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长,对生活质量也带来挑战,因为每多活一年,患上癌症、心脏病、中风、阿尔茨海默症、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就会大幅增加。


传统想法是,拼命工作,赚很多钱,然后等65岁之后,退休享受余生。但如果你退休后,浑身是病,还怎么好好生活?当温饱不成问题后,健康必须大于金钱。


《长寿的活法》一书中,给出了一些科学的建议。


1、饮食。


少吃,不爱吃太饱,有益于身体健康。


肥胖,尤其是腰围大,腹部可能堆积内脏脂肪,会带来各种有害的代谢问题,包括慢性低度炎症。理想状况下,小腹应该是平坦的。


书中有个数据,每天摄入热量降低到1800千卡的人,其心脏功能接近于15-20岁的年轻人。


如何控制热量?


一是用植物性食物代替垃圾食品。作者的食谱是,早餐吃低脂酸奶,燕麦粥,坚果和水果,每周吃三次鱼肉、一次家禽肉。他不吃所有红肉和包含反式脂肪酸、精制碳水化合物,以及糖的加工物,比如白面包、冰激凌、零食和饮料。


垃圾食品的最大害处是,能让人上瘾。因为精加工主动迎合人的口味,想尽办法让你产生多吃的欲望,很容易过量。


二是只吃八分饱,间歇性断食。少吃,比吃什么更重要。


2、运动。


千万年的进化中,我们的身体只有持续、有规律的运动,才能处于最佳状态。


不爱运动的人,生病的概率更高。只要每天坚持哪怕最低水平的运动,都能降低罹患许多慢性病的风险,避免身体机能下降。


如果运动的话,请务必坚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当你停止锻炼后,很快就会失去运动的好处,这种现象叫“停训效应”,尤其是停训7-14天后最为明显。


还可以尝试瑜伽、太极拳或武术等传统运动,因为它们除了能锻炼身体,还能锻炼精神意识,比如冥想。


3、大脑健康。


脑子越用越好,此言不虚。大脑健康的关键,就是要多用。学习一些新的技能、新的体验,可以改善大脑功能,防止认知能力下降。比如学习乐器演奏、学一门外语。


还有就是,要多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大脑的自我修复。睡眠,是天然的补药。


总之,健康是个系统性工程,不要指望靠某个灵丹妙药就能解决问题。也许只有被病痛折磨的人,才能大概率接受健康的建议,因为这是他阻力最小的方向。


作者:布衣书生 自媒体:复利人生

$中国建筑(SH601668)$$泰格医药(SZ300347)$$工银健康生活混合A(OTCFUND|010393)$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