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去年以来太辰光公司的运营状况及其未来工作重点?
答:去年上半年,由于北美电信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公司业绩有所下滑。但随着下半年AI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我们抓住了这一机遇,不仅原有主力客户提供了新项目,也吸引了新增客户的合作。从去年Q3开始,公司经营逐渐好转并持续爬坡至今。今年的重点在于扩大传统拳头产品——密集连接制造的产能,并加速开拓海外市场。预计八月底或九月初,越南工厂将启动运作,进一步释放产能并将部分国内产能转移至海外,以满足来自AI产业和原有数通市场的需求。

问:太辰光公司如何看待当前扩产以及海外产能布局的情况?
答:公司在扩产速度上更为激进,特别是在MT接头及相关产品以及有源产品配套产能上以倍数计算而非百分比。对于拳头产品密集连接制造,虽然原有产能较大,但由于持续投入新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升级,实际产能增速同样显著。另外,越南工厂预计将在八月底或九月初投产,但由于当地招工培训等因素影响,充分释放产能还需一定时间,预计年底前能达到预期效果。

问:能否详细描述一下太辰光公司在有源器件方面的投资布局以及市场表现?
答:公司与日方合作伙伴共同设立了合资企业“特思路”,专注于生产MT插芯、展现以及镀膜工艺相关产品。由于全球MT接头货源紧缺,给这家子公司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尽管该子公司的主要产品最初并未直接销往核心客户,但由于原材料紧缺使得大量海外客户接受国产原材料,从而推动了其生产和销售规模稳步提升,目前仍在持续扩张过程中。

问:近期关于无源和有源器件的价格波动情况如何?
答:一级连接产品的价格相对稳定,而新项目的不断涌现及产品更新迭代会导致新品价格较高。相比之下,已广泛被认知的技术产品价格自然会随着时间下降。然而,密集连接制造产品价格多年来较为稳定,具体利润变化主要受汇率波动和产品类型的波动影响。例如,在2015年前后,由于光纤类型的变化(多模转为单模),尽管产量增加,但总体单价却因产品类型调整而降低,并非绝对降价现象。

问:单模光纤接头的价格与总体产品的定价关系如何?
答:虽然单模光纤接头相较于欧盟接头更贵,但在实际产品中接头成本仅占较小比例,因此整体产品的定价相对稳定。不过,若售出的产品种类发生变化,价格波动可能受此影响。

问:未来空心光纤的发展是否会对MPU等连接头产生较大冲击?

答:只要使用光纤,空心光纤不会减少MPO(多芯连接)接头的数量,反而会在保持其基本需求的同时,通过提高性能来满足市场对更低延迟和更高稳定性的要求。

问:针对下游客户特别是CPU解决方案对高速连接需求增强的情况,企业有何观察?
答:我们发现去年开始,多芯保险的需求显著增长,这主要与CPU解决方案相关联。随着业界对CPU方案的认可度提高,对接口连接制造提出了新挑战,但也带来更大的市场需求潜力。

问:是否有感受到产业提速的表现以及上游客户放量预期的变化?
答:目前上游客户预测今年下半年将实现小批量产出,预计真正的大规模放量要到2025年之后,但具体情况还需依赖于合作伙伴及终端市场的接纳程度。

问:负责CPU方案研发的企业主要是大型光模块厂商还是小型技术团队?

答:不仅有大型传统光模块厂商,也有专门从事该方案研发和技术团队,甚至部分头部企业在国外设有专注于相关技术研发的子公司。

问:在CPU方案中,如相干光模块所使用的薄片光纤通常由哪些供应商提供?
答:由于相干光模块及其配套的薄片光纤制造技术相对较新,目前市场上仅有少数几家全球范围内的专业厂家具备生产能力,这些厂家正在寻求合作以供应相关部件。

问:为什么会出现MT插芯的紧缺情况?
答:MT插芯的紧缺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市场需求大量增长;二是各大厂商正在开发新一代的小型多芯连接器,并行生产的同时,部分原有产能被用来验证新技术和小批量生产,导致供应受限。此外,特斯拉等公司也需要确保同时交付既有产品和验证新产品,这也影响了产能。

问:MT插芯扩产周期一般有多久?
答:M7插芯的扩产周期较长,因为其中大量设备需从日本引进,交付周期相对较长。但一旦设备到位并通过调试进入生产阶段,其速度就会非常快,这是因为MT产品品质主要取决于模具,而公司的模具技术和设备均来自日本业界顶尖水平。

问:是否担心美国厂商会与我们竞争日本设备订单?
答:我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因为这类高精度设备数量较多,单台设备可以产出较多产品。而且此类设备并非专用于MT创新,还能用于其他领域注塑。尽管如此,MT在行业内能做到一定的规模确实不易,由于技术挑战较大且合作能力要求高,大部分厂家难以承担更高的产量和技术要求。

问:越南工厂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答:越南工厂正在内部装修,并已开始建设初期投入。具体而言,第一批进场的是陶瓷插芯和跳线相关设备。

问:关于英伟达内部研发简化版AOC的消息,行业内是否有类似的技术发展?
答:我们尚未了解到此类信息,但AOC因其性价比高、稳定性强以及能有效保护光口免受污染和损伤,在数据中心和大型超算中心中广泛应用。不过,对于英伟达提及的新型AOC技术,我们暂时没有深入了解,但会跟进相关信息。

问:当前AOC在产业内的地位及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答:尽管AOC还未成为主流供应商,但经过谷歌推广收到大量询盘,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就个人看法而言,更看好AOC在未来几年内仍会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它拥有能耗低、光纤价格稳定的优势,且光连接具有抗干扰、传输带宽大和稳定性高的特点。

问:现有的产能是多少?
答:现有的产能大约是几十万台,每月可以生产这么多。

问:关于进一步扩大产能的问题,是否有具体规划?
答:目前的设备可以生产不同规格的产品,例如16芯、24芯等,并非局限于特定的扩产方案。

问:其中哪种规格型号的产品占比最大?
答:目前市场上紧缺且占比最大的是12芯的产品,尤其是单模12芯和低损的12芯。

问:12芯的产品对应哪些通信标准?
答:12芯的产品实际上对应的400G通信标准。

问:扩产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答:扩产周期较长的主要原因是设备交付周期较长,全球能购买到的供应商较少。

问:检测设备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极高,这是如何实现的?
答:检测设备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测量孔径,还要检查阵列的整体排列是否整齐以及孔间距是否准确。

问:到年底产品的目标扩产规模是多少?

答:公司希望年底前可用产能能达到百万以上。

问:设备到达后产能能否迅速提高?
答:设备到位后,如果模具充足,产能会很快拉起来,但考虑到人员培训等因素,爬坡过程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问:当前公司的插芯产能使用情况如何?
答:插芯自用比例较大,但对外销售也存在一部分,由于设备及产能限制,只能满足自身需求的两三成左右。

问:到年底产能是否能翻倍?设备的到货时间是怎样的?
答:按照当前分期扩展计划,第一期设备已陆续到位,第二期设备正在规划中。若只考虑第一期扩产效果,产能将大幅提升至数十万台。

问:公司连接器业务中的数通产品占比约为多少?
答:数通产品在整个连接器业务中的占比非常高,甚至包括超算中心的需求也被归入此类。

问:对于自用连接器的产能扩展,主要依靠什么方式?
答:现在连接器的产能增长主要依赖于我们自己的插芯扩产,而不是通过购买外部插件实现。

问:是否可以从非客户指定的供应商那里购买插芯来制作连接器?
答:不行,必须使用客户认可的美国或日本供应商提供的插芯,并且我们自己只使用通过特殊路认证的连接头,不考虑尚未经过客户验证的国产厂家的产品。

问:海外插芯供应商能否满足当前连接器产能提升的需求?
答:当前海外市场整体情况仍然紧张,但即使如此,在某些项目上(特别是大型客户)我们会得到一定的照顾和支持,以弥补供应不足的问题。

问:海外供应商给我们的供应量相比去年有何变化?
答:没有明显增加,由于市场极度紧俏,即使我们享有优先权也无法大幅提高进口量,不过我们混合使用了自己的街头作为补充。

问:为何新尺寸接头缺货程度较低?
答:这与超算中心主要使用12芯接头有关,因为12芯是用量最大的部分,尤其适用于400G通信应用。

作者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