下降20%,也将达到400万辆,领先比亚迪问题并不大。

热效率提升到46%!未来研发目标已被同行实现

上汽集团的失速,与未抓住新能源汽车时代的“蛋糕”有关。

2024年前5月,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6.76万辆,同比增长28.43%,还不如比亚迪一个月的销量。

其中,上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智己汽车前5月销量达1.73万辆,虽然同比猛增121.66%,但也不如理想汽车(02015.HK)、蔚来汽车(09866.HK)等造车新势力单月销量。

实际上,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达预期,并非集团高层不重视。

2024年5月,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公开表示,“历经一代代中国汽车人的接续奋斗,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完成从‘跟跑’向‘并跑’再到‘领跑’的角色转换,智能低碳转型、建设汽车强国是业界的共同使命,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说,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浪潮,上汽以用户为中心,推进体系变革、技术创新、产业合作,持续加快在新赛道上的转型发展步伐。“十年以来,上汽集团累计研发投入近1500亿元,累计有效专利超过2.6万项。”

在电动化方向,上汽集团未来两年瞄准三个目标,一是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应用;二是将混动驱动系统的热效率提升到46%;三是挑战纯电整车能耗12公里/千瓦时的行业新纪录,让用户以最少的能量,跑更远的路程。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团未来两年的目标,有的成功研发后就已是“落后技术”了,例如“混动驱动系统的热效率提升到46%”。

5月28日,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发布暨秦L DM-i、海豹06 DM-i发布会在西安举行。据了解,比亚迪第五代DM混动技术创下了3项“全球之最”,其中之一是46.06%全球发动机热效率最高。

随后,吉利汽车集团品牌用户沟通中心总经理、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徐东卫在社交平台发文称,2023年吉利雷神发动机已获中汽中心权威认证,最高热效率46.1%。

5月29日,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发布微博,并公布了一张中汽中心产品认证证书,显示比亚迪一款发动机的最高有效热效率达到46.5%,热效率毫无疑问是全球第一。

固态电池成救命稻草,2026年实现量产却“等不起”

当前,固态电池被汽车业界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竞争焦点。

2024年年初,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曾“拉响警报”,他表示,虽然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已经做到全球领先,但考虑到固态电池的颠覆性潜力,中国企业应该未雨绸缪,联合起来攻关固态电池以应对挑战。

祖似杰认为:“中国在全固态电池量产领域,最大的优势是产业规模和市场规模。我们有最完整的产业链、最大的市场、最多的研究人员,我们对全固态电池量产的中国方案和中国路线非常有信心。”

近日,上汽集团在“向新十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技术发布会”上宣布,集团研发的全固态电池(基于聚合物-无机物复合电解质技术路线)将于2026年实现量产。

据介绍,上述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瓦时/千克),超过传统动力电池一倍以上;该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超过820wh/L(瓦时/升),电池容量能够超过75Ah(安培时)。

5月下旬,“中国或将投入约60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的消息不胫而走。

有报道称,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卫蓝新能源和吉利共6家企业可能获得政府基础研发支持。

虽然后续有报道显示,当前获得政府研发支持资金的企业名单尚未最终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此项行业内史无前例的项目由政府牵头实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开展研发。

2026年距今还有半年多时间,上汽集团等得起吗?

有行业人士认为,固态电池是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国内车企巨头都参与其中,上汽集团目前正处在一个公平的“技术赛道”,未来不会具有“独到”的优势,“上汽集团更应关心当前电池技术下技不如人的现状”。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