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继续低交易量运行,两市成交勉强5700亿左右,虽然上证翻红,但主要还是拉银行这种大权重股来“保”指数,分歧依旧存在。

回顾来看,上周A股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持续的缩量,甚至在上半周的前三天缩到了“地量”,上周三更是近四年的成交量新低。带来的问题就是投资情绪低迷和持续的分歧,明显虽然周四量有所提升,全天走红,但下午依旧出现了明显的“跳水”,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当下市场中的投资者就如惊弓之鸟,一旦出现明显的反弹想的就是卖出,而大资金一旦出现流出,就会出现明显的跟风。即使目前市场中不少标的在估值方面已经形成较明显的“黄金坑”,包括恒生股市。

其中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当前A股整体标的过多,从一个指标来看,近十年的A股的上市退市比高达约11:1。


01

肃清垃圾,重整A股市场

其实完全可以理解当前我国A股所处的一个状态,毕竟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至今也才三十年,西方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发展已经过百年,而且在企业体制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从监管的角度,市场整体确实是在变好中。

随着今年4月退市新规正式实施,应退尽退,A股正在加速形成常态化的退市格局,市场正在从之前的“宽进严出”转变为“严进宽出”,肃清A股的浑水之鱼。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8月16日,今年A股已经有39家公司完成退市,10余家企业正排队退市,年内已新增110家公司“披星戴帽”。其中7月和8月上半月退市的公司就高达23家,占今年已经退出的60%。可以感受到的是A股目前的退市力度明显增强,其中“面值退”目前是大多数上市公司退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业绩不及预期,或者赛道概念比较老旧,股价持续下跌,跌破面值,进而出发退市。除此之外,财务造假和业绩连续亏损导致退市的个股也相对较多,比较受到市场关注较高。

据统计,在2014-2019年,A股上市公司退市数量分别为1家、3家、1家、2家、4家和10家,由于退市标准并不严苛且退市制度不完善,六年间合计退市仅有21家,导致平均每年退市数量仅有个位数。而相对上市公司数量来看,简直天壤之别,A股的扩容速度令人咂舌。

在2014-2019年的六年时间里,登录主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高达1302家,单2017年就有435家公司上市,怪不得那几年的券商投行如此赚钱,62:1的上市退市比简直惊掉下巴。

如此来看,2020年算是个我国资本市场退市机制的重要节点之一。当年11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中国资本市场的退市机制正式步入常态化阶段。从2021年开始,退市家数确实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2021-2023年,合计退市家数达到113家,这一数字确实也反映出了市场监管的趋严,体现对退市机制的逐渐完善。但是,没有对比,就看不出问题!2020年后确实退出变严格了,但上市变的极为宽松!同样是2021-2023年,新上市公司数达到惊人的1265家,2021年524家新上市公司更是创下近十年的记录!上市退市比来到11.19:1,这一比例确实下降了,但十年近3000家上市公司的扩容速度,对于A股来说还是过快了。

这里不得不与美国资本市场做个对比,美股发展史确实很长,且已经发展出相当成熟的退市机制,其退市数量在过去几十年间显著超过了新上市公司的数量,显示出其市场的高度动态性和资源配置的成熟。这里有个数据,1975-2012年,美国三大股市的IPO总计为15922家,而退市公司数量则达到了17303家,上市退市比为0.92:1,虽然都说美股好进,但不合格的企业也确实会被市场淘汰。


02

全球市场的变化也不容忽视

在之前的文章中也着重分析过,随着全球权益类市场的大幅下跌,外部资金流转迎来了新的浪潮,如同海洋潮汐一般。核心观点依旧不变,由于资金成本和风险偏好,其实全球的资金都广义分为权益类投资资金和非权益类投资资金。后者风险偏好较低,推测目前短期大多集中在发达国家的十年期国债、黄金等避险品种中,而前者主要投资于全球的股票市场的资金是关注的重心。

外围市场,瑞士央行在今年3月就率先实施了本轮周期的首次降息,6月再度将借贷成本降至1.25%,当前市场预计9月将再次降息;5月8日,瑞典央行降息25个基点,这是该央行8年来的首次降息;6月6日,欧洲央行将三大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将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分别下调至4.25%、4.50%和3.75%,这是该行自2019年以来的首次降息;6月5日和7月24日,加拿大央行两次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合计50个基点;7月31日英国央行降息25个基点;8月14日,新西兰联储意外降息25个基点,同一天,菲律宾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这些地区的降息预期基本也反应在各国的股市方面,前期都出现了不小的波动。

现在关键就看美联储的动作,不过不得不佩服美联储的预期管理能力。

不久前在拜登宣布不参选总体后,美联储的非农就业数据接着就出现了“暴雷”,9月降息预期意义已经不大了,叠加日元套利交易已经导致大量权益类投资资金流出股市,纳斯达克首当其冲,“科技泡沫破裂”正在酝酿中,当时日元成为了避风港湾。而且从日、韩、中国台湾的近些年的股市表现来看,整体估值偏高且与经济发展出现背离,比如日本加息后,整体经济和本国企业将迎来较大的压力。不过,全球市场就是瞬息万变,以上的分析在中长期可能适用,但是现在短期又出现了反转。

一般来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只关心两个数据,一个是国内通胀,另一个就是失业率。而就在上周,这两个数据又超预期……先是8月10日,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10日当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减少7000至22.7万人,而经济学家预估中值为23.5万人,超预期。尽管近期招聘活动回落,但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的人数连续第二周下降,数量达到7月初以来的最低水平;然后是8月15日的通胀,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7月美国零售销售月率录得1%,为2023年1月以来最大增幅,预估为0.4%,前值为0%。与6月份相比,这是一个强劲的回升,6月份的销售数据被修正为下降0.2%。零售支出增加,侧面显示了美国国内的通胀降温和收入增加正在推动家庭的消费能力。

就这两个数据的超预期,让美联储9月份降息概率再次下降,虽然降息预期带来的影响正在边际效用递减,但确实也短暂扭转了美国权益类市场的恐慌情绪,美股再次吸引前期避险资金的回归:日元贬值、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同时美股三大指数得到了较大的修复,8个交易日反弹幅度平均达到6.76%,基本收复前期带来的巨大跌幅,不得不佩服其股市的韧性。

对比之下,上周我们这边的社融数据确实给A股“一记闷棍”。社融数据中,最重要的数据M1,进一步走低,下降幅度达到了惊人的-6.6%,上个月的-5%已经很魔幻了,这个月的-6.6%,只能说有点崩塌,这也是A股缩量的一个原因。

由此,这里不得不重新审视外部资金的流向,短期靠外部资金流转带动A股的“东升西落”可能很难实现。那增量资金还是只能在内循环中寻找机会,增量资金会在哪?

目前有点希望的就是债市的避险资金能引流些进入A股,毕竟债市规模高达10万亿左右,近期顶层也针对债市长牛启动了“有形的手”,八月初那段时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上涨,价格下挫,不过似乎依旧是对股市信心较弱,前段时间的债市的短暂下挫也在上周逐渐得到修复。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