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8日,沪深两市成交额5820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72亿,罕见连续4个交易日低于6000亿。连续缩量阴跌反映出:投资者面对停止高频量化交易政策千呼万唤始终不出来的失望,更在面对市场未实质性改善条件下开闸IPO的绝望(6月20日,沪深两市的IPO受理“开闸”)。失望之余,绝望之际,海外EFT仿佛给投资者带来了一丝曙光,7月以来纳指科技ETF、纳指ETF日均成交均超10亿元。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开闸IPO,希望融资后的上市公司扩大投资项目拉动疲软的经济政策,许多投资者或许还能理解;但是,对于高频量化交易半抱琵琶半遮面的监管态度实在难以忍受。本文从量化交易发展的历史,探讨量化交易盛行与大A萎靡是否巧合?

量化私募兴起的回顾

据九坤资产总经理在2021年1月发表《2020是中国量化投资大年:现状与未来如何?》的访谈,介绍:“整个量化市场在2016年大体上在1000亿左右的存量,一直到2018年都维持在这个量级,到2019年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增长,在2019年年末最终是2500亿左右的规模,到2020年量化已经有5000多亿的规模,这个规模在中国的证券私募基金规模的占比已经超过15%,不管是从规模的增长,还是从占比的增长,2020年都可以称之为量化投资大年,最近两年都可以这么说,因为整个管理规模增长了四倍”。到2023年四季度,仅九坤资产、明汯投资、灵均投资、幻方投资这四家天王级量化私募的管理规模据统计已达2500亿,每家均在600亿元之上。

量化私募对市场的冲击

自量化投资大年(即2020年)来,大家都感觉:散户越来越难做,指数不怎么涨,很多个股涨跌明显,成交量与前几年比放大明显,但似乎不像之前一样存在量增价涨的规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量化交易,甚至有一种说法,“游资终结了散户,量化终结了游资”。甚至导致传统的主观私募大幅亏损,如从2022年开始,因业绩承压,罕见百亿私募基金排队致歉:2022年1月,正心谷资本创始人林利军在投资者交流会上向投资人表达诚挚歉意;3月,希瓦资产董事长梁宏向投资者道歉;4月,盘京投资掌门人庄涛因遭遇公司成立以来最大跌幅对产品持有人致歉、敦和资管董事长施建军也就就公司产品净值大幅回撤向投资者表达歉意;8月,正圆投资经理戴旅京称“产品规模快速扩张,暂不适应,管理不灵活”;9月,千亿私募景林资产因业绩不佳向渠道反思致歉;10月,淡水投资创始人赵军、和谐汇一创始人林鹏这两位行业大佬也对各自投资进行深刻反思、并向投资人诚恳致歉。到2023年,主观私募亏损愈演愈烈,行业多位大佬自杀:2022年春节期间,上海环懿创始人高杉因年初产品异常回撤,在滨江夜跑时“溺水”身亡;2023年中秋之际,深圳38岁私募大佬关善祥离世;2024春节前夕,上海34岁私募股神曹欣惊传跳楼身亡。

反观量化策略:2022年尽管量化策略的基金年度平均业绩为-3.46%,远超主观股票型基金的-14.8%;2023年在业绩排名前十位的百亿级证券私募中,有8家机构采用量化策略,而在排名前20位的百亿级证券私募中,有15家为量化私募。2023年,国内股票量化私募产品平均超额收益率为13.74%,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三类量化指增策略产品的超额收益率分别为8.57%、12.00%、16.55%,量化中性策略因能对冲市场贝塔风险和投资组合风险,表现也较为优秀。

量化交易长期肆虐终遭反噬

2023年下半年,市场开始流传量化交易收割韭菜传闻,面对股民关于“量化做空”的指责,各大量化私募还在激情驳斥,表示自己交易量大、投资回报率高、价值发现能力强,是支持A股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市场的呼声,证监会于2023年9月1日建立的量化交易报告制度宛如隔靴搔痒。

未得遏制的量化交易终迎反噬时刻。至春节前的1月29日至2月7日,短短8个交易日微盘股下跌40.07%,市场风格极致反转、流动性踩踏、宏观限制,让量化行业出现了罕见的超额亏损。在此背景下,调整、致歉、反思成为了诸多量化私募当下工作的关键词。知名量化私募卓识私募基金、龙旗、世纪前沿资产等纷纷致信投资者,为旗下产品近期的净值回撤反思致歉,有私募直言“近期市值因子的波动远远超过了模型训练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极端情况”,“投研团队非常痛心和自责”,“不得不非常被动地做一些调整,最终未能等到黎明的反弹”。

而同期上证指数仅下跌2.77%;二者走势巨大差异将高频量化交易推到风口浪尖。

半抱琵琶半遮面的监管态度

2月20日,上交所与深交所分别发布公告称,在交易监控中发现灵均投资于2月19日开盘后短时间内大量卖出沪市股票与深市股票合计25.67亿元,导致A股大幅跳水。两个交易所决定,暂停灵均投资账户交易三天,并启动对灵均投资公开谴责纪律处分的程序。这是自2023年下半年市场传闻“量化做空”以来,官方首次对量化交易的处罚。灵均投资事件甚至引来高层关注,4月12日颁布的“国九条”在加强交易监管中提到“出台程序化交易监管规定,加强对高频量化交易监管。制定私募证券基金运作规则。强化底线思维,完善极端情形的应对措施”。但是,在有效监管之前,暂停高频量化交易怎么就这么难呢?

量化交易大行之道与大A萎靡是否巧合,行文至此,答案不言而喻!

重温全国首例不服依退市新规案 做一个理性投资者

大浪淘沙始见金——如何在三板市场练就慧眼识珠的本领

$上证指数(SH000001)$$深证成指(SZ399001)$$东方集团(SH600811)$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