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一工的退市过程较为复杂。鞍山一工的前身为鞍山红旗拖拉机制造厂,该厂历史悠久,曾是国内生产履带式推土机规模最大的专业厂。

 

1992年8月,鞍山一工开始股份制改造,1994年1月1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净募资金1.95亿,原本主营突出。然而,上市后它仍存在传统国企的种种弊端,如原鞍红拖承担的社会职能进入上市公司,原鞍红拖改制分立的鞍山红拖产业公司也挂靠依靠其给养。并且鞍山一工在1990年至1993年期间,应地方政府要求兼并了多家困难企业,导致累计承担逾2亿的银行贷款债务及经济损失,超过了募集资金的全部。此外,上市后公司盲目投资,投资分散且战线长,资金周转困难,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管理粗放,主业发生危机,巨额投资血本无归,进一步加重了债务负担。

 

1994年上市当年,鞍山一工业绩就开始变脸,此后业绩持续下滑并出现亏损。因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该公司于1998年5月4日被冠以ST。

 

为保住壳资源,鞍山一工进行了一系列重组操作,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999年和2000年公司继续亏损,到2001年9月30日,当年亏损额为7300万。2001年11月15日,ST鞍一工发布公告称,将向鞍山红旗拖拉机(集团)有限公司转让土地,试图通过土地保壳。据公告,ST鞍一工厂区总面积56.06万平方米,1992年改制时国家以30元/平方米折价入股方式投入公司,使用期限为10年。使用期限将满时,鞍山市土地管理局同意将上述土地的使用权以42.60元/平方米的价格出让给公司作为工业用地。ST鞍一工拿到国有土地使用证的第二天,便将其中的26.08万平方米转让给红拖集团,土地评估值为426元/平方米,转让价总计11110.08万元,转手增值9999.072万元。若此项增值打入利润,则可抵补2001年年度亏损。但此举未能改变公司的退市命运。

 

最终,ST鞍一工在2002年9月16日退市,成为继水仙之后第二家沪市退市公司。退市之际,该公司遗留下来了高达14.6亿元的负债,这也成为其登陆三板市场的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在股市中,公司的退市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表现、市场环境等。对于投资者来说,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和市场动态,以及合理控制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想了解鞍山一工后续的具体情况,建议关注相关的财经媒体、证券交易所公告或咨询专业的金融机构。

本来想用股民的钱为国企解困,结果是它退市了,股民投资的钱呢?去哪儿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