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通港股通始末

最近对自己的仓位进行了“大那多”,事情还要从一个月前说起。

一个月前,5月23日,我大概估算了一下自己的持有的市值,25万出头,

早早就想开通港股通买腾讯了,眼睁睁看着他从270涨到了380,苦于没有资格。

于是,动起了“歪心思”——银行快贷,利率“只有”3.45%,可以贷20万,再凑5万就行。

(我已经还完了,以后都不这么干了,我知道违反规定,但求放过)[可怜]

想过找几个好哥们,但是开不出口,借钱买股票?是不是疯了?不好解释,并且好哥们之间开口借钱就变味儿了,当然救急的除外。

想过找在广州越秀的表哥,他金融硕士出身,应该理解我的想法并支持,但最终放弃了,还是怕家人担心,不想让家人知道,毕竟现在还在亏损中。

最终选择了“微粒”和“花呗”

我打开“微粒”看到,20000一个月免费,甚好,那么就差三万了。

打开“花呗”,备用金可以借32000,利率为12.7%,计算了一下,可以接受。

于是就开始我的凑钱买资格的做法……

具体的都在周记里说了,这里仅记录一下细节,算是有些跌宕。

“花呗”利率挺高,有点坑的是,它默认等额本金分期还,最少也要分三期,当然也可以全部提前还,但是提前还的界面很难找(咱比较抠,还是能找到)。

我是5月23日借的,记不太清自己的花呗还款日期了,本来计划刚好借一个月,到时候还了就行,结果6月7日花呗提醒我,在10日之前该还第一期了,钱是一万多。

6月7日刚好是周五,恰巧端午放假,10日也是休息日,虽然在证券账户的钱是一分没多动,25万大头全部买的货币基金,但这几个休息日,没法把钱马上转出来,赎回基金要T+2。

还好6月初的工资咱放进去还没买任何东西,只是充数,只不过休息日证券公司不上班,没法银证转账,钱还是出不来。

最终,找好友支援了一下,算是过了这关,只不过原来计划放进去工资,有52万左右,想着能市值不跌太狠的话能提前一天达到均值50万的要求,现在来看不行了,还是要等够二十个工作日。

时间眨眼来到了月底,一看日历,刚好6月23日也是个休息日,干!

为了少付点贷款利息,那只能提前赎回了,我在21日周五提交的赎回货币基金份额,结果当天提交晚了,在15点多一点点提交的,这下可好,T+2,还要跳过周末,也就是25日24时前,才能成交,当天过15点,证券公司不给转了,也就是26日钱才能出来!

这下咋办,23日就要给微粒还钱了,两万,逾期利息要更多。

于是又打开了借呗,一看额度,两万八,看利率,有优惠8%,动手吧,贷出了钱然后挪了一下,先把微粒的钱还了。

这周末多交两天利息,自己的操作又让自己多交了1天利息,要亏好几十块钱吧,肉疼!

好在最后结果还是好的,在今天看到,昨天夜里期间,钱都出来了,今天一大早,就把所有的钱都还完了,一身轻松,算了一下,总共花费近600块钱,其中:20万一个月银行利息641;3万多的一个月花呗利息322;2万5天利息23;25万买货币基金收益392元。如图:


二、仓位“大那多”

我是23日当天周日开通的港股通的,于是24日一早就开始了仓位调动,当时货币基金的钱还没回来。

本来一直在纠结犹豫,腾讯虽然必买,但是卖出啥来买腾讯?其他的仓位又该占比如何?

我原本的仓位(23日):

证券名字 持仓 占比(占可用)

洋河 8.53万 34.7%

分众 6.15万 25.1%

陕煤 5.19万 21.1%

300etf 2.92万 11.9%

永新 1.44万 5.9%

海康 0.32万 1.3%

原本我的思考是,300etf是必卖的,陕煤在接近高估区间了也可以卖,这两个卖掉约8万,就可以买两手腾讯了。

23、24日,茅台也在跌,也跌的快到买点了,当时就是在犹豫,到底我的持仓是:

一手茅台14万+两手腾讯8万+其余,还是三手腾讯12万+十手洋河8万+其余呢?

(腾讯当时股价380,我以为是以人民币计算的,结果最终买了后知道,是以港币计算的,要便宜些,约人民币350)

显而易见,茅台的确定性要比洋河高得多,可是买了茅台的话,我的持仓就有点太集中了,一手茅台占我仓位将近60%,结合近期茅台的故事,我怂了。

在24日周一,我选择了先把两个方案的“同类项”内容干了:卖出既定股票,买两手腾讯。

其余的决策,就等待货币基金到账,把欠的钱先还了再说,清清爽爽。

索性海康的观察仓也不留了,到时候在自选里,一直跟着就行,不留多余的钱,也不留多余影响每日情绪的因素,尽管仓位微乎其微。

于是,在24日,我卖出了陕煤、300和海康,并在380买了两手腾讯。

25日一天没啥事,基金赎回的钱也没到,整天看了几次盘,收盘后,像往常一样在雪球、东方和同花发布自己的持仓和跳绳,因为持有了腾讯,需要多一张照片。

26日,也就是今天一早,登录证券软件,发现基金赎回款已经到账,并且,洋河的4660分红也已入账,加之卖出的海康和陕煤扣除了200多的股息税,今年陕煤的股息不是还没到吗?明天才派的,怎么扣了钱?估计是去年的分红,当时没有持有一年,加上特别分红,也没有一年整,不满一年的持仓分红都需要扣税。

不管这么多了,先还钱。

几笔钱一还,发现证券账户还两万多,看了一眼茅台股价,1480,那就别买先吧,银行卡里还完贷款,还有点钱,给证券账户转回5000蚊子腿,这样一来,可用金额26000,要买一手腾讯,还差点钱,从哪儿出呢?

洋河和分众都有点不舍得卖,那就拿永新开刀吧,于是一顿卖出买入操作,终于成了现在的持仓:

证券名字 持仓 占比(占可用)

腾讯 10.69万 42.05%

洋河 8.24万 32.43%

分众 6.07万 23.89%

永新 0.38万 1.51%


附近期的资金交易流水:


三、聊聊个股

1、$贵州茅台(SH600519)$

确实挺巧的,在24日上午,准备调仓的时候,茅台的股价一度跌到1400,我当时想着按照现在的故事发展,股价可能还会下跌,加上一手就占仓位过重,于是当时没有动手,结果下午再看股价就翻红到1470左右了,现在看,股价已经到了1490了。

回头看股价的起伏,不自知的就瞎猜原因:下跌是因为周末的情绪积压,周一开始有些释放的原因,导致24日开盘后直接下跌至1400。涨回来是因为这些故事并不能打击市场上那些长期投资者对于茅台的信心和看法,加之接近月底,各股的分红也相继到账,对于手里有闲钱并看好茅台的投资者来说,是个加仓或进入茅台的好机会,于是“推动”了短期内的股价的上升。

当然,这样的推测没有任何意义。

我后悔吗?1400的时候没有入?一两天就“亏”了将近一万?(机会成本也是成本)

说心里平静如水是假的,说实话,以我现在的仓位,很可能最好的策略是“一手茅台,两手腾讯,其余分众”

但在当时的情况,内心存在贪便宜的想法,总感觉还能再降降,又怕买了之后仓位占比过重,自己不能承受意外情况。

于是天真的想,要是1300来接我就调仓。果然,市场先生没理我,给我闻了闻尾气。

接受吧,这是我的市值和认知所限,这就不是该赚的钱,不用过于纠结。

2、$腾讯控股(HK|00700)$

当前腾讯每天拿出10亿的真金白银进行回购,很稳。

最近几天,看完《腾讯传》 ,有一点小想法。

如果说腾讯以前是工程师文化,以小马哥为代表的公司人员,用极致的“产品经理式”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方式,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打磨产品,时时为客户着想,加之企业内部的竞争机制,致使了腾讯在面临各类危机,以及互联网的各种变化中,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那么现在的腾讯,是秉持着开放的姿态,以微信和qq为平台和入口,在最大的社交基本面上,做连接人们生活的内容,并对各类相对于友商较为弱项的项目进行投资,借助庞大的流量和社交面进行引入和导流,这是支撑腾讯日后发展的基础。

同时,在原子化社会的今天,每个人的关注点,兴趣点都不同,也在不知不觉中细细区分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群体。以公众号、小程序为代表的平台,能够较好地突显“个人价值”,容纳“不同群体”,实现“利益回报”。

类比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原来在“产品经理”层次,主要是针对于个人的体验方面,做出“精益求精”的产品,处在相对于“较低”的层次,类似于满足客户对于“按钮的颜色和位置”“花里胡哨的功能”“软件的速度、排版”“信息和广告的位置”等等。

而现在过度到“开放多元”“提供平台”“实现价值”层次,提供平台让“商家”“群体”和“个人”依托于平台实现自我价值,取得利益等等,是处在相对“较高”的层次,例如“公众号的流量主”“小程序的植入广告”“视频号的推货带货”等等,大家不仅仅是软件形式和内容的使用者,也是平台内容的提供和丰富者。

所以,我认为,只要腾讯还把持着国民的社交链接平台,也就是“微信”“qq”等软件,公司的管理层还是现在这批人,那么互联网无论怎么发展,腾讯都不会下车,甚至能够做的很好。

另外一点,如若AI真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按照当前的地缘政治形势发展,AI只能和外面的有所区别。

在众多的国产AI软件里,我个人相对看好腾讯的AI,也就是近期推出的“元宝”。

因为从AI的形成、训练过程来说,因为涉及版权问题,在国产AI中,大家投喂的中文语料必定有所不同。而AI从目前的功能来说,主要又是作为“人类”的工具出现,协助人提高效率,完成工作的工具。

这么来看,腾讯的“元宝”应当更符合要求,因为公众号里的文字内容层次水平,相较于其他平台,我认为是要更高,更严谨,更符合现代化的,当然,哪儿都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我只是说相对而言。

至于说股价,希望他不要涨的太快,慢慢涨就行,甚至保持原样就行,虽然一手需要三四个月工资,但我还想买。

3、$洋河股份(SZ002304)$

留着他主要是,白酒商业模式好,同时便宜。

两个方面的便宜。

股价相对于企业价值便宜,每年(前几年)能够收入100亿的真金白银,同时股息高于5%。

股价相对于个人持仓便宜,买它不会因为一手就超过了个人的单只股票持仓上限。

和茅台当然比不过,甚至与五粮液、老窖、汾酒这三家,以近几年的表现来看,也有劣势。

但还是个人认为的,基酒足、全国性的品牌等等护城河还是存在的,所以,以我当前的认知水平来看,在茅子1300以上,我还是不会选择换股的,虽然这个认知在许多人看来是错误的,但这也是我个人体系和认知的局限性。

我以后应该还会买洋河,所以股价也不要涨上来合适,保持这样挺好,但前提是企业不再变坏,起码有发展进步。

4、陕煤

陕煤算是我的“福将”。

买股票一年多来,也就这支给我带来了回报,卖出后,实际回报两万多,没算过。

通过学习,也算是对陕煤有所简单了解,写了两篇文章,有具体的估值。

但企业近几年投资方面的亏损和不确定,加上公司市值接近了个人估值的卖出点下沿,我理所当然的选择了换成腾讯,并且卖出后没有留任何一股。

加入自选股,跟着关注,以后有机会,有闲钱,他要是回来接我,我还是很愿意上车的。

5、海康

以前说过,海康的那“一手”留着主要是因为,海康是我个人第一个认真阅读财报,去尝试学习了解的企业。

虽然也没能看太懂日后如何发展,只知道变坏概率很低,管理层优秀值得信赖,且股价处在合理区间,于是留了“一手”,一来做个纪念,二来是保持关注。

但我突然觉得,哥们就这么点钱,好像“没有资格”留纪念,保持关注只需要加入自选股就行,于是买了,还是一直等着他“”来接我。

6、永新

自己利用“理性仁”的免费那天,以roe和pe筛选的,看了两三年财报,阅读一些研报和网友观点,觉得还算低估,企业也不错,管理层也是干实事的,属于小而美系列,可以入手,于是买入。

算是自己的第一次单独尝试,虽然投资在绝大多数时候,长期来看,“跟着走”收益比较高,但是我就是想看看我自己有没有单独看懂企业的能力,有没有单独理解的能力。

虽然至今也是亏损状态,但是好在心态很平静,这不,为了凑一手腾讯,也把大部分的股都卖了。

下步从新疆玩回来,发了工资,估计有部分会先投永新的,跟着关注就行。


四、后言

通过这几天,瞎给自己罗列几条,仅作记录:

严守纪律。确定自己仓位比例和买卖点之后,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要被近因和市场情绪影响,除非发现有企业质地和竞争力的本身变化。

不去猜测。不要去猜测股价走势,不要想当然的以情绪和事件来推测股价,然后以此做买卖决定。

真懂才行。要持续加强对企业的理解和学习。

长期视角。男人要持久,投资要长期。要久,呆坐不动,以长期的视角看待每一笔操作,每一笔投资,最近有点浮躁了,老换来换去,甚至还不知道“结果”和“答案”就走了,需要杜绝。

别回头看。买卖结束后,老是还回头看,意“要是怎么样怎么样,就能怎么样怎么样”,回头看股价,这事儿除了占用了精力,转移注意力之外,没什么用处,抬头看以后吧,别忘了投资的初心——获得更多的未来购买力。

以上。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