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一个消息值得关注银行的降息潮依然在继续,不少中小银行又加入了下调存款利率的行列,而且有银行开始停售半年及以上期限大额存单产品了。其实前段时间“消失的大额存单”这个话题,就曾经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现在大家去各大银行网点和APP上查询的话,会发现5年期大额存单基本上没有了。甚至不单单是5年期,不少银行连2年期及以上期限的大额存单,也逐步开始下架了。

大部分银行都在收紧大额存单的额度,这个现象背后原因也非常简单。现在银行净息差水平比较低,银行需要压低负债成本。储户存进银行的钱是负债,也是银行的生产资料,这部分负债和生产资料,银行要给储户利息。银行贷给客户的钱是资产,也是利润来源,这部分银行贷出去的钱,贷款客户要给银行利息。而银行的收入主要是净息差,也就是资产端银行收到的利率减去负债端支出的利率。

现在银行压缩和调整大额存单的额度和利率,本质上就是为了更好的管理自己的负债成本和净息差。以前银行贷款需求旺盛的时候,银行为了吸引大家存款获得更多的会发行大额存单,给你更高的利率。现在贷款需求没那么旺盛了,银行自然也不需要那么多存款了,存款多了贷不出去要给更多的利息,自然也就没动力高息吸储了。

所以我们才看到银行除了收紧大额存单的额度,相比较定期产品不少银行的利率也没啥优势了。比如以建设银行为例,该行App显示大额存单20万元起存,最长期限3年,最高年利率2.35%,与该行整存整取定存最高年利率一致。 其实从2022年开始,我们就已经看到存款利率多次下调了。不过伴随着老百姓风险偏好持续降低,存款定期化趋势持续在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减少了投资和消费,体现在数据上就是大家贷款少了存款多了。而且很大一部分人还选择把钱存成银行定期,这导致银行的存款成本不断上升。 现在这个情况并没有啥改善,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持续降低风险偏好,所以2024年商业银行大概率还会继续下调存款利率。未来大概率所有的高成本存款,包括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三年期以上大额存单都会被压降。这样才能降低资金成本,减缓息差缩窄的压力,银行也才能有更多的转圜余地。

#两市成交额不足6200亿,什么信号?##时隔3个月大行再降存款利率##沪指跌破3100,风险还是机会?#

@东方财富创作小助手 @股吧话题

$银行ETF(SH512800)$$地产ETF(SZ159707)$$上证指数(SH000001)$

作者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