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智华

本周大盘维持盘弱走势。电力、消费电子、半导体芯片等概念股品种相对坚挺。有券商研报表示,火电作为灵活性支撑电源处于政策红利期,当前煤价下行,火电盈利弹性空间提升,重视弹性标的选择,后续实现回归公共事业后突出高股息高分红优势。

今年5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连续两个月负增长。广义货币(M2)余额增速再创下自2021年来的新低。这体现消费和投资的增长潜力受到一定影响。M2与M1增速“剪刀差”持续处高位,M1与M2的剪刀差难以短期弥合,甚至有所扩大,说明企业经营投资活跃度偏弱,实体投资的机会有限,经济下行压力仍相对较大。

促进消费和投资增长仍是当前的关键点。地产金融、酿酒消费等板块偏弱,显示市场仍担忧国内消费动量不足,提振经济活力有限。

长期以来,A股市场处于长期低迷状态,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这在经济下行,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股市难免出现较大幅的波动,个股结构性调整更为明显,这是因应经济转型背景下的调整。目前处于过去的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支柱产业向新经济新科技产业“新质生产力”支柱产业过渡阶段。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不断投入来驱动,这种主要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的经济增长,不仅能耗大,而且成本较高。随着国内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生态环境等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和约束影响也逐渐加大,中国的经济增长再也不能过于依赖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去推动。

所以,就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以形成有效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于是提出了“新质生产力”。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迫切要求,需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高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转型。

对A股市场来说,“中特估”和“科特估”仍是反复布局的两条主线。“中特估”行情起来一段后,“科特估”机会也值得关注,例如大市值科技、新能源蓝筹、央企科技蓝筹。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一般来说,降准降息说明经济不景气要提振,并不是形成牛市的因素。从历史上看,A股牛市往往伴随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存贷款利率而展开的,如2007年就是那样,这体现经济回升和景气,当时上市公司业绩处历史最好水平。上市公司业绩是股市走强的基础。

而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股市近年伴随着升息而不断走强,不断创出历史新高,走出了长期牛市,尤其纳指科技指数更为强势。随着以英伟达、微软、苹果为首的科技巨头持续创出新高,这三家公司合计市值史上首次达10万亿美元,几乎占据了美国整个股市市值的20%,三者市值均在3.2万亿美元之上。今年以来,英伟达、苹果、微软涨幅分别达175%、12%、19%。而美联储维持高利率政策也因应经济形势看好,景气度高,经济偏热的状况。

当然,目前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和息口已跌近历史低位,股市也相应处底部构筑阶段。目前沪深股市相当多的股票市盈率仍偏高,派息投资回报率较低,业绩增长放缓,缺乏走牛的基础,部分小盘题材股被炒作而大起大落。未来仍有待经济增长和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来带动股价。

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美国每次进入加息周期都会或多或少引发全球或区域性的金融动荡甚至危机,

对于市场走势,从阶段看,按黄智华之前分析,沪指今年5月中旬以来形成一个下降通道,通道上边为5月20日3174点、5月29日3128点、6月5日3092点等高点连线,本周三、周四盘中反弹受其所压,下边为5月9日3128点、6月11日3013点等低点连线,目前股指仍在该下降通道中呈现盘弱走势,该下降通道上边需要有效突破才能摆脱阶段盘弱之势。

之前指出,按周期系列分析,2024年2月和8月为重要周期段,同时2月为2014年3月转折启动低点以来的120个月(10年周期),8月为2009年7月、8月顶部以来的15年周期,以及2014年7月启动以来的10年周期。

目前看,2月已见底,形成大转折,关注8月前后的转折效应,如沪指仍反复受上述下降通道上边所压,未能上破,则不排除在8月形成转折支撑点,当然,由于大盘股和小盘股的跷跷板效应,估计或有部分板块冲出压力点,而部分板块探出支撑点。

(黄智华为报纸资深财经专栏特约撰稿人,作家,本文仅追踪反映市场特征状况,不作为操作建议)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