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监管部门重拳出击,惩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其中一家公司连续13年财务造假,累计金额高达百亿,令人震惊!财务造假手段如何瞒天过海?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避免“踩坑”?

又有5家被罚?

7月5日,证监会宣布:对5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大股东占用资金等信息披露违法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和事前告知书。

其中,江苏舜天通过参与通讯器材内贸虚假自循环业务,于2009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共计虚增营业收入约103.33亿元,虚增营业成本9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9.34亿元。

同时宣布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江苏舜天公司主体遭到顶格罚款100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处以430万元罚款,合计被罚1430万元。

同时被罚的还有ST特信、*ST中利、易事特、ST凯撒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分别被罚款2350万元、3050万元、3250万元、2020万元。

截至最新披露的数据,江苏舜天、ST特信、*ST中利、易事特、ST凯撒的股东总户数分别为2.84万户、7.79万户、3.07万户、9.74万户、3.96万户。25万余持仓股民或面临新一轮考验。


为什么连续13年造假才被发现?

投资者在痛心上市公司辜负股民信任的同时,也发出疑问:为何连续13年造假才被发现?

在监管部门的最新公告中也做了说明:“财务造假的隐蔽性、复杂性显著增加,加大了发现和查处难度。”

“特别是近期查处的不少案件中,第三方配合造假问题显现,并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同时坦言:“现行监管执法体制机制已运行多年,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变化。与市场各方的期待相比,惩治力度和综合效果还不够。”

就江苏舜天这个案例而言,围绕“专网通信”也经过了申辩和自查,目前证监会认定为“虚假自循环业务”。同样因参与“专网通信”的还有本次一同受罚的*ST中利。

所谓“专网通信业务”,即为专网通信产品的虚假生产加工及购销,上下游、产品确定、合同签订、资金支付、虚假实物流转都由隋某力一人操控,相关业务构成虚假销售循环,产品仅是道具,没有实际使用价值和第三方市场。

“专网通信”对于很多投资者并不陌生,此前证监会就已经对凯乐科技、华讯方舟、新海宜等13家上市公司利用“专网通信业务”进行财务造假的行为,实施了严厉追责。凯乐科技、华讯方舟、新海宜、泽达易盛等相关公司已做退市处理

中小投资者怎么办?如何规避?

此前证监会曾表态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避免“一退了之”。

具体措施包括,与司法机关等方面协作,更好发挥投保机构的能动作用,推动更多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当事人承诺等案例落地,为投资者获得赔偿救济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此前的案例中,康美药业赔偿投资者24.59亿元,紫晶存储和泽达易盛赔偿超过13亿元

证监会还从制度建设和源头上,防范造假发生:今年4月新“国九条”提出,要求“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加大退市监管力度”、“加强证券基金机构监管”、“加强交易监管”……

而这一次证监会严查财务造假并大幅提高处罚力度,或对中小投资者再次敲响警钟——须睁大眼睛,仔细辨别上市公司质量,避免踩雷退市股。

监管的态度不只是吹风,也在对市场风格产生实质影响。这主要体现在,炒小、炒差、炒新、炒壳的风气受到抑制,以高质量上市公司为代表的高胜率共识进一步凝聚。上半年以来A50及高股息方向也走出了独立行情。

对于选股难、怕踩坑的投资者来说,A50、沪深300等大盘宽基指数,的确值得长期作为底仓配置,一方面上述宽基指数ETF也是增量资金流入方向;另一方面,可以把握经济底部抬升时期,优秀公司整体盈利改善、业绩分红的机会。

整体而言,造假公司仍是少数,上市公司群体始终是我国企业的优秀代表。

#打击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最新政策来了#

$江苏舜天(SH600287)$ $易事特(SZ300376)$ $A50ETF(SZ159601)$

《热点追踪》栏目持续更新,欢迎关注!

来源:时代周报,界面、证监会官网等报道。

风险提示:观点或信息转载或部分引用,不代表华夏基金观点,不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做任何实质性的保证或承诺。部分数据具有时效性,并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亦不构成任何法律文件,本材料所载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业绩承诺。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或承诺。以上涉及指数、ETF及个股,不作为推荐。以上观点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ETF二级市场价格涨跌幅不代表实际净值变动。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