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热热!端午过后,全国多地出现“烧烤”模式,多地“热力爆表”,甚至42℃排不进全国前十。

随着盛夏的临近,高温或将成为常态,我们也来看一看持续高温会对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持续高温的影响

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极端天气是今年最可能导致全球重大危机的风险因素。

从经济角度来看,高温或将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一定挑战。根据2023年7月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极端天气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多种自然灾害,可能在未来五年给全球经济造成3万亿美元的损失。

从行业上来看:

持续高温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生产,影响居民正常消费。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LSHTM)教授塔法兹瓦·马布豪迪教授指出“高温将导致产量减少和作物歉收,从而危及区域粮食安全。”比如食用糖价格在2023年就因为高温导致甘蔗收成不佳,价格出现飙升。

能源需求显著增加,尤其是在空调降温等用电需求下,电力负荷会显著增长,再加上高温天气可能导致来水偏枯,水力发电下降,或会进一步加剧电力供应紧张情况,局部缺电甚至限电有可能会出现。

持续高温可能会导致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例如,去年全球高温带来的干旱导致莱茵河、巴拿马运河等关键航道水位降低,水路运输受阻,可能导致商品价格波动,通胀上升等。

炎热的天气也可能降低人们出行消费以及旅游的兴趣,足不出户或成为更优的选择,可能对消费、旅游业造成一定收入损失

不过,虽然高温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工作等会带来诸多的不便,但作为投资者,高温带来的“清凉”需求或也带来了新的机会。

高温“烤”验的行业

白色家电

持续高温下,防暑、降暑产品往往会迎来销量的大幅增长。根据电商平台数据,6月11日全国多地高温,空调销量增长300%

除了销量增长外,行业业绩长期稳健且估值仍处于相对底部区域也是投资的重要底气。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7日,申万白色家电指数估值位于近十年20.0%分位点,处于具备一定性价比的投资区间。

业绩上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中等收入人群的占比提升,白电消费增长有望持续强劲,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24年4月空调销量同比增长22.49%,有望为相关企业业绩提供强力支撑。

白电累计销量(万台)及同比增速%

政策上,今年以来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政策被频频提及,多省市也是积极响应。截至5月29日,全国已有 27 个省级地方发布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其中山西、山东、吉林等多地明确25及27年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3年增长15%及30%的目标,为家电换新提供持续的指引。在政策推动下,相关产品需求有望持续爆发。(数据来源:银河证券)

电力

前面提到高温天气时电力容易形成缺口,此时电力企业基本是“火力全开”,并且基本不用担心电网消纳问题,对企业业绩有望形成显著支撑

除了夏天电力消耗显著增加以外,今年的电力板块或许还值得高看一眼。

首先,政策上深化电力改革一直在进行,其中逐步落实电力价格市场化已逐渐成为共识,电价将由供求关系来决定。对于这项变化,结合此前山东等地的试点,多数机构认为电价会呈现更显著的两极分化,即在现在的峰谷电价机制上,峰价可能会更高,而谷价更低,对于电力企业盈利或有益。

其次,AI和新能源车的高速增长对电力的需求也是持续高增,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到2026年,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这三个领域对全球电力需求的贡献可能会翻倍,占全球总需求的2%。而电动车的电力需求占全球总电力消耗约0.5%,大概占到中国最终电力消耗的1%。未来以AI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或将继续提高电力需求,电力行业增长有望较为可观。

最后,电力属于公用事业,具有弱周期属性,在宏观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的当下,其相对较为稳健的盈利表现,意味着抗跌属性相对较强,并且高股息以及稀缺性在“资产荒”的当下也更容易受到市场偏爱,值得关注。

煤炭

煤炭可以看作是电力行业机会的延伸。在电力缺口出现时,想要及时堵上这个缺口,一般主要还是依靠煤电来提供,所以煤炭需求往往会显著增加

据华泰证券测算,在总电力需求强势增长的带动下,煤电发电量预计2024年仍将有4.0%的提升,带来全年约1,800万吨的动力煤供应缺口,有望对煤炭价格形成有力支撑。

分类型电力发电量(2024.6.5)

供给端来看,在碳中和战略下,煤矿开采和生产等受到一定约束,市场面临着供应缩减的压力。

在供需紧平衡的状态下,价格的稳定带动煤炭企业盈利相对较为稳健,有望继续维持高比例分红,在低息环境下,值得关注。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几天高温天气还将持续。受到高温影响,极端天气情况增加,旱涝灾害风险增高。今日夏至,祝山河风调雨顺,愿生活繁花绚烂。


风险提示:文中观点不构成中银基金的投资建议或任何其他忠告,并可能随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在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基金投资存在本金损失的风险,并在少数极端情形下存在损失全部本金的风险。投资者投资基金前,需充分了解基金的产品特性及投资风险,并承担基金投资可能出现的亏损。请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前,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并按照销售机构的要求完成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之间的匹配检验。

#IPO受理、上会全部恢复,如何解读?##“科特估”突然爆发!还能上车么?##光伏业传来大消息,跌势能否逆转?##高温炙烤下电力迎尖峰时刻##重庆北碚又创造高温新纪录#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