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跟大家讲了A股缩量下跌的原理。

本周一,股市跌得更猛。

市面上又开始各种找理由,比如:

1.恢复IPO;

2.经济数据偏弱;

3.陆家嘴会议不及预期;

4.海外制裁;

5.股民绝望等等。

大家仔细想想,这些理由站得住脚吗?

周一的这种暴跌,一看就是不正常的,绝对不是散户的行为。

除了2015年那种散户杠杆爆仓,散户从来就没有齐心到一起齐步走的卖出。

因此,这仍然是机构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却是一场局。


一、限制卖出惹的祸

这段时间,早就已经传出机构被限制卖出了。

注意,并不是一点不让卖,而是卖出的金额被限制了

普通人一看肯定拍手称赞。

但是,别急着拍手,限制卖出根本不会止跌,反而会加速缩量下跌。

道理很简单,限制卖出的同时,也就限制了机构买入的金额。

比如,机构本来可以买入300亿,但被限制卖出量是100亿。

那么机构就只能买入100亿,因为买多了,万一出现继续下跌,他们就不能完全止损。

然后净值就会受到损失,被客户赎回。

如此一来,买盘就变少了,这就意味着股市的流动性不足,于是我们才看到不断的缩量。

二、存量资金没有变化

代表全市场的中证全指从高点下跌已经有8.5%左右。

这部分资金难道完全离开股市了吗?


当然不是,这部分是存量资金,他们只会来回倒腾,而不会离开股市。

照理来说,他们在下跌过程中,会陆续的买入,但事实上,有很大一部分资金一直没有买入。

为啥?

其实就是上面所说的原因,他们的买入行为被限制住了。

三、某队乘机大量吸筹

限制卖出,看上去是在救市,是在保护股民,实际上并非如此。

某队非常明白,一旦限制卖出,就会缩量下跌。

而且跌到目标位的时候,跟它抢筹码的人也被限制住了。

那么在底部抄底的时候,他就可以尽情的扫货,毫无竞争者。

于是,我们就看到上周五、本周一某队抄底抄得可开心了。

四个沪深300ETF一口气买了190亿。


比去过去三个月买入的量都要多!!!

昨天估计有买了近百亿。

因此呀,别去瞎找原因了。

自己身在局中不识庐山真面目而已。

我在社群里很早就跟小伙伴说过,当沪深300ETF跌破50日线后,某队的目的变了。

接下来会在箱体能震荡。

从最近的盘面来看,他就正好在沪深300ETF箱体底部玩命的吸筹。

那么,我就有一个猜测了,这个位置很可能是它要构建的第二成本区


一旦这个成本区搭建成功,沪深300的底部就上移了一个台阶。

这就有点像盖房子,一层一层的往上搭建。

每次搭建的时候通过限制卖出的方式,排除掉那些不稳定的资金,从而使得更牢固。

四、何时反弹?

反弹一定是某队觉得自己已经吸够了的时候。

届时,他就会跟管理层通气,让它不再限制卖出,把那些饥肠辘辘的狼放出来。

然后,我们就会看到突然放量上涨。

我估计,成交额达到8000亿,就是一个临界点。

为什么是8000亿呢?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并不复杂。

此外,如果中证2000ETF放量,也是一个标志。

五、价格只是表象

很多看到下跌就骂,就心慌。

价格这种东西,经常上蹿下跳,正常得很。

这轮博弈结束后,主流指数大概率都会创新高。

一部分资金会从小票向这些指数成分股腾挪。

其实A股后2000家企业本来也没啥存在的意义,当初上市,大都是为了圈钱而已。

都出清了才好呢。

A股需要的是长高,而不是长胖。

明白市场背后在博弈什么,其实也就没什么必要去盯着价格咬牙切齿了。

六、下跌并非是坏事

我社群的小伙伴求安慰时,我说了一句话:

我巴不得某队在这里吸筹1万亿呢!!!

这道理还不够简单吗?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欢迎来我的同名公号:睿知睿见!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