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hirley

根据日本《自动车新闻日刊》6月24日的报道,日产汽车于6月21日宣布关闭了其位于中国江苏常州的工厂以优化运营,这是日产在中国首次关闭乘用车工厂。

这背后是,中国车企的崛起,市占率从2020年的38.4%飞跃至2024年的61.3%。

面对中国造车新势力价格与技术的双重洗礼,日本车企的日子不好过,2020年日系车企市占率为23.1%,2024年5月降到14.8%。具体来看“两田”数据表现,今年1~5月,丰田在华销量同比减少10%,本田在华销量同比减少17%。

为了生存,日系车企不得不开启一些操作:丰田“618”大促搞了个“特卖会”,本田传出消息在华裁员1700人,日产关闭常州工厂……

日系车企生存之道摆在面前,似乎唯有三板斧——降价、裁员和撤退。

降价

趁着“618”的热度,一汽丰田官宣,在当天举办24小时限时“特卖会”,制作的宣传视频主题为“一汽丰田618超BeYonD”,疑似对比亚迪“贴脸开大”。

紧凑型SUV卡罗拉锐放售价9.98万元起,限时综合优惠3万元;紧凑型轿车卡罗拉售价7.98万元起,限时综合优惠4.3万元。

限时只是“618”特卖会的噱头,这也释放出丰田普遍降价的信号,要知道2004年,丰田花冠引进中国,售价高达13.98~19.08万元。20年过去,丰田卡罗拉降价到7.98万元。

这样的优惠力度在4S店里也得到了验证,涉及到更多车型。

据贝壳财经报道,环京地区某一汽丰田4S店销售人员透露,目前店里多款热销车型均有不同程度的现金优惠,例如卡罗拉优惠3万元,亚洲龙可以优惠4万元,荣放可优惠3.5万元,如果订车现金优惠还可以进一步详谈。

促销主要还是因为卖不出去,一汽丰田卡罗拉2020年销量为35万辆,到2023年销量“腰斩”,暴跌至18.3万辆。2023年丰田汽车在中国的终端累计销量大约为80万辆,而2020年却是180万辆,折了一半以上。

难兄难弟还有丰田,根据Honda中国发布的数据,2020年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162.70万辆,创下了年度销量历史最高纪录。而在2023年本田汽车在中国的累计销量为123.42万辆。

但本田上演一出“自己人打自己人”,决定让皓影加入SUV“价格战”,引发关注。作为“本田最美SUV”的中型SUV,皓影的售价就从1年前的13万多元降到8万元左右,这样的降价幅度足以让竞争对手丰田锋兰达感到压力。

裁员

早在5月15日,本田公司宣布,在华合资企业广汽本田招募自愿退休人员, 并称这是汽车制造在向电动化迈进的过程中优化产能的中长期举措之一。

有消息称,本田公司公关部电子邮件答复中表示,这次招募的退休对象为从事生产领域的正式员工,截至目前已经有1700名员工募集,占广汽本田合资企业员工数的14%。

广汽本田将依据法律规定对这批自愿离职者给予经济补偿。此外,对于第一批合同到期的员工,该公司将不继续进行合同的续签。

6月23日,日产宣布,将削减在中国的产能,约10%,其中包含了6月21日关闭的日产常州工厂,年产能约为13万台,占日产在中国总产能的8%。

日产发言人指出,此举旨在“优化生产”,并强调该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承诺未变。尽管面临产能调整,日产表示仍将致力于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

日产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该公司在中国的销量已连续5年下滑。2018-2023年日产在中国的销量分别为1563986台、1546891台、1456738台、1381494台、1045197台、793768台,销量也出现“腰斩”情况。

常州工厂的关闭,日产的裁员也提上日程,员工的赔偿方案还在内部讨论。据内部消息,预计赔偿方案将不低于“n+3”,部分员工甚至期望达到“n+6”或“n+7”。具体的赔偿方案还未公开,目前来看赔偿方案还算良心。

早在去年就撤出中国市场的三菱,当时员工安置问题也受到关注,该公司针对不同人群,给出了四种方案:

1、留在存续公司适配上岗可获得补偿N(自主选择)

2、适配进入配套厂可获得补偿N+a+

3、自谋职业可获得补偿N+a++(3/2/1)

4、内退和特殊员工另有专属方案

最后大概有1000多名员工能留下来,由广汽埃安接手,内部转签,这部分员工几乎都是年轻人,占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败退

更早撤退的三菱,销量从2019年的年产量13.4万辆急剧减少到2023年每月的几辆车。

三菱产品线单一,在中国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布局也相当有限,三菱汽车曾计划在华推进“三网合并”,即合并进口三菱、广汽三菱、东南三菱的销售网络。这一计划反映了三菱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网络原本较为分散。

同时,三菱频频陷入品牌信任危机,如隐瞒车辆缺陷、刹车失灵和油耗数据造假……

因此去年11月,三菱宣布对其在中国的运营进行重大调整,决定关闭在华的汽车生产线并撤出中国市场。

而6月21日,日产关闭的常州工厂是日产在中国8家工厂中规模最小的也是最先进的一家,此前负责组装SUV车型。

常州工厂原为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后者成立于1993年,是日产在中国大陆的首家整车合资企业。2018年,东风汽车与常州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对常州基地进行资产重组,并成立东风汽车常州分公司。2020年11月,东风日产常州工厂正式投产,从投产到关闭不到4年。

常州工厂关闭后,原生产的SUV“逍客”系列将转移至大连工厂生产。关闭原因主要是日产在中国的销量持续下滑。

前文提到日产2018-2023年已经连续5年销量下滑,而下降趋势还在持续,2024年1~5月的销量同比下降1.0%。

日产关厂同时又开始发布新的行动计划,6月16日,东风日产面向未来3年,正式发布了“新奋斗100”行动计划。具体来看,东风日产将在未来3年投入超100亿元研发,研发人员将从现在的1600人提升至4000人,并以本土团队、本土技术、本土生态深耕中国市场。

计划2026年底,东风日产将在中国投放7款全新的新能源产品,不过这都是后话。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