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货币理论(Modern Monetary Theory, MMT)是一种非正统的宏观经济理论,主要关注政府在货币发行和财政政策方面的作用。MMT的核心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主权货币发行者:

   - MMT认为政府是主权货币的发行者,因此它不像个人或企业那样面临硬性的预算约束。只要政府使用自己发行的货币进行借贷,它就不会破产。


2. 财政支出先于收入:

   - MMT主张政府的财政支出并不需要预先通过税收或借款来筹集资金,因为政府可以“创造”货币来进行支出。财政收入(如税收)的作用主要是从经济中抽取货币,以避免过度通货膨胀。


3. 政府债务和债券发行:

   - 政府债券的发行不是为了筹集资金,而是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用于帮助中央银行设定短期利率,以及管理经济中的货币存量。


4. 功能性财政:

   - MMT支持“功能性财政”政策,这意味着财政政策的目标应该是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而不是追求预算平衡。政府应该根据经济需要调整财政政策,而不是盲目遵循财政纪律。


5. 就业保障计划:

   - MMT提倡实施就业保障计划,作为经济的“自动稳定器”。这可以确保劳动力市场始终存在足够的需求,从而避免高失业率和通货紧缩的风险。


6. 通货膨胀作为约束:

   - MMT认为政府的财政赤字和货币创造能力受到通货膨胀的自然限制。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额外的支出可能会导致价格上涨,因此通货膨胀是衡量政府支出是否过热的指标。


7. 货币的本质:

   - MMT认为货币本质上是政府的债务凭证,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货币的价值来源于人们对政府征税权的信任,以及政府接受其货币支付税款的事实。


8. 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

   - 财政赤字被视为增加货币供给的一种方式,只要通货膨胀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就不必担心赤字问题。


MMT的这些观点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着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关于政府在经济中角色的理解。MMT理论在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